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不管風從哪個方向吹來,只要懂得如何運用,懂得如何操縱帆船,就能運用風向到達目的地
36
(40 秒)
模式:循序漸進模式
【精選】 - 台水評價◆國文閱讀測驗難度:(1~25)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國文閱讀測驗】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我踏入台大醫學院校園,腦中浮出這兩句詩。微風早晨,六月將盡。 其實,在門外踱步一會兒,才下定決心似地進來的。剛才,從台大醫院捷運站出來,經過巴洛克風的醫院舊館,熙攘人潮已撩起記憶的漣漪,我的腳步沉了;過馬路迎向新館,知道再拐個彎就到醫學院,越發有一股風急葉落的感觸;急的是三十多年光陰何等無情,落的是無辜的人於今安在?因而,忍不住要放任地嘆 息,彷彿這一嘆能把那一片枯葉喚回來,彷彿時光也肯協商,還給我一小段意猶未盡的青春。 首次帶我進醫學院校園的人懸壺濟世卻擋不住命運的折磨已提早離席。昔年圓拱門二號館的楓樹紅葉落在水窪上的景象還存在腦海,年輕時即使面對秋凋,心仍是滾燙的,因為還未認識歲月這名敵人。如今,眼前滿是初夏時節澎湃的綠意,卻有秋涼感慨,因為跟歲月交過手、領受了傷。隔了三十多年,今天是第二次踏進楓城,若我當年預知第二次踏入時將是沉甸甸的緬懷與喟嘆,年輕的我是捨還是不捨?(簡媜〈宛如白鷺鷥〉)
【題組】47.文中說他有一股「風急葉落的感觸」,此「風急葉落」是指甚麼?
(A)時光匆匆,將人催老
(B)世情冷暖,使人感嘆
(C)榮華易散,讓人頓悟
(D)政權更替,令人唏噓


2(A).
X


國文閱讀測驗
但是經典豈真是一成不變、「萬古流芳」的鐵板一塊?我們記得陶淵明、杜甫的詩才並不能見重於當時, 他們的聲名都來自身後多年— — 或多個世紀。元代的雜劇和明清的小說曾經被視為誨淫誨盜,成為經典只 是近代的事。晚明顧炎武、黃宗羲的政治論述到了晚清才真正受到重視;而像連橫、賴和的地位則與台灣 在地的歷史經驗息息相關。至於像《詩經》的詮釋從聖德教化到純任自然,更說明就算是著無庸議的經典, 他的意義也是與時俱變的。
 談論、學習經典因此不止是人云亦云而已。我們反而應該強調經典之所以能夠可長可久,正因為其豐 富的文本及語境每每成為辯論、詮釋、批判的焦點,引起一代又一代的對話與反思。只有懷抱這樣對形式 與情境的自覺,我們才能體認所謂經典,包括了文學典律的轉換,文化場域的變遷,政治信念、道德信條、 審美技巧的取捨,還有更重要的,認識論上對知識和權力,真理和虛構的持續思考辯難。

【題組】47.文中說「陶淵明、杜甫的詩才並不能見重於當時」,推測其原因可能是下列何者?
(A)當時傳播資訊不發達
(B)二人經濟窮困無法編印詩集
(C)兩人未經科舉考試,也沒有當官
(D)兩人的作品風格和當時審美觀不合


3(A).
X


測驗閱讀 長距離越野拉力賽吸引人的地方是什麼?除了冒險精神、無畏勇氣、速度快感,它的特別是需要高度 的智慧,仰賴經驗累積的技巧包含了對地形的認知判別、野外求生之術、無可言喻地與大自然的凶猛和美 妙融為一體。沙漠賽車與其他賽車很不同的是,風馳電掣地超越、擊潰對手,意義不大,惟一重要的是超 越自己的極限;沙漠是神留給人類最後一塊不可褻瀆的淨土,以地獄的形貌,穿越其中面對的不僅是嚴苛 環境,還有自己的心魔。⋯⋯一個男人從賽車中能贏得什麼?不是只有冒險的快感,他們習於找遍最艱難 處翻山越嶺,去沒人去過的地方,看沒人看過的景象,走沒有路的路,而他們來到此,從競爭中得到另一 種樂趣,我開始明白,男人最想要的東西是什麼— — 獲得尊敬。今天這個世界,已經太多人根本不在乎當 個值得被尊敬的人了,而在賽車的世界裡,這些男人非常古典,活在古典的邏輯價值中,他們在乎證明自 己,在乎尊嚴勝過一切,這是他們快樂的來源,因為當你重視尊嚴、重視被尊敬勝過一切,你就必須當一 個光明正大的、爽朗、包容而大器的人。
【題組】 46.文中作者認為,沙漠賽車最有意義的是下列何者?
(A)體驗極致速度
(B)表現機械性能
(C)擊敗頑強對手
(D)超越自我極限


4(A).
X


【題組】47.文中作者認為,受到尊敬的人,應具有哪種性格特質?
(A)機智過人
(B)古典儒雅
(C)懂得感恩
(D)坦蕩大度


5(A).
X


【題組】48.風馳電掣的「掣」,讀音同於下列何者?
(A)勤
(B)志
(C)徹
(D)奔


6(A).

