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構效度的主要重點是在於理論上的假設和對理論假設的考驗。在考驗的過程中,必須先從某一建構的理論出發,導出各項關於心理功能或行為的基本假設,據以設計和編製測驗,然後由因求果,以相關、實驗和因素分析等方法,查核測驗結果是否符合心理學中的理論觀點。(簡茂發)請問---
(C )相關分析----可以嗎???
建構或構念(Construct)是...
也就是測驗本身就有學習效果且經過多次測驗自然會影響到測驗的內在效度
資源班教師如想要瞭解((((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反應,以作適當的教學調整
應該是學生的反應吧!!!
這題是甚麼意思?不太懂?@@
安置性評量(Placement Assessment)是評量學生的起點行為,以確定教師教學內容、教學方式、型態與教學順序等等的計畫安排方向。教師可以利用安置性評量的結果,依據學生的學習表現與需求,評估其特殊性向與能力,決定班級教學的起點,決定是否先行複習舊教材內容,決定選擇何種適當的教材和教法,決定如何將學生分組,或是安排在特殊班級中學習。
安置性評量目的在了解學生已達到預期教學目標的程度,以作為教師調整其教學計劃、安排的依據。通常是認知性的評量,評量方式可以是測驗卷、作業、學習單,亦可是課堂上的口頭問答、討論等等。
最大表現測驗
「鼓勵受試者積極作答以求取最佳分數」為目的
如:成就、性向、智力、職業等(最大丞相志業)
典型表現測驗
「以真實反應對各試題」非以追求高分為目的
如:情意測驗、人格、性格、興趣等(典型情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