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考 | 高考 | 初等考試 |
司法特考 | 地方特考 | 外交特考 |
民航特考 | 社福特考 | 稅務特考 |
警察特考 | 鐵路特考 | 關務特考 |
原住民特考 | 國安局特考 | 海巡署特考 |
移民署特考 | 薦任升官等 | 調查局特考 |
警察升官等 | 退除役人員 | 一般警察特考 |
國軍轉任考試 | 國際經濟商務 | 專利商標審查 |
身心障礙特考 |
一般類 | 專業類 | 中油招考 |
中華電信 | 中華黃頁 | 中鋁招考 |
中鋼招考 | 原住民類 | 台北捷運 |
台灣菸酒 | 台糖招考 | 台船招考 |
台電招考 | 台電雇用 | 外貿協會 |
桃園捷運 | 桃園機場 | 漁會招考 |
漢翔招考 | 營安管理 | 畜牧獸醫 |
群創光電 | 農會招考 | 郵局招考 |
銀行招考 | 國軍&預官 | 一般營運類 |
中央造幣廠 | 台積電招考 | 水利會招考 |
港務局招考 | 環保局招考 | 身心障礙組 |
身心障礙類 | 阿里山鐵路 | 台水(自來水) |
原住民類職別 | 一般經營管理類 | 營運儲備人員類 |
身心障礙類職別 |
教師檢定 | 教師甄試 | 教育學程 |
公幼教保員 | 學校營養師 | 學校護理師 |
教師公費碩士 |
CQT | EEC | IC3 |
TQC | JAVA | PVQC |
TBSA | Tims | EMT-1 |
adwords | 監理所 | 驗光師 |
丙級檢定 | 乙級檢定 | 保健食品 |
奧林匹亞 | 專技人員 | 工地主任 |
工程品質 | 微析科技 | 日文檢定 |
英文檢定 | 金融證照 | 電子商務 |
業餘無線電 | 計程車登記 | 兒科專科醫師 |
內科專科醫師 | 專任運動教練 | 華語教學能力 |
行政院原子能 | 製造管理證照 | 駕照-職業汽車 |
病歷資訊管理師 |
EMBA | 國中 | 國小 |
高中 | 研究所 | 二技統測 |
四技統測 | 學力鑑定 | 私醫聯招 |
警大二技 | 警專考試 | 學士後中醫 |
學士後西醫 | 轉學考(插大) | 轉學考(高職) |
日本 | 新加坡 |
最佳解! | ||
5F Rebecca Lin 國三上 (2013/03/29) 51 轉貼 個人中心治療的諮商員的同理心不算是移情作用喔! 同理心是情感上的認可,但不代表認知上也認可了 除了Freud認可且重視移情作用外(認為是正向概念外), 其他治療法都認為只要有移情就須要立即轉介 |
6F |
7F |
13F |
14F |
15F 王志宏 國三上 (2014/07/11) 10 現實治療法(Reality therapy)由葛拉塞(William Glasser,1925~)提出;是一種行動取向的諮商方法;強調當事人的責任,當事人不可有藉口,當事人要對當前的行為進行評價並為新的行為計畫做成諾.其歷程如下為WDEP是指需求(want)、行動(doing)、評估(evaluation)及計劃(plan): 1.W(需求;慾望):你想要得到甚麼?鼓勵當事人確認,界定及重新檢討自己希望如何滿足其需求. 2.D(行動;方向與目前的行為):強調當事人目前的行為,在於協助當事人察其目前的總和行為. 3.E(評估):要求當事人評量"你目前的行為,對於你現在想要的會有合理的機會達成嗎?這些行為能引導你往你想去的方向走嗎?",責任在於協 助當事人檢討其行為的後果,及督促"他們"對自己行為的品質做判斷. 4.P(計畫;規劃與承諾):諮商員與當事人共同努力下擬定此一計畫後,當事人必須承諾執行計畫. |
最佳解! | ||
2F Claire Pan 高二下 (2011/10/27) 34
理論特色 負責負責是現實治療中極為重要的概念。威廉葛拉瑟摒棄了精神病等名詞,而改用不能負責以滿足個人的需求來形容生活上遇到困難的人,威廉葛拉瑟認為人的問題是出於個人的心理及生理需求未能滿足所致,而負責任的人則會選擇合適的行為來滿足需求。在現實治療中,負責任的行為是可以培養的,而且越早培養越好[2]。 治療關係為了使治療具有效... 查看完整內容 |
4F Mia Ruan 高一上 (2018/01/25) 0 現實治療法3R 負責 (responsibility)的行為: 「負責」是指個體在不妨礙他人或侵害他人需求之滿足的情況下,滿足自己心理需求的行為能力。負責的人能愛人,也能接受他人的關愛。人並不是天生就知道如何以負責的行為來滿足需求,滿足需求的能力必須靠學習得來,雖然那不一件容易的事,但大多數人都能夠從互相關愛中促進這項經驗與能力。 合於現實 (reality)的行為: Glasser認為只有在個體完全的意識狀態下,才能以合於現實的有效行為來滿足需求。以不合於現實的行為是無法被接受的,反而會帶來另一種痛苦。 正確的 (right)行為: 當個體希望獲得價值感的滿足,必須有一套行為的標準,藉此標準糾正錯誤的行為;如果行為沒有受到任何的評價,將無從改進,也無法由行為中獲得價值感。而這一套標準也就現實中的道德倫理,個體經由不斷的探索,將找出標準和其彈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