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下
阿摩第 2 期
5712枚
 2 

【國小】教學視導 看看港陸怎麼做

發表于: 2012/11/26






【記者鄭諺鴻台北報導】「教學視導並非吹毛求疵找出缺點批判,而是針對教師教學的優點做鼓勵、學習。」香港中文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林智中說,香港初期推動和台灣現況一樣,遭許多教師抗拒,後來在制度面做調整及修法,前後花了10年,才將教學視導完整融入教育現場。

全國校長協會理事長薛春光說,台北市從101學年開始,推動校長到老師課堂觀課及教室走察,每學期至少15堂課,引發部分老師反彈,認為不被尊重、抱怨不喜歡被打分數及對制度沒信心等。不過,其實過去校長觀課、走察已經行之多年,甚至有許多國家的校長觀課、走察是採取突擊,沒有事先通知。

香港改革 也歷經陣痛

林智中說,每個教師都有一套自己的教學風格,只要符合教學課綱及核心內容,任何教學方式都可以。初期推動時,許多教師認為「被監視」,寧可不上改成自修課,甚至有部分教師抱怨,因校長教學理念較「傳統」,為了「配合」校長教學理念,得刻意調整教學內容,恐影響學生受教權。

後來,香港在教學視導的法規制度修改上,明確指出教學視導的成效將不列入教師晉升考績,才讓教師們鬆一口氣。林智中說,法規修正後,教學視導開始轉型成「教師教學經驗分享」,新進教師須找1位資深教師帶領,類似師徒制度,這1年中,資深教師必須掌握新教師的教學狀況,適時給予協助及建議。

若落實教學視導,教師相互學習、分享教學經驗,將能激發出更多更好的教育方針。圖為台北市永安國小自然專科教室上課情形。(圖文/本報資料室)

校內外共攜手合作

教學視導可視為「學校內的改革」。林智中舉例,以香港的中學英文科為例,一間學校通常有1位英文科主任,下面有數個英文科老師,主任期初會公告何時到班上觀課,而老師們也可安排時間到主任課程上觀摩學習,彼此互相交流,能幫助該科所有老師們的教學推動,類似日本學者佐藤學提出的「學習共同體」。

林智中說,教學視導也與大專院校做協作計畫,大學教授與中小學校長、教師做理論與實務討論,探討第一線教與學的現況,連結大學及中小學網絡。他強調,這樣的網絡架構下,彼此的關係是「合作、平等及夥伴」,別於以往上對下的評鑑制度。

「教學視導不是去看『教』,而是『學』,學生學習狀況自然會讓教師調整教學方式。」林智中認為,台灣評鑑制度大多以「挑缺點」批判,但每位老師的教學方式不同,香蕉與茄子怎麼做比較,教學只是一種手段,如何讓學生吸收才是關鍵。

大陸教師分級 互觀摩

新北市裕德國民中小學校長黃三吉說,大陸從民國1987開始推動教學視導,大約花了8年的時間才完全推動。大陸推動上結合「教師分級」,國中小分成初、中、高三級,平均3到5年就能晉升一級,晉升條件以教學觀摩、工作年資、擔任行政工作及指導學生表現等為審查依據。

在大陸,高級教師去觀看初級教師上課習以為常,能帶領實習教師,更被視為榮譽;反觀台灣,部分學校帶領實習教師都是隨意指派,教學領域毫無交集,如何帶領新進教師。黃三吉直言,台灣雖有教學視導制度,但卻未和教師晉升績效掛勾,做很多卻得不到任何效益,本俸也沒提升,沒人願意做。

黃三吉舉3個大陸經驗做建議參考,分別為新進教師優先實施、舊老師自由選擇、規定某年齡以下之教師全部實施;台灣也必須針對視導員給予相關認證。他強調,教學視導應讓教師為了晉升而努力,而非為了視察才來做。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