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測驗 - 114 年 - 114 新北市國民小學暨幼兒園教師甄選試題:幼教科#127123-阿摩線上測驗
Chun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62分
23. 修正心理分析學派,認為人是社會的產物,而非性本能的產物,且人格的發展並非止於青 春期,而是終其一生的學者是哪一位?
(A) 弗洛依德(S. Freud)
(B) 艾瑞克森(E. H. Erikson)
(C) 班都拉(A.Bandura)
(D) 維高斯基(L.S. Vygotsky)
25. 下雨天不能出去玩,大家在教室裡玩躲貓貓。一群小朋友躲在秘密書屋裡,擠得動彈不 得。莉莉跟小凱說:「你不能壓到小熊維尼啦!這是老師的規定!」小凱說:「沒辦法啊! 太擠了!壓到一點點沒關係啦!我又不是故意的!老師會原諒我的!」若依皮亞傑 (J. Piaget)的道德發展觀點,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莉莉表現的是他律,小凱表現的是無律
(B) 莉莉表現的是自律,小凱表現的是他律
(C) 莉莉表現的是他律,小凱表現的是自律
(D) 莉莉表現的是自律,小凱表現的是無律
26. 小芸是幼兒園小班的孩子,老師觀察到她喜歡用蠟筆在紙上畫重複的圓圈,沒有明確的圖 像內容,也不特別說明是什麼。據 Lowenfeld 的圖畫發展階段,小芸最可能處於下列哪一 階段?
(A) 命名的塗鴉期
(B) 控制的塗鴉期
(C) 象徵期
(D) 前圖式期
27. 汪老師以一顆紅珠子,一顆白珠子,一顆綠珠子的順序示範穿珠子後,再請蔚蔚依序將三 種顏色的珠子穿在繩子上。請問汪老師提供了蔚蔚哪一種學習經驗?
(A) 覺知物件排列的型式
(B) 辨識與命名物件的顏色
(C) 理解不同物件間的關係
(D) 依序整理物件的形狀訊息
28. 班級中有一位對聲音與擁擠空間較為敏感的幼兒,以下哪一項環境安排最不符合支持性環 境調整的原則?
(A) 在自由選擇活動時播放提醒鈴聲,要求全班一分鐘內迅速更換區域
(B) 活動轉換時播放輕柔音樂並用圖片卡預告下一階段活動
(C) 在教室設置安靜角落,內部鋪設布簾、放置耳罩與感官舒壓物品
(D) 教師每日依活動內容調整區角人數限制,減少過度擁擠情形
29. 幼兒園教師規劃一系列以「葉子與風」為主題的探索活動。以下哪一種作法最符合瑞吉歐 課程的精神與教學方法?
(A) 教師事先準備各種葉子形狀圖卡與拼貼素材,依照指導單指導幼兒製作葉子圖鑑
(B) 教師設計「秋天葉子分類單元」,利用感官教具依照顏色、形狀、重量引導幼兒進 行分類與排列操作
(C) 教師於戶外活動後請幼兒書寫觀察紀錄,再統整回到教室以「計畫→工作→回顧」 形式進行下一步活動
(D) 教師提供多種感官經驗與記錄素材,引導幼兒從觀察、提問、建構到展演歷程,並 與同儕共同規劃延伸計畫
30. 關於幼兒學習評量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 幼兒學習評量的目的為提供客觀成績,以利和同齡標準進行比較
(B) 評量重點在於確認幼兒是否完成教保活動的預定學習任務
(C) 評量應結合課程與觀察資料,用以理解幼兒的學習歷程與成長變化
(D) 評量結果應標示「優、良、可」等級,以便作為家長參考依據
32. 關於鬆散素材的教育應用,下列哪一項敘述最不符合鬆散素材的教學理念?
(A) 鬆散素材不具固定玩法,鼓勵幼兒主動探索與表達,滿足其獨特發展需求
(B) 鬆散素材可搭配主題教學進行素材延伸與角色建構,支持語言與社會互動
(C) 鬆散素材因無明確功能指示,容易造成幼兒混亂,因此宜由教師統一規範使用方式
(D) 鬆散素材可依據教學目標彈性配置與收納,符合動態學習與自由創作的需要
34. 李老師在一次家長座談會中,發現某名幼兒的母親公開指控另一位孩子「霸凌自己孩子」, 並要求公布處理過程與懲處方式。以下何種回應最符合教保人員倫理準則的平衡原則?
