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楊雲明-個體經濟學

主題:福特主義和後福特主義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福特主義一詞最早起源於安東尼奧·葛蘭西,他使用 “福特主義”來描述一種基於美國方式的新的工業生活模式。20世紀7O年代末期,法國調節學派把福特主義作為一種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特殊的歷史形式,從它與社會、經濟、政治職能的緊密聯繫,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加以研究。   按照調節學派的觀點,福特主義關鍵性的基礎是從一種粗放型的資本積累戰略,向一種以泰勒制勞動組織(見泰勒制)和大規模生產消費性商品為特征的密集型資本積累戰略的過渡。  (二)後福特主義(Post-Fordism)   在美英等國面臨著“福特主義危機”的同時,西方學者發現,義大利、法國、德國等歐洲國家的某些地區和日本,卻出現了與美國企業邊際利潤下降的相反局面。在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研究中,調節學派的學者指出福特主義正處在向後福特主義的演變過程之中,並描述了後福特主義已經呈現的部分主要特征:持續的產品/工藝創新;終身雇佣的具備高技能和高歸屬感的雇佣工人;對剩餘的折衷分配;企業組織通過多級分包網路來利用市場、產品和技術信息,並保持分包商之間的競爭;製造業、銀行和國家分擔技術創新的長期戰略。但調節理論並沒有區分後福特主義的兩種模式,即建立在中小企業之間動態分工網路的“彈性專業化”模式和以大企業為核心並控制多層次分包企業網路的“精益生產”模式。這兩個模式實際上都強調瞭解除泰勒制的勞動分工和嚴格的管理控制,註重發展有高度專業技能和充分自主控制權的雇佣勞動,生產人員具有足夠的自主控制權以便實現對生產過程的快速調整的實踐;強調保持與生產相關的活動如設計、營銷、顧客服務等整體一致性,以及縮短產品周期、多功能機器與利用微電子技術發展企業間網路對適應消費者需要變化的重要性。   http://wiki.mbalib.com/zh-tw/%E7%A6%8F%E7%89%B9%E4%B8%BB%E4%B9%89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