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不斷學習,收獲每一天
80
(1 分33 秒)
模式:自由測驗
科目:犯罪學
難度:隨機
下載 下載收錄
1(D).

10 關於郭思坦(Goldstein)於1985年提出毒品與暴力行為關聯性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施用毒品常因妄想、幻覺而導引暴力攻擊行為
(B)施用毒品成癮常為解決其戒斷症狀而進行暴力攻擊行為
(C)毒品交易市場複雜,常因爭奪地盤及利益分配不均,而進行暴力攻擊行為
(D)毒品施用者侷限為上階層人士,且易發生暴力攻擊行為


2(A).

16 有關刑事司法體系的「結婚蛋糕運作模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此模式主要描述刑事司法系統的運作是個相當主觀的政治實體,部分的案件受到特別重視與處理,而大部分案件卻是被忽視的
(B)此模式將刑事司法的運作分成三層的結婚蛋糕
(C)第三層蛋糕的人數最多,主要是行為不檢、酒醉、打架等偏差行為
(D)第一層蛋糕的案件多屬強盜、搶奪、強姦、殺人等傳統重罪,多數會受到法律迅速與嚴厲的制裁


3(B).

4 下列何者提出「犯罪飽和原則(The law of criminal saturation)」?
(A)龍布羅梭 (Cesare Lombroso)
(B)費利( Enrico Ferri)
(C)加洛法洛( Roffaella Garofalo)
(D)史密斯( Edward Smith)


4(D).

17 美國犯罪學家沃夫岡(M. Wolfgang)在 1960 年代研究發現有一群「慢性犯罪人」(Chronic Offenders),他如何定義這群人?
(A)犯罪涉及多名被害人
(B)不斷重複相同犯罪
(C) 75%的人犯了約一半的犯罪案件
(D) 6%的人犯了約一半的犯罪案件


5(C).

9 近來,雷格利(Robert Regoli)及海威特(John Hewitt)提出「差別壓迫理論」 (Differential Oppression Theory)解釋青少年偏差行為發生的原因。其中,他們提到受壓迫的孩童會產生四種調適狀態, 下列何者錯誤?
(A)報復
(B)不法強制力的運用
(C)經驗的傳承
(D)消極的接受


6(B).
X


4 下列何者是民國 108 年少年事件處理法第 3 條修法所列之「曝險少年的行為徵兆」?
(A)無正當理由經常攜帶危險器械
(B)經常逃學逃家
(C)經常與有犯罪習性之人交往
(D)經常出入少年不當進入之場所


7(B).

17 下列何者被尊稱為「被害者學之父」?
(A)渥夫幹( Marvin Wolfgang)
(B)孟德遜( Benjamin Mendelsohn)
(C)許佛( Stephen Schafer)
(D)哈丁( Von Henting)


8(B).

12 犯罪社會學家對於「犯罪」的本質有三種主要不同觀點,因而產生差異的解釋和解決的方法。下 列的說明何者錯誤?
(A)一致觀認為「犯罪」是現行刑法所定義的非法行為,為社會共同一致譴責的行為
(B)犯罪發展觀認為「犯罪」是社會在時間上,逐漸發展演化下的產物
(C)互動觀的犯罪理論認為犯罪行為是一個相對主義的概念。當某一行為在社會的道德價值觀下被 標籤化,經由刑事司法處理、個體及社會反應等的反應過程中,建構出所謂的「犯罪」
(D)衝突觀則指出「犯罪」是一種由具經濟上優勢者定義的行為,並透過如此而控制著社會


9(C).

15 有關犯罪預防的定義與範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對犯罪矯正機構內之成年收容人施予教育感化,屬於初級犯罪預防
(B) 20 世紀末葉開始,強化硬體設施以預防犯罪,屬於矯正預防
(C)採刑罰威嚇理論以預防犯罪,屬於懲罰預防
(D)警察人員從事之犯罪偵防,多屬於三級犯罪預防


10(A).
X


11 下列有關理性選擇理論之論述,何者錯誤?
(A)犯罪利益大於逮捕之危險性×刑度會導致犯罪
(B)刑事政策上會提出刑事司法的犯罪鎮壓模式及事後犯罪預防模式
(C)刑事司法的犯罪鎮壓模式刑罰威嚇效果很難證明
(D)理性選擇理論之再抬頭促成犯罪預防論之重視


【非選題】
一、犯罪學古典學派與實證學派的差異為何?其對犯罪矯治工作有何影響?請比 較說明之。(25 分)

快捷工具

犯罪學自由測驗(難度:隨機)-阿摩線上測驗

지옥진돗개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