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徐喬-經濟學

主題:課程組織五種類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課程組織類型: 學科課程是像國文、英語、數學那樣分科的,每一科都有不同的教法,一般學校採用的課程幾乎都屬於學科課程。而學科課程的知識系統連貫且具有一致性。師資來源豐富且重視背誦和筆記。 相關課程又可以稱為統整課程,這種課程主要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科目經由教學建立相互關聯的關係,各科之間則仍保持獨立的狀態。 相關/關聯課程(relative curriculum)—兩個以上的學科或領域,因某個重疊或相關的內容而互相有所連結,彼此增強學習效果。例如國語科介紹唐詩,經由歷史科認識唐詩產生的社會背景,而能對唐詩產生更進一步的認識與瞭解。   融合課程主要是合併不同的學科,使其成為一個新的領域。例如九年一貫課程把相關的學科合併成起來,總共分別合併成七大領域。 融合/合科課程(fused curriculum)—將兩個(以上)性質相近的學科融合在一起,形成一新的科目。例如物理、化學、生物因為研究對象、方法相似,而合併為一新的科目「自然科學」。融合課程的目的,在於減少分科課程支離破碎的弊害,使學生得到較完整的知能。  廣域型課程—基於人類文化之統整性而編制,將課程分為幾大領域,在此領域中選擇有關教材組成課程,以使學生有系統地進行學習,以獲完整的經驗。我國90學年度開始實施的九年一貫之七大學習領域即屬之。  核心型課程(core curriculum )—以一組教材為核心,其他科目的教材與之配合,把一切科目組成一整體,在教材上取得聯繫,此種方法稱為「學習集中」,此種課程多以「社會」或「自然」為核心,其他廣域科目與之配合,由學生共同參與和共同學習,藉民主歷程以培養其處理「社會」及「自然」問題的能力。 核心課程主要是把重點放在三個部分,重要科目、社會議題(源於1929經濟大蕭條)以及統整課程。 活動課程又稱為經驗課程,主要是以學生的興趣為中心。而老師所扮演的角色則只是輔助者,引導學生去學習,讓他們實際去參與、實踐。 活動型課程—即經驗課程或兒童中心課程。強調學生能力、性向、興趣及需求的重要,以學生生活為課程內容,打破學科界線,以活動為中心,讓學生由活動中擴大其學習經驗,我國現行之童軍活動、團體活動、輔導活動均屬之。  核心課程(core curriculum)係指學校課程採社會需要及生活為中心進行設計,以提供學生所必須學習的生活經驗,並培養學生成為社會有用的公民。 核心課程的設計重視課程的統整性,有各種不同形式,一種是以合科或廣域方式為主的學科中心課程,一種是以學生需要及興趣為主的學生中心核心課程,一種是以社會功能或社會問題為主的社會中心的核心課程。 (以特定的概念或學科為中心,統合其他學科相關知識,使各科知識成唯一個完整的生活經驗。)   平行課程—將各學科中類似題材的內容調整至同一進度進行教學,類似於聯絡教學,本質上並不算是統整課程。   多學科/大單元課程(multidisciplinary curriculum)—以一個主題為中心,在不同學科中找尋與主題有關的知能,以進行教學。在此方式中,不同學科界線仍存在,學生仍是在學習不同的科目,課程的主要目的仍是在精熟學科內容,只是各科內容都與主題有關。 科際課程(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以兩種以上學科的方法、語言探討一個中心主題,這個主題可以是一個議題、問題或經驗。設計科際課程首先須選擇一個主題,師生以腦力激盪方式列出與主題有關的內容,教師再將這些內容歸到某些學科之下。之後教師提出一些導引問題(guiding question),以標舉這個主題課程的學習重點、範圍與次序,最後再設計教學活動。 超學科課程(transdisciplinary curriculum)—先確立一個中心主題,由主題分析出幾個概念,再依概念設計相關活動。此課程計畫的目的在探討主題本身,而不在精熟學科內容,因此完全不考慮學科界線。   分科課程(學科課程) 將國文、數學不同的知識體系設立不同科目來教 合科課程(融合課程) 仍受學科界線限制 將兩個以上性質相近的科目合併成新的科目,而原本科目的主體性不再存在 九年一貫課程把相關的學科合併成起來,總共分別合併成七大領域 平行課程 將各學科中類似題材的內容調整至同一進度進行教學,類似於聯絡教學,本質上並不算是統整課程 相關課程(統整課程) 最強調個別學科知識的系統性(學科界線清楚) 這種課程主要是指兩個或兩個以上的科目經由教學建立相互關聯的關係,各科之間則仍保持獨立的狀態 國語科介紹唐詩,經由歷史科認識唐詩產生的社會背景 核心課程 打破學科界限,注重社會需求,以生活為重心,可充實兒童生活知能並提升其社會適應能力 以「環保」為主題,結合化學、地球科學、經濟等學科 多學科課程 「認識台灣」課程,以台灣為主軸,探索台灣的歷史、地理、公民等學科 廣域課程 把許多科目依性質分為數個領域,並使每個領域之教材、內容擴大,例如把學校課程分為語文、社會、自然與科技、健康與體育、藝術與人文等 我國90學年度開始實施的九年一貫之七大學習領域(環境.人權.家政.兩性.資訊.海洋.生涯)即屬之 活動課程(經驗課程) 以兒童生活經驗課程==>經驗課程(杜威) 優點:以學生為中心、重視教材實用、重視個別差異 缺點:缺乏教材系統化,並忽略傳統文化及社會價值 我國現行之童軍活動、團體活動、輔導活動均屬之   學科單元組織 同一科分單元 材料都是同一科內的資料,只是分成數個單元。 聯絡單元組織 不同科以同一主題各自教學 保持各領域的界限,只是先定一個中心問題,各科以此中心為題材選擇教材。各科各自教學,教材互相連絡。 合科單元組織 屬性相近的學科合併 將幾種屬性相近的學科,合併成為一個學習領域。 如:歷史、地理、公民合併為社會領域 大單元設計組織   打破學習領域的界限。 分科組織法 同一科 各學習領域的教材自身為系統,依照論理的順序組織 分科組織法主要在使學生獲得整體性的知識,以增進其剖析問題與整理知識的能力。分科組織法的排列有「直進法」與「循環法」二種;前者在使學生從舊經驗的聯絡上,喚起新的認識和瞭解,而後者在多予學生溫習的機會。   課程 依據 定義 比喻 多學科課程 學科知識 設計時乃是基於各學科本身的體系,由既有的知識內涵中尋找與主題有關的概念或素材,藉此而建立各學科與主題的關聯性。 在不同的學科箱子裡翻出主題清單上需要的東西(尋找箱子裡有的既有知識) 科際課程 主題 步驟一:由主題分析出相關的概念或可探究的問題 從主題清單中分析需要哪些東西,再開始設法找到這些東西(可以用不同方式或管道) 步驟二:再將這些內容依知識屬性歸入各學科領域中。 找到東西之後,分門別類放在各學科的箱子中 超學科課程 主題 不同於科際課程的是,不再確認相關概念的學科屬性(沒有步驟二)。 從主題清單分析需要哪些東西,再開始設法找到這些東西,找到就放在一起不做分類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學科課程平行課程活動課程經驗課程融合課程核心課程核心課程及相關課程統整課程聯絡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