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測驗 - 104 年 - 臺灣警察專科學校 104學年度甄選入學中央警察大學初試︰警察勤務#124942-阿摩線上測驗
善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
1. 有關警察法第三條所規範之警察官制、官規、教育、服制、勤務制度及其他全國性警察法制,由中央立法並執行之,下列何者不屬之。
(A)中央與地方各級警察機關之組織、編制等事項。
(B)警察教育之種類、階段及師資、教材之標準等事項。
(C)警察勤務機構設置、裁併及勤務之實施事項。
(D)警察勤務之單位,組合勤務方式之基本原則事項。
2. 依據警察法及其施行細則之規定,有關保安警察派駐地方執行職務時,其指揮監督與與當地警察機關之聯繫,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依指揮監督機關首長之命令,執行特定警察業務,對當地警察機關,居於輔助地位。
(B)兼受直轄市、縣(市)警察機關首長指揮監督。
(C)與當地警察機關,基於治安或業務需要,得互請協助,關於勤務分配,應會商行之。
(D)協助配駐地方警察行政業務,應受當地警察機關首長之指導。
3. 下列有關警察勤務之敘述,何者為非?
(A)是維護治安為目的的活動方式
(B)一切有規劃、有紀律、有效律,確能掌握社會治安之行政行為或活動
(C)本於警察行政權所為之行政行為
(D)警察機關各種具體之工作事務與職掌分工。
4. 有關警察任務、業務與勤務之敘述,下列何者為是?
(A)警察勤務是警察任務之終極目的
(B)警察勤務是推展警察業務之方法
(C)警察業務是警察勤務之具體行動
(D)警察任務是警察業務的具體工作。
7. 有關散在制之優缺點,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警力遍佈,便於掌握犯罪根源為優點
(B)立即彈性反應迅速,便於處理非常事故為優點
(C)接近民眾,便於為民服務為優點
(D)警力分散自身安全顯得薄弱。
8. 有關警力部署之原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以性質言,城市警察,宜採集中制,鄉村警察宜採散在制
(B)以時,昇平之時,宜採散在制;變亂之時,宜採集中制
(C)以地區言,交通工具、通訊設施缺乏之處,宜採散在制;交通工具充實,電訊設施完備快速報案系統建立之處,宜採集中制
(D)以設施言,行政警察勤務,宜採散在制;保安警察勤務,宜採集中制。
11. 有關值宿勤務相關原則,依據 99 年 9 月 28 日署務會報主席裁(指)示事項,有關「分駐(派出)所值宿勤務」相關原則,下列何者有誤?
(A)非值宿所警力不足時,得變更為值宿勤務
(B)值宿所值宿時段,由分局長依實際狀況律定
(C)值宿勤務,應穿著整齊制服於值班臺旁歇息
(D)駐地應保持適當明亮度,遇民眾報案應立即反應受理。
12. 有關破窗理論之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A)是 1982 年美國學者威爾森及凱林所發表
(B)比喻一個社區若有小違規或輕微犯罪置之不理,是轉變成重大犯罪的開端
(C)本理論啟發規劃勤務應針對重大犯罪優先處理
(D)本理論警告一旦轄區浮出警察事故之徵兆,應迅速規劃處理。
13. 對於問題導向警政發展出 SARA 四階段模式,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第一步驟是 Scanning,即發掘轄內可疑人、事、時、地、物等問題
(B)第二步驟為 Action,即掃描發現問題後,接著分析問題
(C)第三驟為 Response,即指基於審慎分析所得,策定問題解決方案
(D)第四步驟為 Assessment,主要在評量反應所產生的效能,與是否達到預期目標。
14. 巡邏執行方式為,劃分巡邏區(線),由服勤人員循規劃地區(線)巡視,,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以查察奸宄、防止危害為主;
(B)執行檢查、取締、盤詰及其他一般警察勤務;
(C)工作項目區分有,預防犯罪、查捕人犯、處理事故、維持秩序、整理市容、保護安全及其他各種為民服務事項;
(D)小區域巡邏勤務由員警個別執行,在其巡邏區內負責之。
15. 依「警察分駐所派出所設置基準」規定,有關分駐、派出所之設置,下列何者為非?
