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徐喬-經濟學

主題:經院哲學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經院哲學(英語:Scholasticism,字源為拉丁語的Schola與Scholasticus),又稱士林哲學,意指學院(Academy)的學問。起初受到神秘、講究直觀的教父哲學影響,尤以奧古斯丁主義為最,後來又受到亞里斯多德哲學啟發[1] 源流 經院哲學是與宗教(主要指天主教)相結合的哲學思想,是教會力量占絕對統治地位的歐洲中世紀時期形成、發展的哲學思想流派,由於其主要是天主教教會在經院中訓練神職人員所教授的理論,故名「經院哲學」。它的積累時期主要受柏拉圖思想的影響,古典時期(大發展時期)受亞里士多德思想的影響,但它並不研究自然界和現實事物,主要論證中心圍繞天主教教義、信條及上帝。 發展 聖托馬斯·阿奎納是經院哲學的代表人物,是自然神學的主要奠基人。他創造性的將同時代正在興起的自然科學和當時占統治地位的天主教神學通過亞里士多德的邏輯分析方法結合起來,對神學和自然科學的各自發展產生重要影響。他認為自然科學為可通過學習、教育獲得的低級感知,而作為高級感知的神學只能由上帝偶爾閃現的神跡和啟示來獲得,這就為神學和自然科學並存提供了可能。在阿奎納去世後,天主教會將他封為「天使聖師」,他的著作《神學大全》被拿來與《聖經》和《教諭》並列,被天主教會認為是歷史上最偉大的神學家。 在台灣的研究 由於其知識內容的特殊性與複雜性,士林哲學除基督宗教的專門研究群體外,鮮有較具規模的研究機構。在臺灣,士林哲學亦屬哲學學門當中的冷門領域,當前只有從屬於羅馬公教教育系統,並附設有神學院的輔仁大學擁有獨立研究、教授士林哲學的完全能力,全台唯一的「士林哲學研究中心」便隸屬於該校。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B%8F%E9%99%A2%E5%93%B2%E5%AD%A6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士林哲學經院哲學Scholasticism教父哲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