【題組】49.文中所描寫的「長距離越野拉力賽」,和下列哪一位選手所從事的體育活動最為近似?
(A)林義傑
(B)曾雅妮
(C)林書豪
(D)王建民


7(A).
X


【題組】50.文中認為「在賽車的世界裡,這些男人非常古典」的原因是什麼?
(A)迷戀極致速度
(B)喜好親近自然
(C)保護人間淨土
(D)在乎自我尊嚴


8(A).
X


【國文閱讀測驗】 種田人常羨慕讀書人,讀書人也常羨慕種田人。竹籬瓜架旁的黃粱濁酒和朱門大廈中的山珍海鮮,在旁觀者所看出來的滋味都比當局者親口嘗出來的好。讀陶淵明的詩,我們常覺得農人的生活真是理想的生活,可是農人自己在烈日、寒風之中耕作時所嘗到的況味,絕不似陶淵明所描寫的那樣閑逸。 人常是不滿意自己的境遇而羨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話說:「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對於現在和過去的態度也有同樣的分別。本來是很酸辛的遭遇到後來往往變成很甜美的回憶。我小時在鄉下住,早晨看到的是那幾座茅屋,幾畦田,幾排青山,晚上看到的也還是那幾座茅屋,幾畦田,幾排青山,覺得它們真是單調無味,現在回憶起來,卻不免有些留戀。 這些經驗你一定也注意到的。它們是什麼緣故呢! 這全是觀點和態度的差別。看倒影,看過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陸地上遠看海霧,不受實際的切身的利害牽絆,能安閑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看正身,看現在,看自己的境遇,看習見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著海霧,只知它妨礙呼吸,只嫌它耽誤程期,預兆危險,沒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實用的態度看事物,它們都只是實際生活的工具或障礙物,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惡。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我們一定要從實用世界跳開,以「無所為而為」的精神欣賞它們本身的形象。總而言之,美和實際人生有一個距離,要見出事物本身的美,須把它擺在適當的距離之外去看。(朱光潛《談美》)
【題組】46.文中認為人生中要體認美的存在,常緣於下列何種因素?
(A)知足的心態
(B)適當的距離
(C)豐富的人生
(D)敏銳的觀察


9(A).

【題組】49.文中作者用「站在陸地上遠看海霧」所比喻的狀態,和下列選項何者相近?
(A)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B)性情所致,妙不自尋
(C)俯拾即是,不取諸鄰
(D)遇之匪深,即之愈稀


10(A).
X


【題組】50.對於本文的分析,下列何者正確?
(A)作者鼓勵大家放下俗務之羈絆,追求心中的理想
(B)作者認為只要有決心,人人都可享受田園的樂趣
(C)作者反對耽溺於幻想之中,強調正視現實的重要
(D)作者認為不要帶著功利目的,才能欣賞美之所在


11(A).
X


為將之道,當先治心,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然後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敵。凡兵上義;不 義,雖利勿動。非一動之為害,而他日將有所不可措手足也。夫惟義可以怒士,士以義怒,可與百戰。 凡戰之道,未戰養其財,將戰養其力,既戰養其氣,既勝養其心。謹烽燧,嚴斥堠,使耕者無所顧忌,所以養其 財;豐犒而優遊之,所以養其力;小勝益急,小挫益厲,所以養其氣;用人不盡其所欲為,所以養其心。故士常蓄其 怒,懷其欲而不盡。怒不盡則有餘勇,欲不盡則有餘貪。故雖并天下,而士不厭兵,此黃帝之所以七十戰而兵不殆也。 不養其心,一戰而勝,不可用矣。 凡將欲智而嚴,凡士欲愚。智則不可測,嚴則不可犯,故士皆委己而聽命,夫安得不愚?夫惟士愚,而後可與之 皆死。凡兵之動,知敵之主,知敵之將,而後可以動於險。鄧艾縋兵於蜀中,非劉禪之庸,則百萬之師,可以坐縛; 彼固有所侮而動也。故古之賢將,能以兵嘗敵,而又以敵自嘗,故去就可以決。(蘇洵:〈心術〉)
【題組】44.上文中所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表示為將者應有何種修養?
(A)不好田獵
(B)不貪小利
(C)處變不驚
(D)觀照全局