(A)轄區內應有 2 個以上警察勤務區。
(B)轄區以不跨越鄉(鎮、市、區)為原則。
(C)轄區以不分割鄰為原則。
(D)未設置警察分局之鄉(鎮、市、區)公所所在地得設置分駐所。
16.有關警察勤務條例針對「勤務時間」係規範於該法第15條、第16條,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服勤時間之分配, 以勤四、息八為原則,或採其他適合實際需要之時間分配。
(B)每日勤務時間為二十四小時,其起迄時間自零時起 至二十四時止。零時至六時為深夜勤,十八時至二十四時為夜勤,六時至十八時為日勤。勤務交接時間由警察分局定之。
(C) 服勤人員每日應有連續8小時之睡眠時間,深夜勤務以不超過4小時為度。但有特殊任務,得變更之。
(D)服勤 人員每週輪休全日二日,遇有臨時事故得停止之;並得視治安狀況需要,在勤務機構待命服勤。
17.下列有關警察勤務組織之敘述,何者正確?
(A)警察分駐(派出)所為勤務執行機構,負責警勤區之規劃、勤務執行
及督導;其設置基準,由直轄市、縣(市)政府定之。
(B)偏遠警勤區不能與其他警勤區聯合實施共同勤務者,應設
警察駐在所,由員警單獨執行勤務。
(C)直轄市、縣(市)警察機關,於都市人口稠密或郊區治安特殊區域,因應警
察設備情況及警力需要,得集中機動使用,免設分駐(派出)所。
(D)警察分局為勤務規劃監督機構及一般性勤務執
行機構,負責轄區警察勤務之規劃、指揮、管制、督導及考核,並對重點性勤務,得逕為執行。
18.司法院釋字第535 號解釋文中對警察勤務條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警察勤務條例已非單純組織法,實兼有行為法之性質
(B)對人實施臨檢須有相當理由足認其行為已構成或即將發生危害者為限,且均應遵守比例原則,不 得逾必要程度
(C)臨檢進行時,必須出示證件表明其為執行人員之身分
(D)大法官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對營業場所是否可能危害而得以臨檢之判斷基準,係使用「合理懷疑」為之。
19.警察於勤務中,發現符合路(攔)檢之對象,實施身分查證,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受檢人未攜帶身分證件或拒絕出示身分證件或出示之身分證件顯與事實不符,而無從確定受檢人身分時,帶往警察局、分局、分駐(派出)所 查證
(B)報告警察局勤務指揮中心,或通知受檢人指定之親友或律師
(C)發現違法(規)情事,依法定程序處理,例如發現受檢人違反刑事法案件,應即轉換依刑法之規定執行,並告知其犯罪嫌疑及相關義務
(D)自檢查之時間起不得逾3小時
20.警察為維持治安之必要,依法得於公共場所監視錄影蒐集資料之相關規範,下列何者有誤?
(A)監視錄影蒐集資料之對象是不特定之人
(B)該場所須經常發生或經合理判斷可能發生犯罪案件
(C)警察應自行裝設監視器,或以現有 之攝影或其他科技工具蒐集資料
(D)除因調查犯罪嫌疑或其他違法行為,有保存必要外,至遲應於資料製作完成時起1年內銷毀之。
21.警察依法行使職權,致人民生命、身體或財產遭受特別損失時,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對於警察機關所為損失補償之決定不服者,直接提起行政訴訟
(B)當事人得提起國家賠償訴訟
(C)當事人有可歸責之事由時,不得提起訴訟
(D)警察機關應以金錢補償當事人
22.依據警察遴選第三人蒐集資料辦法相關規定,下列何者正確?
(A)警察遴選第三人時,應以書面敘明相關事項,陳報該管警察局長或檢察官核准後實施。
(B)警察遴選第三人經核准後,除最近一年內曾任第三人者外,應實施有關訓練。
(C)警察遴選第三人蒐集資料之期間不得逾二年。
(D)第三人之忠誠度、信賴度或工作成效經評估認為已不適任者,應停止執行,並依第七條報請終止合作關係。
23.依警察職權行使法及治安顧慮人口查訪辦法,下列有關治安顧慮人口查訪之敘述,何者有誤?
