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智力三元理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根據三元理論,人類的智力是由連接的三邊關係組合的智力統合體,這三邊可視為構成智力的三種成分,各邊的長度因人而異,這也可解釋智力的個別差異。這三邊分別是: 組合智力(componential intelligence):這與智力行為如何產生有關。指個體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表現於思考、計畫、判斷、執行等心智活動中的能力。   後設成分:指高層次的心智執行過程,用以計畫、監控、評鑑個人的解決問題能力。   作業成份:指個人在運思中使用語文及運算以比較、組合、推理的能力。   知識習得成份:指個人經由學習語文或數學等而獲得知識的能力。 經驗智力(experiential intelligence): 指個人面對新環境時,應用舊經驗與新經驗結合,表現適當的行為。 情境因應智力(contextual intelligence): 指個人適應環境的綜合能力,包括適應環境的能力、改變環境的能力及選擇環境的能力。 此理論最大的特色就是強調智力是可教育性的,智力的測量應包含測量個人外在的知識、外在的適應能力及使兩者結合的能力,以形成一個完整而獨立的三元智力(陳李綢,民87)。 自智力三元論問世以來,智力的觀念已由傳統的單一能力轉變到近代的多元智力,傳統智力測驗所測到的智力商數(IQ),只能代表三元論中的組合性能力。智商是否代表智力的問題,以成了心理學上新的爭議,這個改變對教育具有很大的啟示,它為教育提供更開闊的視野。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智力三元理論作業成份後設成分情境因應智力智力是可教育性的知識習得成份組合智力經驗智力調智力是可教育性的(IQ),只能代表三元論中的組合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