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4/1起,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大一下
阿摩第 4 期
60972枚
 0 

【高中】挽救後段學生 教育部有心改革

發表于: 2013/09/09


台灣醒報記者黃智勤台北報導】台灣教育只重菁英分子程度,忽視後半段學生的學習?知名學者李家同7日撰文批評台灣教育菁英主義「只想培養出諾貝爾級的人才,忽視後段班學習」。花蓮觀光學院校長張瑞雄認為應在升學考試中設立門檻,確保學生至少具備應有的基本能力;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執行長張文昌也建議以「診斷性測驗」補強升學考試之不足;國教署署長吳清山則回應表示,教育部正全力引入社會資源、在國中小推行補救教學,致力以實際作為協助程度較差的學生。
清大孫運璿榮譽講座教授李家同7日以「台灣教育只重諾貝爾 不理後段班」為題在報端發表言論,指出台灣現行的教育「不重視學生的基本能力,也不測驗學生是否具備基本能力。」李家同認為,大批同學毫無競爭力,對國家的競爭力相當不利,希望即使從事勞力工作的人,也能具備基本的英語、數學知識。
李家同質問,程度落後的學生何以如此之多?他認為關鍵在於台灣教育較為重視菁英分子的程度,「只想培養出諾貝爾級的人才,卻甚少注意後段班學生。」李家同指出,程度差的學生確實存在,藉由扎實的教育將這些人的程度提拔起來,使其具備基本能力,對整個國家的競爭力才有幫助。
花蓮觀光學院校長張瑞雄深有同感的說,相對於過去有留級機制,現行升學制度過於寬鬆,分數再低都能升上高中、大學,即使有大考也無法確保學生具備一定基本能力。張瑞雄認為有必要對現行機制做出改革,在學力測驗中設立門檻,要求學生至少應知曉英文26字母、基本單字等基礎知識。
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執行長張文昌也指出,行之有年的義務教育讓教育「普及」之餘,卻並未「教會」所有的學生。成果多少也受限於城鄉差距。此外,政府雖撥款補助身心障礙、經濟困難的弱勢學生或偏鄉學生,然而花錢補助有時並不等於實際幫助,也不等於教育品質的提升。
張文昌強調,政府應研發、推廣「診斷性測驗」以補升學考試之不足。診斷性測驗類似心理測驗,用意在於讓學習落後的學生瞭解自身困難所在,並開發不同的潛力與可能性。診斷性測驗的成績並非拿來做比較、量化之用,而是給予導師一個參考,讓其能更有效的幫助、輔導學習落後的學生。
國教署署長吳清山受訪時回應說,拉拔後段班學生程度是教育部努力的目標,如教育部目前在國中小推行補救教學,結合教師力量與社會資源,正是以實際作為提升後段班學生課業程度。而現有的會考制度除了做比序之用,也意在鑑定學生的程度,讓程度較差的學生得到適時適性的輔導。
至於升學制度寬鬆,是否應有把關措施確保學生具備基本能力?吳清山表示,為顧及學生自尊,台灣並未採行類似法國的留級制度,而是讓學習成效差的學生利用寒暑補修課業、加強輔導。吳清山也強調,紮實的教育對台灣而言,至關重要。
圖說:少子化衍生出私大退場議題,也在近日引起大眾對大學浮濫、學生程度低落的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