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徐喬-經濟學

主題:依賴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維基百科   依賴理論(Dependency Theory),或稱作依賴學派(Dependency School),是1960年代晚期由拉丁美洲學者所提出的一套國際關係與發展經濟學理論。它將世界劃分為先進的中心國家與較落後的邊陲國家,後者在世界體系中的地位使之受到中心國的盤剝,故得不到發展,或產生腐敗等弊病。   依賴理論首先是作為現代化理論的反面在1950-60年代出世的,其提倡者是阿根廷經濟學家Raúl Prebisch。根據古典經濟學,國際貿易會讓各國達到比較優勢,相互得益,但是Prebisch在拉丁美洲經濟委員會研究拉丁美洲的實際發展,引出了相反的結論:窮國財富的減少與著富國財富的增加一致。Paul Baran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完善了他的理論,此後各家蜂起。德國經濟學家Andre Gunder Frank使之成為馬克思主義的一支,Theotonio Dos Santos考慮邊陲國對內及對外的關係,創建了「新依賴理論」。巴西前總統費爾南多·恩里克·卡多佐在流亡期間曾寫過許多相關論著。伊曼紐·沃勒斯坦則進一步發展其中的馬克思主義面向,稱之為世界體系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依賴理論現代化理論依賴學派新依賴理論馬克思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