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林逢祺、洪仁進/主編 -教師哲學:哲學中的教師圖像

主題:杜威教育思想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答案應為杜威吧?   杜威教育思想中的「社會轉化」意義可進一步分析如下: (一)為了打破傳統教育將教育視為「為未來生活而預備」的迷思,杜威並不認為教育應該有一個遙遠的目標,而將教育視為一種經驗重組與改造的歷程。杜威此種對於教育的觀點,實際上與他的知識論立場有著密切的關連。杜威既非如經驗主義者所主張的,將人類心靈視為一種被動的容受器,也不似理性主義所主張的,認為知識來自於先天觀念;杜威認為人有一種「創造性的智慧」或思考作用,可以主動與環境發生交互作用,因而產生經驗與知識。準此,知識的來源不是來自於個人,也不是來自於環境,而是來自於人與環境的交互作用;知識本身的產生就是具有「社會性」的。從教育的角度來說,教育是一個與個人發展息息相關的生長活動,但教育的歷程絕非是個人或社會單方面的成長,而是必須透過人與社會環境的互動,才能使得人由具「可塑性」的未成熟狀態,發展為成熟狀態。教育中充滿了各種「社會性」互動的可能性,包括知識的獲得是個人與環境的互動結果、教學活動是師生之間互動的過程、課程的設計安排常必須兼顧學生個人的興趣與社會生活的需要等。杜威可說是由知識所具有的「社會」,導引出教育中的「社會性」,將教育的意義作了一番「社會轉化」。   資料轉自 http://web.ed.ntnu.edu.tw/~ycfang/intellectual.htm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杜威社會轉化可塑性社會性社會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