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小四下
阿摩第 3 期
34210枚
 1 

【新聞】性平融入數理 女性學習不設限

發表于: 2013/08/19


作者: 本報訊 | 台灣立報 – 2013年8月19日 上午12:15

 
【記者李威撰台北報導】科學領域由男性主導的現象由來已久,「男生念理工、女生念人文」的刻板印象,幾乎成為社會的常態認知。但有教育工作者指出,以男性為主體的科學社群,恐怕是社會建構的結果。他們希望,透過人為的教育方式,提升女性對數理的興趣,並改善蘊含在數理學科中的性別偏見。
根據教育部統計,2011學年度的高等教育畢業生,女性畢業生的比率在科學領域占37.8%,工程、製造及營造領域為14.6%,女性比率較10年前低。國家科學委員會的「全國科技動態調查」則指出,2011年的全國自然科學領域研究人員,女性占15.9%;工程與科技領域則占40.7%。
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所長蔡麗玲分析,「女人較不偏愛科學」跟社會建構有關。她指出,當社會期待科學家具備理性、客觀中立、抽象能力及主動探索的個性時,正好符應於傳統的二元性別期待,即男性較理性、較客觀、較抽離、較主動,所以比感性的、情緒化的、被動的女性更適合科學。
為了增進女學生的數理興趣、設法將性平觀念融入數理學科,教育部曾舉辦甄選,鼓勵教師設計教案。獲選的優良教案,包羅各種性別議題,像是講解「軌域」的化學教案,提到同志、性別特質刻板化、空間與性別;講解「機率與統計」的教案,則把一胎化及少子化等議題帶到數學的教學裡。
數學課 鼓勵回應發言
不過,設計教案只是辦法之一,對教育現場的工作者而言,教案未必是最理想的,甚至還有些不切實際。澎湖縣鎮海國中的數學老師鄭雅鈴表示,老師們可能都有趕課的共同經驗,光是課本內容都講不完了,怎有餘力去講授性別平等?
她認為,重點不是撰寫教案,而是真正的融入,有時硬著頭皮設計教案,反而是製造教師的困擾。她看過一份國中數學教案,用兩圓的距離關係(即外離、外切、相交兩點、內切到同心圓)解說男女關係。鄭雅鈴說,從數學觀點來看,這種解釋很牽強,何必硬把無關的東西湊在一起?
真正落實性別平等,鄭雅鈴認為,關鍵在於教師的言語及對待孩子的態度。她說,「男理工、女人文」的刻板印象,有時是老師灌輸給學生的,如果連老師都認為女生學不好數學是正常的,成績自然會受到侷限,儘管老師並非惡意,但言語及心態卻會對孩子造成深遠影響。
如何激發原本有排斥感的學生愛上數學,一直是鄭雅鈴在思考的問題。在她任教的鎮海國中,全校僅她1名數學老師,從國一教到國三,她對學生的成長與變化瞭若指掌。她說,國一新生的男女學習落差,與他們的國小學習背景有關,課堂上的男孩子,確實比較踴躍發言。
相對地,女孩子則較為被動。鄭雅鈴表示,女學生較不願意回答問題,甚至連頭都不願意抬起來看她一眼。她的作法是慢慢調整,特別挑女學生發言,養成她們發問習慣。她說,經過一次段考,女學生已開始會回應老師。
鄭雅鈴表示,在她的教學下,班上男女學生沒有出現成績落差的問題。她認為,老師應該多鼓勵孩子,給孩子更多嘗試機會,帶動他們的討論風氣,不要因為性別就自我設限。
物理課 談多元成家
在屏東教育大學通識中心擔任講師的蔣琬斯,則分享自己的物理教學經驗。她也認為,教學現場常處在趕課的狀態,要將設計好的教案付諸實行並不容易。她表示,跟其他教師相比,有意提倡性別平等的教師,確實得花上更多的力氣。
蔣琬斯表示,教學的時候,帶有性別歧視的言論或笑話,總是特別容易就能脫口而出。重視性別平等的教師,則是大費周章才能勉強將性平觀念帶到課堂上。為了讓性平觀念同樣也能輕鬆傳遞,她曾試想一些類似罐頭笑話的教學技巧。
像是解說庫倫定律時,提到同性質電荷相斥、異性質電荷相吸,課堂難免會出現「異性相吸」、「同性戀違反自然定律」等玩笑話。但同樣是庫倫定律,蔣琬斯認為,我們可以去提負電的電子圍繞、同電荷的質子與不帶電的中子透過核子內部的「強作用」(strong interaction)使彼此緊密相依,然後順著帶到多元家庭的話題,指出組成家庭最重要的不是成員有哪些,而是只要擁有相愛的、緊密的關係就能組成家庭。
在講解壓力(正向力/受力面積)的概念時,蔣琬斯表示,可以帶到親密關係的話題,將正向力轉化為愛戀的力度,將面積解釋為給彼此之間的空間與自由。在戀愛中,要找到雙方都能接受的壓力,需要的是適當的空間,才不至於讓對方因為濃烈的愛戀力度而感到窒息。
稱呼無須強調性別
傳遞性平、打破科學專屬男人的迷思,方法還有很多種。蔡麗玲建議,在教學策略上,我們還可以多談女科學家,而非老談牛頓、達文西跟愛因斯坦。女科學家裡,不是只有居禮夫人,還有愛因斯坦的妻子馬里奇(Mileva Maric)及華裔科學家吳健雄等人可作為學生的楷模典範。
但蔡麗玲強調,要避開「女科學家」的稱呼方式,否則反而會加深女性是「少數」及「例外」的印象;用「科學家」來稱呼,可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讓學生想到科學家時,腦海不會只浮現出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