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常模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常模參照分數 上面已談到測驗的解釋通常會使用常模參照的概念,我們將進一步說明的是在參照常模後以什樣的分數來表示測驗結果,目前較常看到的常模參照分數為「百分等級」及「常態化標準分數」。   百分等級(Percentile Rank) 通常以PR來表示,代表「位於某一原始分數以下的人數百分比」,亦即某一原始分數在團體每百人中分數所高過的人數。例如:測驗原始得分為50,PR=46,表示有46%的人的原始分數是低於50分的。就受測者的角度來說,他的分數高出了46%的人,亦即其得分在每100人中高過46人,換句話說,就是每100人中有46人的分數低於受測者的得分。 PR值是介於1~99之間的整數,可提供給我們知道受測者的分數在每百人中所佔的位置。   常態化標準分數: 常態化標準分數是運用常態分配的概念來了解個人在團體中所在的位置。「常態分配」的圖型如下圖所示:是一個像鐘型的分配圖,中間分數的人數最多,向兩旁人數遞減。 只要常模建立時,測驗原始分數的分佈符合常態分配,就可以運用常態分配的比例來了解個人所在的位置,通常在常模樣本夠大且具代表性時,測驗分數的分佈會符合常態分配,所以有許多的測驗會採用這個方式。     地區性常模:許多心理與教育測驗的解釋,最適當的參照團體是同學校地區的同年級學生,依據這樣的樣本所建立的常模稱之為地區性常模(local norms)。地區性常模比全國性常模更適用於學校之間或城市之間的比較。一般而言,測驗結果的使用越強調教學方面的,就越需要參照地區性常模解釋分數。易言之,地區性常模適合學校用於選擇的決定與安置的決定。   特殊團體常模:有些測驗也提供特殊團體常模(special group norms)。此種常模的建立包括身體與精神機能障礙者、盲人或聾者、特殊職業團體、教會學校.......等。特殊性向測驗(specific aptitude test),如機械性向、文書性向、音樂性向......等。都非常需要建立特殊團體常模。如果智力測驗是為盲人或聾者所設計,很明顯的,它需要有特殊團體常模。   參考文獻:教育測驗與評量(郭生玉,2004。P126-128)。 本題可見陳嘉陽(下)p56   看完陳嘉陽的分類我認為本題選擇(B)的原因為 數學資優與閱讀障礙 與特殊團體常模所定義的 身體機 能障礙、盲聾或是特殊性向有所差異   再者,資優生與閱讀障礙 強調適性教學方式 地區性常模和全國性常模比較起來 依地區性常模所解釋出來的分數 較不會低估或高估受試者程度 因為  不同地區的教育資源一定有很大差異 例如 北一女中的資優生和蘭陽女中的資優生  比較起來變異數會較北一女與中山女來得大  為了縮小此因素所造成差異而降低教學的成效 使用地區性常模會比較佳   以上為個人見解 歡迎討論     是「一個具有代表性的樣本團體在測驗上實際得到的分數之分佈」,換言之,就是將測驗施予一群人,這群人測驗得分的分佈就是常模,就像是上述50個人的數學測試得分分佈狀況。 因為常模是做為受測者測驗分數比對的對象,常模建立時受測對象(常模樣本)的選擇就很重要,比對不同常模樣本將可能有不同的結果,例如:若在上述的例子中,全校同學的測驗分數多集中在80分,從全校的表現來看楊小寬的分數也已在水準之上了。 一般而言,在建立常模時測驗開發者會注意以下各點,測驗使用者在評估測驗品質的好壞與測驗的適合性時,亦可從這幾個方面來思考: (1)常模樣本的代表性 常模樣本的各項特徵是否能代表其所欲推論的群體,例如:若欲建立台灣在職人員的常模,在抽樣時僅選取高科技產業的在職人員施測,則其代表性就會令人質疑。現在有許多的測驗係直接由國外引進,並未建立台灣的常模,或者測驗在發展時多用學生團體做常模,企業在選用適合的心理測驗時,都應思考常模樣本代表..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常模PR百分等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