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性別認知發展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陳嘉陽p.367-369(A)心理動力論,心理分析論、心理動力取向Freud認為兒童在「性器期」(3-6歲)為了解除「戀親情結」的矛盾與衝突,轉而「認同」同性別的父親或母親,向同性的父/母模仿學習,造成兒童的性別分化。 (B)社會學習論根據Bandura和Mischel,兒童已兩種方法獲得性別認定和性別角色偏好:1.直接教學或差別增強:父母通常很早就型塑兒童的性別分化行為,兒童會因為有適合其性別的行為而得到鼓勵或獎賞,若有不適合其性別的行為則被禁止或懲罰。2.觀察學習:孩子觀察與自己同性別的楷模(性別典範)的行為,由模仿、增強逐漸學得性別分化的特質。(我被當作是女孩,因此我必定是個女孩) (C)認知發展論Kohlberg的「性別發展認知理論」認為性別角色發展有賴認知的發展,兒童必須對性別有一定的了解之後,才會受到社會經驗的影響。(這點和上面兩者的楷模學習想法不同)因此,兒童須先發展出「性別認同」及「性別保留概念」,接著才會選擇性地專門去模仿與其所認同的性別相同的特質。兒童要達到性別恆定之後才開始自我社會化,因此早年對性別的自我分類是性別角色發展的基礎。(我是個男孩,因此我最好做一些能使我像個男孩的事) --------------------------------------- 性別基模理論(Gender-Schema Theory)「性別基模(gender schema)」為Sandra Bem(1985)運用認知基模的觀點,重新建構雙性化及性別形成的概念;是人們為求符合文化對男子氣概(masculinity)或女性氣質(feminity)的定義,而選擇適合其性別之人格特質及行為表現的過程(Sheryl & Stiehl,1999)。 http://yamol.tw/tfulltext-%E5%BF%83%E7%90%86%E5%8B%95%E5%8A%9B%E8%AB%96%E6%80%A7%E5%88%A5%E5%9F%BA%E6%A8%A1%E8%AB%96.htm---------------------------------- 弗洛伊德的心理動力論,認為個體性別角色的心理發展是透過認同的歷程; 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則主張性別角色觀念或規範的發展,是個體在生活環境中模仿學習楷模人的行為所致; 柯爾柏格的認知發展論認為兒童認定並接受自己的性別角色是由於他們主動認知將自己做性別歸類的結果, 性別基模論則是採用皮亞傑的基模概念,到性別認定階段兒童會把性別的概念納入自己的認知基模中,以用來觀察週遭環境與性別有關的一切人事物。 http://web.thu.edu.tw/g931203/www/ten.htm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心理分析論弗洛伊德的心理動力論性別基模理論柯爾柏格的認知發展論班杜拉的社會學習論認知發展論)社會學習論Freud心理動力論性別基模論則是採用皮亞傑的基模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