(A) 為保護班級秩序,當場說明兩位幼兒的衝突經過並說明處理方式
(B) 告知母親已交由園方調查,若家長需要可自行向對方家長詢問詳情
(C) 立即中止話題,強調園方無須回應任何有關個別幼兒的紀錄或爭議
(D) 禮貌地回應會尊重所有幼兒隱私,並私下另約家長進行個別溝通與說明
35. 五歲的小明一天內多次破壞教室內的教玩具,王老師擬讓小明到老師工作桌旁站立,調整 情緒與反省後再加入班上活動。王老師採取此措施時,要注意小明每次可站多久?每日可 累計多久?
(A) 每次不得超過 5 分鐘,每日累計不得超過 10 分鐘
(B) 每次不得超過 5 分鐘,每日累計不得超過 20 分鐘
(C) 每次不得超過 10 分鐘,每日累計不得超過 20 分鐘
(D) 每次不得超過 10 分鐘,每日累計不得超過 30 分鐘
36. 在一次園所辦理的「教室開放日」中,家長到園與幼兒共同參與教學活動。活動後,有家長向老師提出建議:「老師今天引導孩子學習內容太簡單,我們應該加強邏輯思維的部分。」 根據 Swap(1993)對家長參與的類型分類,老師若採取協作取向進行後續對話,以下何者最可能是其回應策略?
(A) 接受建議並調整課程設計,將原先活動內容修改為配對記憶遊戲,展現專業彈性
(B) 邀請家長回家提供延伸活動範例,由學校統整家長建議與幼兒觀察作為課程調整依據
(C) 表達感謝後說明教案已經審核通過不便更動,並提醒家長尊重教學專業
(D) 請家長回應意見以書面方式交由主任審核後討論,不做當場回應以免干擾現場氣氛
37. 哲哲的個子矮瘦,膽子很小,在幼兒園常常表現出高攻擊、高衝動、高焦慮的行為,他的 警覺性也很高,不太相信他人。老師暸解哲哲的家庭背景,知道這是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現象。哲哲經常面臨壓力,會導致他的身體長期高量分泌下列哪一種賀爾蒙?
(A) 多巴胺(dopamine)
(B) 皮脂酮(cortisol)
(C) 血清素(serotonin)
(D) 睪丸酮(testosterone)
38. 王老師觀察到班上幼兒對風吹落葉與雲彩變化展現高度興趣,於是設計了以下四項延伸活動。請問:根據 Guilford 創造力思考的五大特質,哪一項活動最能有效促進幼兒「變通力」的發展?
(A) 在自然觀察區請孩子每日觀察雲朵形狀,畫下雲的變化
(B) 在藝術創作區提供「雲彩與落葉」為主題的畫作範例,請幼兒仿畫並上色
(C) 在音樂區播放風聲、落葉聲與不同天氣聲響,請幼兒想像這些聲音像什麼並用肢體表現出來
(D) 在語文區講述《雲朵去哪裡了》故事,請孩子根據故事內容畫出場景重現圖
39. 下列關於《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中社會領域的敘述,何者不正確?
(A) 社會領域的能力含括探索與覺察、理解與調整、協商與尊重
(B) 社會領域面向包含自己、人與人、人與環境
(C) 幼兒學習認識自己並發展自我概念
(D) 幼兒學習理解社會規範的意義,調整自己遵守規範
40. 依據《校園安全及災害事件通報作業要點》之規定,下列有關校安通報事件之通報時限的 敘述,何者正確?
(A) 發現家庭暴力事件,應於知悉後於校安通報網通報,至遲不得逾 72 小時
(B) 幼兒出現諾羅病毒性腸胃炎,應於知悉後於校安通報網通報,至遲不得逾 24 小時
(C) 幼兒園有五名幼兒受重傷,應於知悉後立即應變處理,至遲不得逾 12 小時
(D) 發現食品中毒件,應於知悉後於校安通報網通報,至遲不得逾 24 小時
41. 幼兒觀察了校園的綠色植物後,對於各種的綠色有了高度的好奇,於是王老師設計綠色物 品蒐集的學習任務,把家人也變成了一起學習的好夥伴。幼兒在教室中運用水彩筆與多種 廣告顏料實驗不同顏色混成綠色的效果,也創造了結合海綿、牙刷、橡皮筋等工具創作多 種綠色的不同展現手法。請問下列哪一項學習指標較符合王老師的教學意圖?