(A)警察查訪治安顧慮人口之行為性質上係屬於事實行為
(B)曾犯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所定製造、運輸、販賣、持有槍砲彈藥刀械之 罪,經執行完畢或假釋出獄者,屬於治安顧慮人口
(C)治安顧慮人口之查訪期間,以刑執行完畢或假釋出獄後3年內為限。但經假釋撤銷者,其假釋期間,不列入計算
(D)警察實施查訪,應於日間為之。但與查訪對象約定者,不 在此限。
24.依「警察機關勤務指揮中心作業規定」,有關各級警察機關勤務指揮中心之編組、運作與開設,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勤務執勤方式,以12小時更替制或8小時更替制為原則
(B)各級勤務指揮中心均配置有110受理員
(C)勤務 指揮中心開設之聯合指揮所區分為一至三級
(D)執勤人員應遴派專責人員擔任。
25.依「各級警察機關通報越區辦案應行注意要點」,有關通報越區辦案之規定,下述何者有誤?
(A)各級協助偵查犯罪人員,於管轄區外執行搜索逮捕、拘提時等行動時,應通報當地警察機關會同辦理
(B)如臨時變更地點,應及時 通知原會同及變更擬往地點之警察機關
(C)情況急迫者,得於事後會知,惟執行時應注意辨識,避免發生意外事故
(D)有關情報及探訪活動仍應通報,以免產生誤會或發生意外。
26.依「警察機關拘捕留置人犯使用警銬應行注意要點」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拘捕人犯前,應先儘速瞭解案情及拘捕對象之身分地位,俾供配置警力及是否使用警銬之參考
(B)人犯留置期間,基於事實需要及防範脫逃,得使用手銬及腳銬
(C)對通知到場、自首或自行到場之犯罪嫌疑人,不得使用警銬
(D)拘捕對象拒捕或脫逃,得併使用警銬。
27.依102年6月11日總統華總一義字第10200111611號令修正公布刑法第185-3、185-4條條文,及交通部新修訂公 布道路交通安全規則第114條條文,自即日起,員警於取締酒後駕車時,下列何者情形有誤?
(A)遇有駕駛人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服用酒類或其他相類之物,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0.25 mg/l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0.05%以上, 即應依違反公共危險罪嫌移送偵辦
(B)汽車駕駛人服用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因而致人於死者,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致重傷者,處1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
(C)汽車駕駛人飲用酒類或 其他類似物後其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0.15mg/l或血液中酒精濃度達0.03%,即不得駕車
(D)駕駛人呼氣酒精濃度達 0.15 mg/l 以上未滿0.18mg/l之未肇事案件,且無不能安全駕駛情形者,應製單舉發,並當場移置保管其車輛。
28.依「警察機關分駐(派出)所常用勤務執行程序彙編」,有關取締危險駕車(飆車)作業程序,值班人員受理報案後應填寫「受理各類案件紀錄表」,並派遣巡邏或所內人員趕至現場處理,有關巡邏或備勤員警至現場後之作為,下 列敘述何者有誤?
(A)到達現場時,將現場狀況回報值班人員
(B)發現有危險駕車(飆車)跡象時,立即反映通報分局 勤務指揮中心派員支援攔檢取締
(C)加強危險駕車(飆車)路段現場監控、掌握動態,並查抄「飆車族」車牌建立資 料
(D)對駕駛人有蛇行、競駛、競技等危險駕駛行為應即以現行犯當場逮捕,依法究辦,有效制止不法。
29.各級警察機關勤務指揮中心依狀況性質開設之聯合指揮所區分為一至三級,其開設時機、編組及運作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三級開設,平常狀況下開設,由執勤官督導運作
(B)二級開設,發生社會治安狀況時,由長官 指示或權責(業務)單位之建議並經長官核定,提升為二及開設,由機關副主官依任務分工執行
(C)一級開設,發生 重大治安狀況時,由長官之指示或權責(業務)單位主管之建議並經長官核定,提升為一及開設
(D)一級開設,由機 關主官主持之,副主官為幕僚長,相關編組單位派員進駐指揮所實施聯合作業。
30.轄區發生重大治安事故、有警察人員涉及之案件或其他具新聞性、政治性、敏感性之重大治安事故,直轄市、縣 (市)政府警察局應立即先以電話向警政署報告,同時於接獲報案多少時間內結報?
