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徐喬-經濟學

主題:Z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Z型管理理論是根基於「科學管理」(scientific management)和「人際關係管理」(human relations management)這兩種學說。這兩派學說也是過去一世紀以來所輾轉淬煉出來的兩大管理學派,幾乎大部分的管理書籍都會涉及這兩大學說。以下我們將逐步探討這兩大學派,首先從科學管理開始。   「科學管理」肇始於本世紀初之管理大師泰勒(Frederick Taylor)的一篇開宗研究報告。泰勒認為科學的生產方法,就是在合理且系統化設計的工作環境,促使生產力提升。他的理論最後證明完全正確。他所領導的一些生產力研究專案、運用時間及行為分析的科學方法,使得生產力大幅提升一%至二%。因而在他去世後,後人在他位於賓州傑曼鎮的墓碑上尊崇地刻下「科學管理之父」的字樣。   自泰勒之後,便有許許多多有關科學管理的研究工作。而這些研究都具有下列共同的特徵:這些研究都針對可觀察到的實際現象做調查,非常強調客觀性,不考慮情感及個人的觀點;特重測量及精確性,也就是僅重視「量」而非「質」的指標;這些研究和技術報告的目標都指向改進生產效率。   然而很不幸地,前述科學管理的三項長處--客觀性、測量及精確性,也正是它最大的缺點。由於它過分重視管理的客觀性,因此較人性化的主觀因素便經常被忽略。在這種情況下,難怪長期處在極端科學化管理環境中的員工,常常會抱怨上司只把他們當做是物體或號碼,而不把他們當人看。   人際關係管理學派之所以出現,部分原因便是為了要對抗科學管理理論中的非人性面。這項學派是在歷經了著名的西方電器霍桑廠(Hawthorne Plant of Western Electric)實驗後,由梅友(Elton Mayo)在一九三年代正式創立。大部分的讀者應該都還記得,梅友和他的同僚進行這項實驗的目的是要調查不同明亮度對工廠女性作業員工作績效的影響。但當初步的調查有了結果後,卻令研究人員困惑的發現到,不論明亮度如何變化,生產量竟一直的往上爬升。經過進一步的訪談,受測的員工才透露出他們的工作績效之所以不斷的提升,是因為有人對他們的工作表達了關切與興趣。這項研究於是成為人際關係學派的濫觴。   在過去近五十年的時間裡,許多重要的研究也發表了支持人際關係學派的論點。這些研究的理論焦點,是在於將員工視為一個完整的人,而不僅只是一個物體或是「一雙手」。基於這個論點,我們就不難發現,當員..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人際關係管理科學管理Z理論泰勒結合霍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