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下
阿摩第 4 期
60822枚
 1 

【高中】老外教授看台灣教育:阻止教育進步的三大病灶

發表于: 2013/11/11


所謂的百慕達三角是由佛羅里達州南端、波多黎各、百慕達群島隨成的三角地帶,據稱許多意外在這個區域發生,船隻及飛機神祕地失蹤,沒有留下任何痕跡。在台灣有另一種的「三角圈」─教育,正漸漸地消失,不同的是它並不是神祕地消失,也不是發生在一個地方,它是人為的、一種教育思維,注定要在孔夫子式的教育體制下消失。


台灣也有自己的三角圈:永無間斷的考試、補習班、本地的學習/教育文化。三者之間相互牽連、關係難以切割,組成一道高牆將現代教育阻隔在外,接下來的幾個段落我將一一著墨。
首先:問題在哪裡?
台灣學生的念書時間明顯地比其他地方的學生都還要多:他們要考更多的試、花更多的時間待在教室裡、要「消化」更多的課本、背更多的東西,相較之下也花了更多錢學習,社交生活也圍繞著學校。
然而畢業後,他們的狀況通常是這樣:學生對他們的系所或是所學的領域沒什麼熱情,也不知道周遭的狀況,對重要的社會議題沒有自己的見解,無法閱讀理解書本的內容,除了和學校相關的事務,對其他事情沒什麼興趣,甚至可以說他們是容易被馴服的,也是「聽話」的一群。
當然這些情況適用於大部分的學生,的確我知道有些台灣學生不太「符合」這些描述,可是從旁觀者角度來看,文化上他們還是一體的。這相當令人憂心,因為這些學生不只是在學術成就上佔有重要的地位,在世界未來的民主化過程還有個人自治權也是不可或缺的。而我們可以看到在台灣這兩點發展仍有不足之處。
有的人可能會質疑,為什麼這麼明顯的教育問題還沒有個合理的解決方案,其實並不是這裡的教育改革家沒注意到這些基本問題,很多人其實很想要改革,而改革也不斷在相關組織中進行,問題是很多改革方向是錯誤的:官僚政治不斷參與其中,老師和學生的負擔越來越重,產生負面效果,改革根本無效。
儒家文化(台灣的教育方式)和它一些主要元素就是現今教育令人不安的主因:它不斷回首過去、反對公開透明性、不懂得啟發學生、對於心靈的照顧也很少、要求一致性及對權威階級的服從。儒家文化重點在複製其核心價值,不管周遭的環境如何改變。而它仍是台灣主流的教育方式,儘管這種教育體制製造了許多「受害者」,仍無法改變現況。
究竟誰才是應該承擔基本責任的人?這個問題應該拿出來好好討論一番,而教育也應該當作是首要社會議題,但很可惜的這些討論並不會在近期之內進行。就拿一個典型的例子來說好了,2011年的教師節,馬總統在一則演講中提到:儒家思想內涵古老的智慧,在21世紀仍然可以啟發我們,經過數千年的嘗試及試煉,我們應該繼續保存這些智慧傳承下去。(他講的好像我們的心智和問題這幾千年來都沒有變過一樣。)總統都這樣公開表示了,看來我們的心智的確沒有改變,而現代教育還是一直教導這套想法。
儒家教育最明顯的一個特色就是對個體的限制,反而重點放在不同形式的族群上,家庭、家族、國家等等的,在這些族群中個體都有自己「適合的」位置。教育是一種文化訓練,由有權力的人掌握著,目的是讓每個人毫無意見地接納自己在族群中的位置。
自然而然地,年輕的一代必須要想辦法在現有的社群或傳統中,找到自己適合的位置,而長輩或是地位較高的人通常也擅長複製這種文化,並擁有無上的發言權。如此不流動的社會架構也足以解釋為什麼在上位的人,需要階級制度來鞏固他們的權利,並以「和諧」作為意識形態的武器說服在下位者。
講到這裡我們再回到前面提過的台灣三角洲(考試、補習班、教育文化),這三者反映著儒家文化的主要理想:不斷的考試可以掌握學生,在他們身上不斷的施壓,沒有機會思考為什麼他們會被控制。為了在和諧的外表下保有個人特性,階級架構也會不斷建立。補習班著重在考試而非教育,但某種程度上還可以算教育,因為他們還是有教學生,可是對產生的「獨立思考」的能力通常都會有不良結果。很多老師鼓勵學生去補習班,無形之中也助長補習班並更穩固這個架構。儒家文化注重複製,在這種文化影響的教育體制下,獨立思考自然被壓抑,且不斷採取任何有助於複製相同價值、維持階級架構的行動。
想當然以上所提到的台灣教育三角型只是簡單的版本,還有許多面向沒有納入考量,例如:老師習慣壓抑學生獨立思考,因為他們怕學生發現自己對所教的東西其實知道不多。(我其實已經遇到許多「無知」的教授,只要你參加會議,然後問問他們幾個跟他們報告有關的問題就會發現了)。
台灣現在的教育深陷在一個惡性循環中,它不斷製造動亂讓教育的幾個重點元素慢慢消失。有些人貪污、無能又愚蠢,根本無法勝任他們現在的社經地位,對他們來說想要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還有批判性的思考精神,根本難如登天,我們就祈禱大部分的儒家教育理想也會找到他們自己的「三角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