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吳清山、林天祐-教育小辭書

主題:多元文化課程的設計模式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多元文化課程的設計模式 1. 貢獻模式: 主張在特殊節日或適當機會,將教科書所忽略的優勢族群之外的民族英雄、節慶與片段的文化加入主流課程中,或是教師透過講授、經驗安排、展覽活動,讓學生接觸少數民族的文化。 2. 附加模式: 不改變既有課程模式,以一本書、一個單元或一門課的方式,將族群文化、概念、主題和觀點納入主流課程中。 3. 轉型模式: 完全超越課程附加的方式,強調課程結構、本質與基本假設的整體改變,從不同族群和文化團體的觀點,來探討概念、問題和事件。 4. 社會行動模式: 以社會事件或歷史事件為焦點,來統合各族群的觀點、經驗或感受。它除了讓學生從不同族群的觀點探討社會重要議題,並進一步針對社會問題作成決定,採取反省性的行動,以便進行社會改革。 5. 補救模式: 是以傳統的課程為核心,完全不加以改變,而針對非優勢族群學生安排各式各樣的補救方式,以提升此類族群學生的能力和學習表現。 6. 族群研究模式: 獨立開設一門..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補救模式貢獻模式附加模式 族群研究模式 社會行動模式 轉型模式多元文化課程多元文化課程的設計模式族群研究模式社會行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