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漢代選舉制度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再說到漢代的選舉制度,歷史上稱之謂鄉舉裏選。當時各地方時時可以選舉人才到中央。 他們的選舉,大體可分為兩種,也可說是三種: 一種是無定期的,譬如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即位,往往就下一道詔書,希望全國各地選舉人才到朝廷;或是碰著大荒年,大水災,或是大瘟疫,這表示政府行政失職,遭受天遣,也常下詔希望地方推舉賢人,來向政府說話,或替國家做事。這些選舉是無定期的。這樣選舉來的人,多半稱為賢良。賢良選到了政府以後,照例由政府提出幾個政治上重大的問題,向他們請教。這叫做策問。策即是一種竹片。問題寫在竹簡上,故稱策問。一道道的策問,請教賢良們大家發表意見,這叫對策。政府看了他們的意見,再分別挑選任用,這是一個方式。這一種選舉,既不定期,也無一定的選舉機關。地方民意也可舉,三公九卿,政府大僚,也可舉。所舉則稱為賢良,賢良是指有特出才能的人。 第二種是特殊的選舉,譬如政府今年要派人出使匈奴,出使西域,需要通外國語,能吃苦,能應變,所謂出使絕域的人,政府常常下詔徵求,只要自問自己有此才幹,可以自己報選。又如軍隊裏要用軍事人才,或如黃河決口,需要曉習治水的人,大家知道有這種人才,大家可以舉,自己覺得有把握,自己也可直接來應選。這是一種特殊的選舉。 後來又有一種有定期的選舉,那就是選舉孝廉。漢代一向有詔令地方察舉孝子廉吏的。但地方政府有時並不注意這件事,應選人也不踴躍。漢武帝時,曾下了一次詔書,大意說:你們偌大一個郡,若說竟沒有一個孝子一個廉吏可以察舉到朝廷,那是太說不過去的事。而且地方長官的職責,不僅在管理行政,還該替國家物色人才;若一年之內,連一個孝子一個廉吏都選不出,可見是沒有盡到長官的責任。於是漢武帝就下令叫大家公議,不舉孝子廉吏的地方長官應如何處罰。這一來,就無形中形成了一種有定期的選舉。無論如何,每郡每年都要舉出一個兩個孝子廉吏來塞責。漢代一百多個郡,至少每年要有兩百多孝廉舉上朝廷。這些人到了朝廷,並不能像賢良般有較好較快的出身,他們大抵還是安插在皇宮裏做一個郎官。如是則一個太學生,當他分發到地方政府充當吏屬之後,他仍還有希望被察舉到皇宮裏做一個郎。待他在郎署服務幾年,再分發出去。 自從武帝以後,漢代逐漸形成了一種一年一舉的郡國孝廉,至少每年各郡要新進兩百多個孝廉入郎署,十幾年就要有兩千個。從前皇宮裏的郎官侍衛本也只有二千左右。自此制度形成,二三十年後,皇宮裏的郎官,就全都變成郡國孝廉,而那些郡國孝廉,又多半是由太學畢業生補吏出身的。如是則皇帝的侍衛集團,無形中也變質了。全變成大學畢業的青年知識份子了。於是從武帝以後,漢代的做官人漸漸變成都是讀書出身了。後來郎署充斥,要待分發任用的人才盡多,於是就把無定期選舉,特殊選舉都無形擱下,仕途只有孝廉察舉的一條路,這是到東漢時代的事了。這一制度,又由分區察舉,演進到按照戶口數比例分配,制為定額。那時是郡國滿二十萬戶的得察舉一孝廉,由是孝廉只成為一個參政資格的名稱,把原來孝子廉吏的原義都失去了。最後又由郡國察舉之後,中央再加上一番考試。這一制度,於是會合有教育、行政實習、選舉與考試之四項手續而始達於完成。          我們從此看出:這一制度在當時政治上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青年跑進太學求學,畢業後,派到地方服務。待服務地方行政有了成績,再經長官察選到中央,又須經過中央一番規定的考試,然後才始正式入仕。那是當時入仕從政的唯一正途。政府一切官吏,幾乎全由此項途徑出身。這樣的政府,我們再也不能叫它做貴族政府。郎官之中雖然也盡有貴族子弟,但究竟是少數。