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吳清山、林天祐-教育小辭書

主題:Banks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Banks(1989)提出一套由淺入深、循序漸進的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模式,具有層級性的課程發展模式(Banks,1989;莊明貞,民82,頁235-236),分別是: 1.      貢獻取向(contributions approach): 此一取向是多元文化課程發展的第一個階段,藉由對某些少數特定的族群中有所貢獻的英雄人物之事蹟,在特別的假日,節慶或典禮中,加以表揚。例如:辦理各校兩性平等教育週各項活動與慶典。 2.       附加取向(additive approach): 此一階段是課程發展的第二階段,採用添加的方式在課程中加入特定族群的相關議題或概念,但仍是以既有的課程結構為主。例如:現行分科架構中,再融入性別平等相關議題,使成為兩性平等教學活動設計的補充教材。 3.       轉化取向(transformation approach): 此階段為課程發展的第三階段,已經改變既有的課程結構,允許不同族群、宗教團體能從學校課程,學習其固有的風俗習性,且從不同文化,族群的角色來建構自己的概念與觀點。例如:在現階段規擬中的九年一貫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七大學習領域中的學習指標加入性別平等的課程目標,使各學習領域能反映性別平衡與族群平等的多元文化觀點。 4.       社會行動取向(social action approach): 此一階段又比轉化取向更高一層,除了採取轉化取向的方式之外,又增加對種族問題、性別、階級、概念、及社會論提的省思,並在該論題討論中,澄清自己的價值 觀念,在反省思考的決策之後,能採取行動,將改革理念付諸實現。例如再師資培育課程中列有兩性教育的社會實踐課題,鼓勵實習教師再實習過程中,能抗拒文化偏見再製。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Banks社會行動取向附加取向以既有的課程結構為主假日多元文化課程發展層級性抗拒文化偏見再製貢獻貢獻 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