(A) 美-大-2-2-1 運用各種視覺藝術素材與工具的特性,進行創作
(B) 美-大-1-1-1 探索生活環境中事物的美,體驗各種美感經驗
(C) 美-大-1-2-1 探索生活環境中事物的色彩、形體、質地的美,感受其中的差異
(D) 美-大-1-2-3 覺察並回應日常生活中各種感官經驗與情緒經驗
42. 王老師發現每次點心時間後,幼兒常拖延不收拾、跑跳嘻鬧。老師若用大聲斥責或罰站反而使氣氛更緊張,幼兒對老師產生抗拒。後來王老師改用瓊斯正向班級經營技術,每天點心時間結束時,她站在教室前方,以溫和但堅定的姿態環視全班,眼神與個別幼兒對焦,接著以輕聲語調提醒:「現在是清理桌面和洗手的時間了,我們一起來完成這件事。」她 也在牆上設置洗手流程圖示與桌面清潔小任務牌,每週輪值小幫手協助確認清潔完成。請問以下何者最能解釋王老師的做法符合瓊斯的正向班級經營策略?
(A) 採用賞罰制度,讓幼兒透過得分或扣分來管理自己的行為
(B) 利用儀式化活動建立例行程序,讓幼兒習慣教師的統一指令與動作
(C) 結合環境規劃與肢體語言,建立正向規範並透過合作讓幼兒對行為負責
(D) 以教師主導方式明確制定行為規範,減少幼兒挑戰教師權威的情形
43. 依據《幼兒教育及照顧法》規定,對幼兒提供之服務,包含哪些?
甲、幼兒園 乙、社區互助式 丙、職場互助式 丁、居家式托育 戊、部落互助式
(A) 甲乙丙戊
(B) 乙丙戊
(C) 甲丁
(D) 甲乙丙丁戊
44. 有關各學派理論在教學上的應用,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建構理論:教學內容重視幼兒個別需要及個人經驗,鼓勵幼兒獨立思考
(B) 認知發展論:教學時須考量幼兒的個別差異並重視各種潛能的啟發
(C) 行為學派:教學採循序漸進,讓幼兒的創造力得以充分受到激勵
(D) 人本學派:透過社會互動,協助幼兒完成超越自己程度的學習任務
45. 林老師在處理班上幼兒不當行為時,會採取有助於目的之達成,且與幼兒不當行為之情節 輕重相當的管教措施。依據現行《教保服務人員輔導與管教幼兒注意事項》規定,此做法 較符合下列哪一項原則?
(A) 增強原則
(B) 尊重原則
(C) 平等原則
(D) 比例原則
51. 「幼兒能理解他人和自己對同一件事情,未必會有相同的感受嗎?」的觀察資料,可成為 幼兒園教保服務人員了解幼兒「情緒領域」中哪一個課程目標的表現?
(A) 理解自己情緒出現的原因
(B) 適當地表達生活環境中他人和擬人化物件的情緒
(C) 覺察與辨識環境中他人和擬人化物件的情緒
(D) 理解生活環境中他人和擬人化物件情緒產生的原因
52. 關於幼兒評量的說明,下列何者正確?
(A) 須針對例行性活動、學習區活動等,進行總結性評量
(B) 教學者宜透過形成性評量的結果來檢視自己的教學,並即時的改進或調整課程內容
(C) 找出課程中值得學習的學習指標作為重要的總結性評量的項目
(D) 直接使用學習指標,做為形成評量的項目
53. 陳老師帶幼兒到菜園,發現菜葉都垂了下來;幼兒 A 說:「菜葉生氣了,所以垂下來!」, 幼兒 B 則說:「嗚,菜葉枯死了。」,幼兒 C:「不是啦,它的葉子還綠綠的,沒有枯死掉 啦,他只是生氣而已啦!」,老師:「小孩,你們覺得菜葉為什麼會生氣呢?」。 請問陳老師的引導重點是哪個領域的能力?
(A) 美感的探索與覺察
(B) 情緒的覺察與辨識
(C) 語文的理解與表達
(D) 社會的探索與覺察
54. 平平對於媽媽產生正面與負面的混合反應。當媽媽離開時,平平顯示出極大的焦慮反應, 但在媽媽返回後,平平可能會立刻投入媽媽的懷抱,但同時也會對媽媽表現出踢、打的行 為。請問平平的依附行為最有可能是屬於哪一類型?
(A) 安全依附型
(B) 逃避依附型
(C) 矛盾依附型
(D) 紊亂迷惑依附型
55. 佳佳在點心時間,看到玥玥對著饅頭皺眉,跟老師說:「玥玥不開心,她不喜歡饅頭,她 比較喜歡肉包。我跟她相反,我喜歡饅頭不喜歡肉包。我可以幫她吃嗎?」依據《幼兒園 教保活動課程-幼兒學習評量手冊》,此例較屬覺知辨識哪一個規準層級?
(A) 知道自己看法的單一情境
(B) 知道自己及他人看法的單一情境
(C) 知道並比較自己及他人看法異同的單一情境
(D) 比較自己及他人看法的異同且能因應情境而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