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高三下
阿摩第 3 期
14827枚
 1 

【新聞】人間百年筆陣-- 教育的「馬太效應」正愈演愈烈

發表于: 2013/04/23


 
人間百年筆陣-- 教育的「馬太效應」正愈演愈烈
http://www.merit-times.com.tw/epaper.aspx?Unid=%20302837
http://www.merit-times.com.tw/images/index/button_epapaer.gif
  2013/4/23 | 作者:楊朝祥(佛光大學校長)
http://www.merit-times.com.tw/image/index/spacer.gif
| 點閱次數:181 |
http://www.merit-times.com.tw/Prn_newspage.aspx?Unid=%20302837
環保列印 
http://www.merit-times.com.tw/images/content/arrow.gif
            「馬太效應」一詞來自《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一九六八年,美國科學史學家羅伯特‧莫頓(Robert K. Merton)將這個術語用以概括一種「強者愈強,弱者愈弱」的社會心理現象,如今,這個名詞已廣泛應用於經濟學、社會學與教育學之中。

原本教育的目的,就是希望能斬斷貧困家庭培育貧困下一代的「貧困循環」、「貧窮世襲」現象,例如早期中國社會的科舉制度,可以「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科舉讓基層家庭對未來充滿了希望,讀書使年輕人對未來充滿了憧憬,也因此帶來了社會的繁榮與安定。如今,教育的「馬太效應」正愈演愈烈,間接也帶來社會的動盪與不安。

二○○九年,台大經濟系教授駱明慶發表了《誰是台大學生?》研究報告,從資料分析發現:從一九八二至二○○○年,有百分之五十七點六的台大學生來自雙北地區,而苗栗、嘉義、花蓮、新竹、台東五個縣的比率都低於百分之一。台大學生的父親為中高白領階級、公務員的占了百分之七十七點五,是工農子弟百分之八點五的九倍強,顯現台灣教育體制中,「馬太效應」嚴重的程度令人咋舌。

當然,教育「馬太效應」愈演愈烈的主要原因可以分成社會與教育兩個面向。在社會面向方面,最主要是來自台灣社會發展的都市化與經濟發展的知識化。台灣雖然幅員不大,但人口都市集中化的現象極為嚴重,雖然台灣目前有「五都」的設計,但人口與產業都集中在台北與高雄兩大地區,而這兩大區域也幾乎囊括了經濟、文化、教育、政治的資源,在資源優勢之下,都會區的學生,相對於偏鄉的學生,早就贏在起跑點上。

經濟發展的走向也與世襲貧窮有極密切的關係。經濟全球化以及產業知識化已使台灣的勞力密集產業及製造業遷移至如大陸、東南亞低成本的國家,取而代之是薪資偏低的服務業以及極度專業化的新高科技產業及知識產業,且有失業攀高的現象。面對這樣的趨勢,年輕人能做的不是屈就低薪資的服務業,就是學習高難度專業知能以成為專業工作者,但這需要高額的教育投資,也助長了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馬太現象。

然而,教育制度的變革卻是教育「馬太效應」的罪魁禍首,其中最嚴重的莫過於偏鄉教育資源空洞化、教科書商業化、升學多元化以及公私立大學學費的差距化。近六成台大學生來自較富裕的首都台北縣市,排名較後段的私立學校,低收入學生之比率,是前段國立學校的二十倍。而教科書的開放民間編輯及「一綱多本」的教育政策,富有家庭孩子可購買各版本的教科書、參考書、測驗卷,甚至參與課外補習,得以在基測或學測中獲得高分,至於貧窮家的孩子,就僅能在「一綱多本」及「一綱一本」中自求多福了。

在大學的升學制度中,推薦甄選中的申請入學管道已成為升學的主流,申請入學的名額占新生的六成至七成,除了在學測中弱勢孩子的不利形勢外,申請入學的方式也對弱勢家庭的學生造成嚴重的壓抑效應。得體的穿著、亮麗的外表、清晰的表達能力、精美的備審資料以及多才多藝的藝能,讓來自富有家庭的孩子占盡便宜。而因家庭經濟、學習資源、父母關照較有限而入學私立大學的青年,不僅教育資源較國立大學的同儕低,尚且要承擔更高額的學費,若不打工兼差,學費、生活費無以為繼;雖有就學貸款可暫時解決燃眉之急,但畢業之時已背負數十萬的學貸,又被打入社會的底層。

以全民及社會資源支撐的教育體系,原本以斬斷貧窮複製、促進階級流動為目的,如今,卻因教育改革推動急躁與配套措施不足,不僅入學制度有利於富裕家庭的子弟,在後續求學與就業的過程中再度強化與深化社會階級,「馬太效應」愈演愈烈。「貧窮世襲」難以脫身,這是當前台灣社會的最大隱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