12(A).
X


【題組】47.依據上文,下列對黃帝用兵的敘述,正確的選項是?
(A)黃帝統一天下後,士兵就十分厭煩戰爭
(B)黃帝通常都會一戰而勝,所以不必費力培養軍心
(C)黃帝的軍隊雖歷經過多次作戰,但士兵仍不懈怠
(D)黃帝沒有修養自己內心,所以士兵不願被他所用


13(A).

第一篇:
管仲寢疾,桓公往問之。曰:「仲父之疾甚矣,若不可諱也,不幸而不起此疾,彼政我將安移之?」管仲未對。
桓公曰:「鮑叔之為人何如?」
管仲對曰:「鮑叔,君子也。千乘之國,不以其道予之,不受也。雖然,不可以為政。其為人也,好善而惡惡已甚, 見一惡終身不忘。」 桓公曰:「然則孰可?」 管仲對曰:「隰朋可。朋之為人,好上識 1而下問。臣聞之:以德予人者,謂之仁;以財予人者,謂之良;以善勝人者, 未有能服人者也。以善養人者,未有不服人者也。於國有所不知政,於家有所不知事,則必朋乎。且朋之為人也,居 其家不忘公門,居公門不忘其家,事君不二其心,亦不忘其身。舉齊國之幣,握路家五十室,其人不知也 2。大仁也 哉,其朋乎!」
 公又問曰:「不幸而失仲父也,二三大夫者,其猶能以國寧乎?」
 管仲對曰:「君請矍已乎 3。鮑叔牙 4之為人也,好直;賓胥無之為人也,好善;甯戚之為人也,能事;孫在之為人也, 善言。」
公曰:「此四子者,其孰能一人之上也 5?寡人并而臣之,則其不以國寧,何也。」
 對曰:「鮑叔之為人也,好直而不能以國詘 6;賓胥無之為人也,好善而不能以國詘。寧戚之為人也,能事而不能以足 息。孫在之為人也,善言而不能以信默。臣聞之:消息盈虛,與百姓詘信 7,然後能以國寧。勿已者,朋其可乎!朋 之為人也,動必量力,舉必量技。」
 言終,喟然而歎曰:「天之生朋,以為夷吾舌也,其身死,舌焉得生哉?」
出自《管子‧戒》
註 1:上識:好知遠大之事
 註 2:舉齊國之幣,握路家五十室,其人不知也:隰朋以所得的俸祿養五十個人家,而受惠者不知道是他。
註 3:君請矍已乎:請君主度量諸人的性格。
註 4:鮑叔牙:即前文的「鮑叔」
 註 5:其孰能一人之上也:誰能兼具各種優點。
註 6:國詘:為國而委曲自己的堅持。詘,彎曲,同「屈」。
註 7:詘信:即「屈伸」。信,伸直、舒展,通「伸」。

【題組】35.文中說「管仲寢疾」,是指管仲:
(A)罹患了重病
(B)睡不好而生病
(C)生病所以一直在寢室
(D)生病不能言語不能視事


14(A).

【題組】37.管仲認為鮑叔無法執掌齊國政治的原因主要是:
(A)性格嫉惡如仇
(B)平時清廉自持
(C)生活太過富貴
(D)記憶能力太好


15(A).
X


【題組】38.管仲之所以評價鮑叔是「君子」,是因為他具有:
(A)恥其言而過其行
(B)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C)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
(D)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


16(A).
X


第二篇:
《別董大》 唐‧高適
 千里黃雲白日曛 1,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賦得古原草送別》 唐‧白居易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臨江仙‧送錢穆父》 宋‧蘇軾
 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依然一笑作春溫。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 2
 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尊前不用翠眉顰。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雨霖鈴》 宋‧柳永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 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 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註 1:曛:落日餘暉
註 2:筠:竹 

【題組】43.以下何者表示兩人已多年不見?
(A)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B)一別都門三改火,天涯踏盡紅塵
(C)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D)千里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17(A).

【題組】44.在《雨霖鈴》一詞中,可以判斷其所描寫季節的句子為:
(A)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B)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C)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D)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18(A).
X


【題組】46.以下哪個選項中的文句,含有鼓勵褒揚的意味?
(A)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B)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C)執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D)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19(A).