我們也不能稱之謂軍人政府,因郎官並不是由軍人出身的。我們也不能稱之為資本主義的政府,因這些郎官,都不是商人資本家的子弟。這樣的政府,我們只能叫它做讀書人的政府,或稱士人政府。漢代從昭宣以下的歷任宰相,幾乎全是讀書人,他們的出身,也都是經由地方選舉而來。並不是由其血統上和皇帝以及前任大官有什麼關係,或者是大軍人大富人,才爬上政治舞臺。完全是因其是一讀書知識份子而獲入仕途。這一情形,直從漢代起。我們可說中國歷史上此下的政府,既非貴族政府,也非軍人政府,又非商人政府,而是一個“崇尚文治的政府”,即士人政府。只許這些人跑上政治舞臺,政府即由他們組織,一切政權也都分配在他們手裏。   文出: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 錢賓四 先生全集》,臺北市,聯經,民國85年,頁19至24。 中國古代選舉制度-漢代選舉制度- - 灋律- Yahoo!奇摩部 以下題目為方便統整資料,以免被各種紛雜的討論影響資料重點。 若很介意po題目於此的摩友,請直接掠過,謝謝!   220 教甄-教育原理與制度 (C) 85. 中國透過選士制度招納賢良,成為國家之官吏,此一制度起始於何時?  (A)西周  (B)戰國  (C)西漢  (D)隋唐 220 教甄-教育原理與制度 (C) 選士制度為「招納賢良」的朝代?  (A)西周  (B)東漢  (C)西漢  (D)南朝 220 教甄-國文綜合題目 (D) 我國選士之目的在招納良賢,為國家之官吏,而選試制度源於? (A)堯舜  (B)西周  (C)戰國時期  (D)西漢 120 教甄-教育原理與制度 (D) 24.中國選士制度是以哪一朝代為重要分界?之前以道德考評為主,之後以客觀考試為主: (A) 漢  (B)唐  (C)宋  (D)隋。 110 教甄-教育原理與制度 (D) 18.漢代選舉制度中較注重文學的是 (A)賢良方正  (B)孝廉茂才  (C)博士弟子  (D)鴻都門學           0 教甄-教育原理與制度 (B) 3.東漢末年有鑑於原有選才制度不易運作以晉用人才,遂以何種制度取代? (A)科舉制度 (B)九品中正制度 (C)科舉考試 110 教甄-教育原理與制度 (D) 18.漢代選舉制度中較注重文學的是 (A)賢良方正  (B)孝廉茂才  (C)博士弟子  (D)鴻都門學           0 教甄-教育原理與制度 (B) 3.東漢末年有鑑於原有選才制度不易運作以晉用人才,遂以何種制度取代? (A)科舉制度 (B)九品中正制度 (C)科舉考試 (D)賢良方正 210 教甄-教育原理與制度 (C) 13. 下列何者是漢朝選舉制度中「賢良方正」的選舉制度的正確描述? (A)偏重「行為」的表現,特別獎勵孝悌、力田的善舉。 (B)獎勵天才的選舉方式,徵選博通經典、名顯太學的學生。 (C)後漢時期每遇天災天變就詔舉 (D)根據言行修為、鄉邑清議來考核。           110 教甄-教育原理與制度 (B) 52. 兩漢施行的察舉孝廉制度是基於下列何種理想?  (A)選有才華者為國家所用  (B)使各地士子有機會進入中央  (C)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D)教育機會均等 10 教甄-教育原理與制度 (C) 下列有關我國歷代選才的敘述何者正確?  (A)科舉制度起於兩漢  (B)九品中正制度起於隋朝  (C)生徒、鄉貢、制舉是唐朝的取仕途徑  (D)科舉是透過地方察舉來選才。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董仲舒(C)教育《春秋繁露‧實性》卵待覆二十日而後能為雛,繭待繅以涫湯而後能為絲察舉 制度察舉孝廉制度成熟教育漢 選士漢 選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