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張春興-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

主題:馬斯婁 ( Maslow ) 需求層次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精修 (一)  : 一、馬斯婁 ( Maslow ) 被稱為「人本心理學之父」,提出著名的「需求層次論」=「滿意累進模式」。 二、惟值得一提的是,馬斯婁 ( Maslow ) 除了建構「需求的層次理論」外,其亦將「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會需要」、「尊重需要」、「成就需要」五種需求粗略分為二者,一是「匱乏性需求」( Deficiency Needs ),另一是「成長性需求」( Growth Needs ) 。 三、「匱乏性需求」來自「缺乏」,比如人因缺水而想要喝水,這種對水的需求會因取得之後而消失。馬斯婁 ( Maslow ) 將「前三層次」的「需求」都歸類為「匱乏性需求」,並認為這些需求「不被滿足」時,「個人」將在「生理上」或「心理上」無法「發展」成為「健康的人」。 四、而「成長性需求」來自「個體本性」,個體本性一旦出現就會「持續地感受那種需求」,而且會「愈來愈強」。馬斯婁 ( Maslow ) 將「尊重需求」與「自我實現需求」歸類為「成長性需求」,並指出這些需求的「滿足」,有助於「一個人」的「成長」和「發展」完全的「潛能」。 五、尤其是「自我實現需求」,馬斯婁 ( Maslow ) 在《邁向存在心理學》( Toward a Psychology of Being ) 一書中,將之描述為具有以下若干的「意象」: (一) 對實體「有效認知」; (二) 接受「自性」、「別人」及「自然」; (三)「自發性」; (四) 以「問題」為「中心」( 而「非」以「自我」為「中心」); (五)「獨立」及「追求隱私」; (六)「自主性」及「抗拒奴化」; (七)「持續新的感知」和「豐富的情緒反應」; (八)「頻繁的高峰」或「神秘經驗」; (九)「認同人類物種的共同性」; (十)「深層」的「人際關係」; (十一)「廣泛增加」的「創造力」; (十二)「價值系統」的「若干改變」。 六、另外,馬斯婁 ( Maslow ) 於1969年在論及「健全心理管理」時更指出,「自我實現」的「個人」在其「基本需求」獲得「滿足」後,會追求「更高層次」的「動機」,也就是尋求「存在價值」的「滿足」,例如 :「真」、「善」、「美」等,或稱為「超越自我需求」或「靈性的需求」。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