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研一上
阿摩第 5 期
28673枚
 1 

【國中】教部初稿人才白皮書 建議學測指考合併

發表于: 2013/04/10


自由時報記者林曉雲/台北報導〕「未來十年台灣人才的國際競爭力在哪裡?」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初稿昨天出爐,由產官學研重量級代表歷經十個月開會討論後,提出五十五頁、三萬七千字白皮書,強調十年後學校培育人才將比現在具備兩倍以上的生產力,學校可替企業量身打造所需人才。
去年七月,教育部邀中研院院士劉兆漢、曾志朗和宏碁創辦人施振榮等人成立人才培育指導會和委員會,每月開會一到二次,進行學校培育人才現狀診斷和提出政策藥方,昨天提出白皮書初稿,分為「國民教育」、「技職教育」、「大學教育、國際化及全球人才布局」三面向。
專家籲十二年國教排富 檢討比序條件
教育部官員表示,今起三天就初稿內容舉行三場座談會,具可行性建議將轉為政策,教育部正式版本將在五月公布。白皮書初稿建議「學測和指考合併」,採用以甄選入學為主的大學入學制度。至於十二年國教部份,建議設排富條款(編按:教育部日前已先否決),重新檢討免試入學超額比序條件、重新研究就近入學的合理範圍。
學者專家也建議研修學位授予法,碩士班課程分流為實用型和研究型,博士學位也分流增列實用型,目前已有元智大學等七校開始試辦。另建議試辦「學碩士五/六年一貫制」,增加商管、醫學、法律等學士後教育,並訂定特別法「人才培育發展限制條例」。
重視二專制 學生畢業即就業
白皮書另提出「加值技職教育」的行動方案,建議重新重視二年制專科學校(二專),高職加上二專的雙聯學制,讓學生畢業即就業,高職生在三年級時赴業界實習,必須取得證照或通過業界考核才能畢業,工作時可進修特別設計的學程,取得較高技術證照與副學士學位。
立委管碧玲表示,教育部邀請明星級人物「臨時組合」,以開會方式討論未來的人才培育,完全反映馬政府執政的方式「沒有遠見、沒有方向、也沒有中心思想」。
立委批只顧企業需要 缺乏遠見
她認為,政策形成要有厚實的研究基礎:「未來十年的國際社會需要在哪裡?台灣如何才能對準需要而培育搶占國際優勢的人才。」白皮書裡沒有國際研究數據,反而「見樹不見林」,陷於「服務和滿足目前企業需要」的細節中。
研究國際情勢的中興大學副教授陳牧民直指,教育部的白皮書看起來是偏重在「解決現在的企業缺工和畢業卻失業的問題」,不是在培育「配合國家未來發展的人才」,高科技代工業已面臨升級和轉型,如果台灣要成為金融中心,則要致力打造金融人才,但「台灣還未找到『成為什麼』的定位」,研究所名額下放、學測和指考合併等都只是技術性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