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林逢祺、洪仁進/主編 -教師哲學:哲學中的教師圖像

主題:洛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洛克(Locke) 35歲前:理性主義(形式訓練說) 教育萬能(人出生時好像是白紙)(重視實務經驗):認為人類心靈如白紙,先天並無固定形式,但有一些基本的「官能」(faculties)與生俱來,如推理、想像判斷、思考等能力,可因後天 訓練加強,教育即在鍛鍊這些官能,此說形成西方古典主義教育之中心理論。此說要點如下:  1.教學注重過程而非內容,內容是次要的,主要以形式過程為主。  2.強調學習遷移,認為教育過程中若訓練了一種基本能力,便可處理各種不同情境。  3.以數學及古典與文學科最具形式訓練價值。(心靈實體說)   35歲後:經驗主義(知識來自經驗),知識來源始自感覺與思考。 洛克的教育主張(一)─其道德教育可說是“以理培德”,有中庸色彩 “能讓學童自主、自由、主動,而且又能培養他自我約束,作自己所不願的事情,把這兩種似乎是相互矛盾處理成功的人。我認為,他已取得教育上的真正祕密。”給予自由、限制自由。 德(virtue)是教育的目標。“德,實實在在的德,乃是教育所應追求的堅實而有價值的部份。 依理行事,就是德。理性是後天訓練的成品。訓練的要旨就是要學生習於“痛苦”,透過忍受痛苦,可以孳生出剛毅、勇敢或節制等德。 紳士(gentleman) 的教育理想。 洛克的教育主張(二)─體育方面,亦以理性的運用為其關鍵。 贊同斯巴達人鞭打以外的體育措施。忍受身體痛苦是獲致健康之途。兒童自小應習於洗冷水、睡硬床、赤腳、不戴帽、不暴飲暴食、不穿緊衣、不喝酒,不沾強烈飲料,不與药瓶為伍。勿嬌生慣養。 學生應過自然生活,呼吸戶外空氣與陽光,適度運動休息。不用鬧鐘。 主張自製童玩。 “健康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A sound mind in a sound body)。 洛克的教育主張(三)─在智育方面,培養善於推理的心性及說理的習慣 教育應該建立在受教者“同意”,也就是“理性和自由”的前提上。雖然小孩、白痴及瘋子是三種無理性的人,但師長的責任就應該培養小孩子的理性運作能力。 推理是學童求知的主要門徑,注重為學的方法及求知的工具。推理才能彰顯人作為理性動物的特性,最利於推理的學科,應為數學。 兒童本來就有好問及好奇的天性,勿逼迫,否則讀書會變成苦差事,若有適合兒童能力及興趣的教材,其就不會視讀書為畏途。例如《伊索寓言》有圖畫故事,是兒童百讀不厭的資料。 年幼的兒童就可講理。“兒童之喜歡受理性的對待,遠比我們所想像的為早。”愈早以理性對待兒童,則兒童愈會動用理性,愈早成為成人。父親要與兒童說理,父子關係應發展成朋友關係,才能讓孩子用心考慮問題,並消除彼此隔閡 講理的成人,就是紳士,就是有教養的人。紳士教育的目的在培養彬彬有禮、處事精明的紳士或君子。是以紳士教育應注意四點:品德(virtue)、智慧(wisdom)、教養(breeding)及智識(learning)。 洛克重要著作   1690年《政府論》,對人民有權決定是否同意接受政府的統治並有權抵抗不公正的權力作了偉大的辯護。 1690年《人類理解論》,目的就是實際地幫助人們尋求真理。   1693年《教育漫談》,系統的表達英國資產階級對新教育的要求,對英國近代教育發展有重大的影響。 <民約論>、 <人類悟性論> 《教育論叢》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Locke人出生時好像是白紙人類悟性論同意康的心靈,寓於健康的身體形式訓練形式訓練說思考感覺教育萬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