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高三下
阿摩第 3 期
244103枚
 0 

【新聞】少子化海嘯 每年2000教授失業?

發表于: 2014/04/17


【聯合報╱高怡宣/陽明大學生物醫學影像暨放射科學系教授(台北市)】 2014.04.17 04:17 am
在這次服貿爭議中,學生們表達出對於未來失業的憂慮。可是在兩年之後,也就是下屆總統當選的民國一○五年,大專院校專任教職員的失業潮,就會像海嘯一般地來臨,又快又猛,持續十三年,這更是需要立即討論的議題。
根據內政部的資料,十八歲的人口會從今年的卅二萬人,降到民國一一七年的十六萬人。目前大專院校的專任教職員有八萬人,若是大專院校的生師比(公立是十九,私立是廿四)和錄取率(超過百分之百)不變,民國一一七年專任教職員的人數會降為一半,剩下四萬人。未來的十三年,每年平均減少三千個員額。扣除屆齡退休的人員後,每年可能超過二千人失業。
教育部將會成「失業部」,為處理教職員失業問題,而沒心力去規畫高等教育政策。下屆總統,不,未來三屆總統也將會眼睜睜地看著台灣的高等教育崩盤。
為了重新規畫高等教育,個人建議:
首先是要鼓勵私人興學,讓優秀的公私立大學互相競爭,彼此才會進步,因此需要減少公立大學的數目和招生人數。公立大學應該採取同質合併,將數個性質相似的大學合併,各個校區分配到不同的學院,以增加同性質教師的數目,產生群聚效應,促進合作。
其次是要兼顧區域均衡發展。按照教育部無為而治的做法,各界預期東部和南部的學校幾乎會全面陣亡,只保留北部的大學,這對於國家發展是惡性循環。因此需要由立法院制定規則,減少北部公立大學的招生名額,讓東部和南部的公立大學可以生存。
從國小處理少子化海嘯的經驗得知,年資是決定教師去留的關鍵因素。換到大學裡也會發生同樣的現象:年長的資深教授留在校園,而年輕助理教授的數目會減少。這對於高等教育的未來發展,是非常不利的。教育部在執行公立大學合併時,必需規畫教師的年齡分布狀況。
此外,還要將「生師比」降到香港的水準,也就是十二,以提升大學的教學品質,讓台灣的大學更有競爭力,可以和香港的大學搶學生。
隨者大一新生錄取人數的減少,教育部應將補助學生的經費提高,讓大學學費不漲反降,甚於可以發高額的獎學金,爭取優秀高中生。
教育部也應該儘快建立失業教職員的輔導轉業機制,每年協助超過二千名失業教職員獲得新的技術,重新投入職場,為國家貢獻心力。
少子化海嘯將在民國一○五年開始摧毀高教,希望大學校長、行政院、立法院、藍綠兩黨主席和總統候選人,共同討論生師比、錄取率、公私立大學比例、一般大學和科技大學的招生人數、以及區域平衡具體方案,再由教育部提出逐年實施的進度表,讓高等教育在十五年後,有浴火重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