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大一下
阿摩第 4 期
60972枚
 1 

【高中】高中歷史爭議課綱 教部定案

發表于: 2014/01/28


教育部「12年國教教育課程審議會」27日拍板定案,高中國文及社會科的課綱調整,最具爭議的台灣史部分,確定「中國」改稱「中國大陸」、「日本統治時期」改成「日本殖民統治時期」。
(圖說)台灣教授協會、台灣歷史學會、台灣教師聯盟等民間團體27日前往教育部,抗議課綱委員會執意通過課綱微調將大中國意識作為未來歷史、地理等社會科課文撰寫之標準,削弱基層歷史教育中的台灣主體意識,使教育事業淪為政治鬥爭。(圖文/楊子磊)
教部:還原史實
教育部主祕王作臺強調,舊課綱中對台灣和大陸的歷史連結陳述很少,這次的修正補足還原被過度美化的日本統治惡行,中性呈現史實,並無「去台灣化」。
教育部自去年8月啟動語文、社會領域的課綱微調作業,歷經檢核小組陸續召開的12次會議,訂定草案,並委由國家教育研究院召開北、中、南公聽會,徵詢全國高中教師、家長團體、教科書出版業等代表的意見。不過,該課綱微調的草案一出,陸續遭到許多學者、民間團體撻伐。
台灣教授協會、台灣歷史學會、黑色島國青年陣線、台灣永社、民進黨、台聯等團體,近200人27日聚集教育部大門,高喊「捍衛台灣史,拒絕中國化」,表達反對這一連串消滅台灣主體論述,以「大中國意識」作為未來課文撰寫標準的修正。
台教會會長呂忠津指出,全世界絕大多數國家都確認「中華人民共和國」就是「中國」,這樣稱呼非常天經地義,如硬要將兩蔣時代含糊不清的「大陸」一詞作為稱呼,無疑在矮化台灣為中國一部分。
教授:不應否定台灣立場
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表示,自己以前念書時代的歷史教科書根本沒有台灣,直到1990年台灣邁向民主化後,台灣這塊土地的歷史才慢慢建立。
但是這次教育部卻以「撥亂反正」的心態,任意識型態運作,忽略公民程序的討論,利用過年前偷偷摸摸修改課綱,令人痛心。
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教授李筱峰則強調,教科書的撰寫應該多元,容許不同思想呈現,此次課綱的「微調」否定了台灣主體的立場,向北京交心。
黑色島國青年連線的賴品妤指出,課綱新草案中,當代台灣部分強調開羅宣言與台灣國際法地位確定的過程,卻淡化舊金山合約與台灣關係法。
此外還將「鄭氏政權」改為「明鄭」,「中國」改為「中國大陸」,再再都顯示大中國史觀是如何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復辟,但台灣史不應只有中國史或黨國史。
面對民間團體的陳情,教育部派出國教署官員接受陳情,承諾可接見10位代表協商,不過團體派出代表進去不到10分鐘,便走出來氣憤表示,教育部長蔣偉寧根本不願見面,只派出國教署副署長黃新發,卻又不願正面回應。教育部27日晚間約莫6點結束會議,確定課綱微調結論,包含錯字勘誤、名詞使用符合憲法規定和一致性。除了爭議的「中國」、「殖民」詞彙使用外,像是慰安婦的描述增加「被迫」兩字;「清代統治」改為「清廷統治」;「荷西治台」改為「荷西入台」;描述「白色恐怖」時期的歷史,增加反共政策等背後因素。教育部次長林淑真強調,課綱調整完全符合程序,各方意見充分表達,該項課綱調整將自104學年高一新生開始使用。
▲教育部27日下午派出國教署高中職組副組長蔡志明(右)接下由台灣教授協會會長呂忠津(左)遞交之「拒絕殖民課綱、反對高中教科書去台灣化」陳情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