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徐喬-經濟學

主題:課程設計理論取向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課程設計的理論取向 學科取向: l       1937年巴格萊等人提出:以科目為本位,教科書或課本為依據的課程設計。 l       「精粹主義」主張教育的目的在傳遞學術文化遺產的學科知識。 優點: 1.           由學科專家編輯課本,論理組織嚴謹,不致違反學科知識真理。 2.           有一定的課程教學規範,教師教學不致造成嚴重錯誤。 缺點: 1.           使課程窄化為學科,甚至窄化為教科用書或課本;教學被窄化為教書。 2.           教學成知識灌輸,使學生個人的主體性與知識實體世界逐漸異化。   學生取向 l       「進步主義」主張「課程即經驗」,強調學生為學習的中心,學生是主動的學習者。 l       開創「青少年需求中心法」的先河。教師應關懷學生整個學習環境。 優點: 課程內容與兒童生活相符合,易誘導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滿足學生需求。 缺點: 1.           以兒童興趣、能力和經驗為中心,教材的選擇、編排及活動的安排困難。 2.           只重兒童生活,忽視社會需要,不易確定教學目標。   社會取向 l       「社會行為主義」重視「課程即計畫」的課程意義,強調社會學習計畫的重要性。 l       美國凱司威提倡「社會功能法」,主張課程設計應該以社會問題為組織的核心。 優點: 與社會生活密切關聯。社會重建論者-重建健康、公平、正義的新社會。社會適應論者-強調遵守 社會秩序、改善某一社會偏差現象。 缺點: 學習者需求與興趣容易被忽略、少數族群文化不易受到尊重、也容易忽略地方特色與課程內容的多樣性與差異性。   科技取向 l       1920年代巴比特和查特斯等人,主張教育上一切問題,應該用科學的方法解決。 l       「科技主義」重視「課程即目標」的課程意義,強調教育科技在課程領域的重要性。 l       巴比特提倡「活動分析法」:透過成人活動的調查,並且詳細分析教育目標,以作為決定課程範圍的依據。 l       查特斯的「工作分析法」是巴比特「活動分析法」在職業活動方面的運用。 優點: 建立明確詳細的教育目標,透過「工作分析法」的課程設計選擇教材,縮短教材與課程目標的差距,避免盲目選材的缺失。 缺點: 1. 一味地接受既有的社會秩序,不一定合乎教育理想。                  2.此種課程設計較適合職業工作的技能訓練,對情意領域的學習則難以周全。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工作分析法社會功能法科技取向精粹主義課程即目標課程即經驗課程即計畫課程理論取向 課程理論取向的運用課程設計的理論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