【題組】47.「無波真古井,有節是秋筠」兩句在說明錢穆父其人:
(A)不被環境影響而且堅守志節
(B)不被環境影響而且離世隱居
(C)思慮深遠難測而且堅守志節
(D)思慮深遠難測而且離世隱居


20(A,B,C).
X


【題組】49.以下何者含有不忍離別的情緒:
(A)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B)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C)惆悵孤帆連夜發,送行淡月微雲
(D)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催發


21(A).

閱讀二,回答第28~35題
       布農族有首歌這樣唱:「月亮說,在遠處的山上有漂亮的衣服,月亮有一天託夢說,要 織布、縫紉。過去還在穿香蕉葉時,月亮告訴山頂上的太陽之子,在麻溪山腰,有一大片麻樹,將它砍了、剝了、煮了、曬了、染色織成布。從此月亮就有了自己的衣服。」
       從前在南橫大山上,每家女人都會織布,每家都到山上採藤草染色,家裡也有一堆麻樹。 女人在十七、八歲前,都要學會織布、織嫁妝,從荷包、外衣、夫家全家大小的衣著,都是布農族初嫁女的手紅。
       早年的織布標準是手工細、花色艷麗,就是漂亮。男人穿著女人的手藝上山打獵,也會 相互比較,喝酒、打獵,穿著女人的手藝,就如同麻溪山腰。在布農族的打耳祭中,女人和男人一樣驕傲,男人要炫耀自己的妻子能幹,上山作田,回家生小孩、做家事。女人也要不斷地稱讚自己的丈夫是英勇的武士,夫妻有炫耀對方的義務與權利。
       打耳祭或慶典時,正是大禮服出場時。因為老人、男人覺得他上山工作很辛苦,只有在 慶典時才能慰勞自己,一定要漂漂亮亮出門。而且布農嫁妝中,老人的衣服一定要成套, 老人也樂得每天一套,炫耀媳婦的巧手藝。
       女人下田工作不少,種植玉米、地瓜、豆子,從播種到收成十分忙碌。女人忙完田裡工 作,就點了蠟燭,每家只見妯娌、姊妹們一起坐在門口乘涼,一起學織布,看誰家手藝最 好。但是傳統中,收成小米,大家都不能織布。因為據說種小米如果織布,小米會不豐收。

【題組】28. 有關布農族祖先傳唱的織布歌謠,下列敘述何者有誤?
(A)歌謠中傳唱,是太陽託夢月亮編織、縫紉的技巧,從此布農族人發明了織布
(B)尚未發明織布技術前,布農族人的穿著是香蕉葉
(C)織布的原料是麻樹,經過剝煮、曬染才能拿來編織
(D)原住民許多文化傳承都靠歌謠傳唱,這首織布歌就是明證


22(A).
X


【題組】29. 下列「」內語詞的讀音,何者正確?
(A)「妯」娌:一ㄡˊ
(B)嫁「妝」:ㄗㄨㄤ
(C)「炫」耀:ㄒㄩㄢˊ
(D)手「紅」:ㄍㄨㄥ


23(A).
X


【題組】30. 「男人穿著女人的手藝上山打獵,也會相互比較。喝酒、打獵,穿著女人的手藝,就如 同帶著女人上山。」本段文字的意思是:
(A)上山打獵不能帶女人前往,所以男人只能以穿著她們編織的衣物來表達思念
(B)上山時身上穿著漂亮的衣物,自豪家中女人的手藝高超,彷彿她就陪在自己身邊
(C)男主外負責打獵,女主內織布縫紉,山上的男人、女人分工合作,和樂融融
(D)男人之間充滿競爭,舉凡酒量高低、獵物多少、家中女人的美醜,都要比較


24(A).

【題組】32. 下列描述,何者與布農族女人的能幹無關?
(A)和丈夫一起上山打獵、喝酒,不斷地稱讚他是英勇的武士
(B)十七、八歲前就學會織布、織嫁妝,荷包、外衣、夫家全家大小的衣著都會做
(C)老人、男人穿上媳婦做的大禮服,漂漂亮亮出門參加打耳祭或慶典,充滿驕傲
(D)上山作田,回家生小孩、做家事,十分勤勞


25(A).
X


【題組】34. 原住民的祭典和生活息息相關,如布農族有「打耳祭」。以下的祭典配對何者正確?
(A)阿美族─飛魚祭
(B)達悟族─戰祭
(C)賽夏族─矮靈祭
(D)鄒族─豐年祭


快捷工具

【精選】 - 台水評價◆國文閱讀測驗難度:(1~25)-阿摩線上測驗

elementary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3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