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心理學名詞解釋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1.比馬龍效應:個人對自己(或別人對自己)所預期者而後驗證之, 自驗預言經美國心理學家羅森陶(R. Rosenthal)在小學教學上予以驗證,故亦稱為羅氏效應、羅森陶效應(Rosenthal effect).又稱自我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 2.霍桑效應(Hawthorne effect):是說當人們知道自己成為觀察對象,而改變行為的傾向。 1)上級尊重及關懷下級。 2)下級自尊心提升,因為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所以自我覺醒。 3)產生了良性的互動關係,下級努力工作。 霍桑效應可謂是人際關係學派的起源。 3.月暈效應:因為偏見而影響思考。人們自動「印象概推」( Halo Effect )   4.強亨利效應:控制組的受試者為了不甘示弱,力圖與實驗組一較長短而有一般水準以上的表現 受實驗者效應:對照組不願受到從眾效應的心態而刻意唱反調 5.双盲實驗:受試者不知道自己會被施以哪一種處理,工作人員也不知道哪一組是對照組,哪一組是控制組。 6.舌尖現象:明明知道卻說出不來。   7閃光燈效應:對於印象深刻的事物較難以忘記。 (吉光片羽) 8.霹靂馬(普利馬)效應:又稱普利馬效應、阿媽的法寶或老祖母法則。即運用次級增強物來增強個體原本缺乏動機、不感興趣的活動。譬如說:老師告知學生只要完成作業就可以出去玩。 9破窗效應:只要破掉一個窗子,其他的窗子也很容易跟著破。譬如說自己堅持的某一教學原則被打破,其他的教學原則也就容易放棄。 10.漣漪效應:獎懲的社會學習.譬如說教師責罵一個學生亂丟垃圾,其他在場的學生會因此受到影響不敢亂丟垃圾。(殺雞儆猴) 11.初始效應:一開始的東西比較能被記憶。   時近效應:最近才看到的東西比較能記得。   12.煮蛙效應:把青蛙放在一般的水溫的水中,青蛙會自在的游來游去,再以緩慢的速度加溫,青蛙察覺不到溫度的變化而無掙扎。 13采嘉妮效應:對於不完美、有殘缺的部份記憶比較深刻。 14定勢效應:社會心理學家發現,在人們日常交往和認知過程中,都會形成一定的心理定勢,可以使我們從事某些活動時相當熟練,但也會束縛我們的思維,使我們只用常規方法去解決問題,而不尋求其他「途徑」。 15功能固著: 例如一個瓶子只知道拿來裝水一種用途而不知仍可拿來插花或做美觀擺飾的其他用途(活用材料與工具)。 例如參考書的測驗做熟了之後,對於簡單的題目也可能用複雜的解法解題。 16心向作用 例如考試時不會的題目答案一律猜C(不做其他嘗試)。 比較: 霍桑效應:實驗者因為知道被觀察而改變行為動機,導致與事實有出入亦即改變實驗結果 受實驗者效應:對照組不願受到從眾效應的心態而刻意唱反調 強亨利效應:對照組不甘於被比較或作為標準參照的心態而與實驗組較勁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強亨利效應普利馬效應月暈效應比馬龍效應舌尖現象閃光燈效應霍桑效應双盲實驗效應漣漪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