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高一上
阿摩第 3 期
10019枚
 1 

【分享】教檢筆記~~已考過,分享給大家!

發表于: 2012/03/11



˙學生次級文化
指學生群體中所具有的獨特性質之價值觀念及行為表現。
˙教學評量
教師運用科學方法與技術,蒐集有關學生學習行為及其成就的正確資料,再根據教學目標,就學生學習表現的情形,予以分析、研究和評斷的一系列工作。
˙電腦輔助教學
利用電腦,設計一套編序教材,以協助教師從事個別化的教學;學生亦可按自己的能力與進度進行學習。
˙夏山學校
英國尼爾所創建,是一所讓兒童自由發展的學校,其基本的目的是強調學校適應兒童,完全以兒童為中心,摒棄一切管訓、約束、道德訓練和宗教教育,俾使兒童在校過著自由、民主和充滿愛的生活。
˙班級經營
級任教師根據教育理想及準則,適當而有效的運用科學方法與資源,處理與班級有關的人、事、物,以發揮教育效果,達到五育均衡發展的教育目標。
˙社會化
個體基於其身心特質和外界環境交互感應,或學習模式的一種歷程。
˙屬性處理交互作用
1.屬性指的是學生的各種特質,如智能、動機、認知型態等。
2.處理指的是教師的教學法及各種措施。
3.屬性處理交互作用的意思是教師教學處理的效果可能因學生的不同特質而有差異,因此宜對不同屬性的學生提供不同的教學方法。
˙同時學習原則
美國教育家屈柏克所倡導,指學生在學習時,不單純學習到知識,還包括技能的養成和習慣、態度等的發展。一般概分為:主學習、附學習和輔學習三方面。
˙形成性評量:
在教學過程中,就教師的教學情形與學生的學習表現加以觀察和紀錄,通常採用評定量表為工具,進行非正式的評量。功能:(1)提供師生共同評估教育投入與教育付出是否等量之參考;(2)增強優異教學法,激勵學生學習動機;(3)隨施檢測,作為補救教學與個別輔導的依據。可採用:口頭問答、觀察評判、討論、表演、操作、作業分析評估、實驗、作品評定等。
˙可塑性
即受教的可能。低等動物的生活習慣,在生後的短時間內,即已完成;而人類則不然,人類的行為,由盲目的、簡單的、散漫的,漸漸演變成理智的、複雜的、統一的。這種生長過程,便是受教的可能,也就是「可塑性」。因為人類有可塑性,所以容易適應各種環境,而為其他動物所不及。
˙群育
教育的存在,不只是為個人謀發展,更是為群體謀福利。學校應給予學生相當的訓練,使他們能適應社會群體生活,並為社會作最有用的工作。
˙潛在課程:
學生在學校環境(包括物質、社會和文化體系)中所學習到非預期和非計劃性的知識、價值觀念、規範和態度。其範圍指正式課程之外的活動。例如:學校的境教、教師的身教、班規、同儕次及文化等均會影響學生。
˙教室中的比馬龍效應
教師對學生不當的期望,影響到學生的自我評價,形成他自認「我不如人」的預言,久而久之,學生在以後行為上即無形中實踐了他的預言,又稱自我應驗的預言。
˙編序教學
是一種學生自學的教學法,其重點在教材組織的改進。把教材按照程序,編成細目,方便學生一細目一細目的循序漸進以學習。這種教材不但細目分析精細,組織嚴密,易於學習,並且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可以立刻核對結果,獲得增強。可培養學生主動積極的良好學習態度。精熟教學使學生學會、以聯結論為基礎,重視知識的循序漸進、由部分到全體、由簡單到複雜。
˙自我觀念
個體心目中對自身存在的覺知即對個人身體、能力性格等方面的評認,他是個體人格結構的核心,也是影響個體行為的主要因素。
˙個別差異
由個體的行為發展、學習、記憶、思考、知覺等各方面顯示,個體之間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差異現象,稱之。其形成原因不外乎遺傳、環境、成熟、學習等因素。個別差異涵蓋個別間差異與個別內差異:
1.個別間差異:個體與個體之間在身心方面存在著各種不同的差異現象。
2.個別內差異:個體本身各項身心特質的差異現象。
˙學習遷移
舊學習效果影響新學習,此種學習效果的擴展現象,稱為學習遷移或訓練遷移。分為:
1.正向學習:舊的學習有助於新的學習。
2.負向學習:舊的學習阻礙新的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