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國中會考基測◆社會科題庫下載題庫

上一題
閱讀下列選文,回答第 52 至 54 題:
       1950年代,臺灣電影為配合政府「反共抗俄」政策,政府所屬片廠拍攝的 電影,幾乎都是配合官方意識形態的政治宣傳工具,而民間則出現以歌仔戲劇 本與民俗故事為素材,並用閩南語發音的「臺語電影」。1960年代,因政府強 調社會安定,臺灣電影開啟「健康寫實」風格,主張電影劇情應避免暴露社會 的黑暗面,呈現人性的光輝,受到當時海內外華人市場的歡迎。在1970年代經 濟成長之下,愛情、武俠、功夫、喜劇等電影類型,也進一步走入民眾的休閒 娛樂之中。
       1980年代初期,臺灣電影受到香港電影新浪潮的影響,進入「臺灣新電 影」時期。「新電影」發展初期的導演與編劇,在劇本創作上融入鄉土文學的題材,拍攝風格以強調自然、寫實為主,在題材的選用上,開始有意識的挑戰 官方政治禁忌,而受到相關單位的關切。例如「新電影」初期代表作《兒子的 大玩偶》,在正式上映前,因電影片段中呈現臺北違建林立等有礙政府形象的畫面,遭官方施壓要求刪減,此事件後來被稱為「削蘋果事件」。最後借助影 視記者楊士琪等人的聲援,才使得電影逃過被刪剪的命運。

【題組】54. 上文「削蘋果事件」中,國家企圖限制的人民權利類型,與下列何者最相似?
(A)對法庭上的被告宣告褫奪公權
(B)剝奪貪污罪犯應考公職的資格
(C)禁止過度血腥暴力影像的出版
(D)要求外國旅客入境應接受審查


答案:登入後觀看
難度: 計算中

10
 【站僕】摩檸Morning:有沒有達人來解釋一下?
倒數 3天 ,已有 0 則答案


閱讀下列選文,回答第 52 至 54 題:       1950年代,臺灣電影為..-阿摩線上測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