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解! | ||
Ming-Lun Chia 高一下 (2012/02/27)
一、科學技術取向課程模式 = 目標模式 1.塔巴(Taba)的草根模式由下而上,由教師作為課程改革的主體,較能針對教師問題,改革結果較能符合學校需求,也是提升教師專業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徑與行政模式(由上而下)相反 2.巴比特(Bobbitt)的活動分析法巴比特(Bobbitt)在1918年出版的「課程」一書,可說是第一部有系統地專門討論課程設計的著作,他提供了課程研究的科學方法。巴比特所提出的課程理論,是以生產為中心,以社會為導向,採用「活動分析法」編製課程。其起點為人生的所有活動,其座右銘為「效率」,而課程目標則是可藉科學方法加以發現的,只要逐步分析人生活動至最小行為單位,目標即顯現(黃政傑,民71)。 3.恰特斯(Charters)的.....看完整詳解 |
10F
|
11F
|
12F
|
最佳解! | ||
【站僕】摩檸Morning 國三上 (2009/05/09)
Walker(1971)從Schwab的「慎思」概念,運用在課程設計上,而創立寫實模式(naturalistic model),該模式的主旨,是儘可能忠實地呈現實際課程發展現象。其用意在反對目標模式,因為目標模式無法呈現課程之實際,而且阻礙現實教育之發展。Walker在該模式中包含三個成份:課程的立場(platform)、慎思的過程(deliberation)和設計(design)。 而在慎思過程中,指出課程設計從「立場」到「設計」之間,有一「慎思」過程作為媒介(黃政傑,民80)。「慎思」是必須確定個案中迫切需要的東西,「慎思.....看完整詳解 |
3F Mienmien Chen 高三上 (2014/02/07)
◎ Hunkins的決定模式(decision-making model) ◎ 該教什麼及該為學生提供什麼經驗的決定,是件不簡單的工作。 ◎ 參與發展過程的人都瞭解,為了使課程適合於學校或學校系統,他們必須深思熟慮(deliberation)。 ◎ 為何我們要將其納入課程合法化的活動?我們是根據什麼來決定? ◎ 依照特定的課程,學生的需求可以分為教育、社會、心理與生理的等類別。 ◎ 沒有維持計畫的課程將會消失於教室的例行公事中,因為教師有時會將課程方案個人化,使其與原來的課程大異其趣。 ◎ 我們不可能教授所有世界存在的知識。然而,了解廣大的知識與技能領域對我們而言是有價值的。 資料來源:http://blog.xuite.net/tingbc/blog/25106761-%E8%... 查看完整內容 |
4F kelly2ankara 國一下 (2017/02/27)
Hunkins的決定模式 7階段: 1.課程概念化與合法化 2.課程診斷 3.課程發展內容選擇 4.課程發展經驗選擇 5.課程實施 6.課程評鑑 7.課程維持 |
5F Xiang Chun 大三下 (2019/03/17)
慎思模式 1.又稱寫實/自然模式 2.代表人物:Schwab、Walker 3.理論:真實呈現實際課程發展現象,傾向「非科學-非技術」模式(反對目標模式) |
最佳解! | ||
3F
|
4F
|
最佳解! | ||
3F
|
4F
|
5F
|
最佳解! | ||
2F 【站僕】摩檸Morning 國三上 (2017/03/01)
原本題目: 76.下列何者不屬於技術?科學取向的課程設計? (A)塔巴(Taba)的草根模式(B)巴比特(Bobbitt)的活動分析法(C)許瓦伯(Schwab)的慎思模式(D)杭欽斯(Hunkins)的決定模式 修改成為 76.下列何者不屬於技術-科學取向的課程設計? (A)塔巴(Taba)的草根模式(B)巴比特(Bobbitt)的活動分析法(C)許瓦伯(Schwab)的慎思模式(D)杭欽斯(Hunkins)的決定模式 |
3F 峰 大四上 (2019/01/24)
一、科學技術取向課程模式 = 目標模式
2.巴比特(Bobbitt)的活動分析法
3.恰特斯(Charters)... 查看完整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