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文閱讀測驗但是經典豈真是一成不變、「萬古流芳」的鐵板一塊?我們記得陶淵明、杜甫的詩才並不能見重於當時,
他們的聲名都來自身後多年— — 或多個世紀。元代的雜劇和明清的小說曾經被視為誨淫誨盜,成為經典只
是近代的事。晚明顧炎武、黃宗羲的政治論述到了晚清才真正受到重視;而像連橫、賴和的地位則與台灣
在地的歷史經驗息息相關。至於像《詩經》的詮釋從聖德教化到純任自然,更說明就算是著無庸議的經典,
他的意義也是與時俱變的。
談論、學習經典因此不止是人云亦云而已。我們反而應該強調經典之所以能夠可長可久,正因為其豐
富的文本及語境每每成為辯論、詮釋、批判的焦點,引起一代又一代的對話與反思。只有懷抱這樣對形式
與情境的自覺,我們才能體認所謂經典,包括了文學典律的轉換,文化場域的變遷,政治信念、道德信條、
審美技巧的取捨,還有更重要的,認識論上對知識和權力,真理和虛構的持續思考辯難。
【題組】47.文中說「陶淵明、杜甫的詩才並不能見重於當時」,推測其原因可能是下列何者?
(A)當時傳播資訊不發達
(B)二人經濟窮困無法編印詩集
(C)兩人未經科舉考試,也沒有當官
(D)兩人的作品風格和當時審美觀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