(A)二小時內
(B)三十分鐘內
(C) 一小時內
(D)一小時三十分鐘內。
31.受理一般刑案報案,有關同一案件處置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同一案件,分別向警察機關重複報案時,受 理單位得重覆開立三聯單
(B)同一案件,數報案人同時段分別向同機關之數單位或同一單位報案者,由受理報案在 先之單位,開立同一單號之三聯單
(C)同一案件,數報案人同時段分別向同機關之數單位或同一單位報案者,以登 載同一刑案基本資料及其他報案人欄別方式,分別開立報案三聯單
(D)同一案件,二以上警察機關就案件管轄責任 有爭議時,由受理報案在先之單位開立三聯單。
32.各級警察機關處理刑案逐級報告紀律規定,有關刑案匿報之認定標準規定,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隱匿刑案之發 生與破獲,既不依規定通報偵防中心,亦不填報刑案紀錄表者
(B)受理報案發現刑案未報,破案始報,發、破期間相隔二十四小時以上
(C)普通刑案之發生與破獲雖不必通報偵防中心,但經發現未填報刑案紀錄表者
(D)拒絕或推 諉受理民眾報案者
33.警察機關查處賭博案件作業程序,有關作業內容注意事項:依「警察機關查獲職業性大賭場認定基準」規定,職業大賭場認定標準,下列敘述何者為非?
(A)賭場設置各種通風報信設施外,並有專人把風、保鑣、強索賭債、記帳或專供賭徒使用之交通工具者
(B)賭場查獲賭資現金、籌碼(含支票等有價證券)合計達新臺幣200萬元以上
(C)賭 場主持人或合夥人,經查明係不良組織幫派分子者
(D)賭場使用詐賭方法或特製之賭具詐欺者。
34.國軍部隊或現役軍人因演訓、勤務、換防,須入出或進駐山地管制區者,應由所屬何種職級(含)以上單位主管出具國軍部隊(軍人)入山證明書?
(A)士官長級
(B)上尉級
(C)上校級
(D)少將級。
35.有關三聯單之開立,下列何者不正確?
(A)立即偵破移送之案件,得免開立三聯單
(B)民眾單純提供犯罪線索或情資,不須開立報案三聯單
(C)無刑案現場致不能勘察確認所報案情是否成案,而報案人堅持索取報案三聯單時, 受理機關得以書函等書面文件,核實答覆
(D)告訴乃論案件,如不提告訴但報案人要求發給報案證明時,應開立受理案件登記表交付之。
36.認定「道路交通事故」其構成要件之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A)事故之一方必須為「車輛」或「動力機械」
(B)
事故必須發生在「道路」範圍
(C)事故必須有「行駛之行為」
(D)事故必須出於「故意或過失之行為」。
38.常見的人犯脫逃方式約可歸納為以下4類,下列何者非屬「非暴力手段乘隙脫逃型」:
(A)戒具未銬好,脫銬伺機 脫逃;
(B)假藉如廁或趁員警打吨、鬆懈時脫逃;
(C)人犯以暴力攻擊員警後強行脫逃;
(D)利用物品或鑰匙,趁 員警不備時自行解銬後脫逃。
39.依取締酒後駕車作業程序,下列有關移送法辦應注意事項,何者有誤?
(A)經測試(檢測)事證明確,則檢具相關事 證移送法辦,無需再檢附「案件測試觀察紀錄表」
(B)汽車駕駛人雖未肇事,惟其若拒絕接受檢測,即可逕行移送 強制抽血檢定
(C)肇事無法實施吐氣酒精濃度檢測者,應將其移由強制抽血檢定
(D)警察詢問酒後駕車之犯罪嫌疑 人,不得於夜間行之。
40.家戶訪查前,檢測訪查對象周遭環境,如經評估認為不宜(例如發覺可疑犯罪跡象)或無法實施訪查(如家戶有人居住而未予回應)時,應以何種方式實施之?
(A)直接訪查
(B)聯合訪查
(C)行政檢查
(D)間接訪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