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大一下
阿摩第 4 期
60822枚
 1 

【高中】消失中的偏鄉小校 系列8:中科國小 客家精神滿校園

發表于: 2013/12/12


921大地震時,東勢地區學校幾乎都要重建,位於中嵙里的中科國小有52年歷史,也無法倖免,國小鋼筋、柱子扭曲,先建簡易教室後原地重建,經過日本建築師依在地客家精神重新設計,校園展現全新樣貌。
學校建築由佛光山認養捐建,由日本建築師坂元卯所設計,由於中嵙里80%是客家人,採用客家土樓與菸樓樣式,每個屋頂樣式都不同,三年級是四落水,方便梅雨季節排水,四年級是單落水,六年級是三落水,還有雙落水屋頂、木棧道、拱廊、梨樹幹佈置的戶外教室,鐘聲採用電子定時敲大鐘,學校曾獲得遠東建築獎。
校長詹文成表示,921地震之後,一半的人口外流,導致社區很多房舍傾圮,或成為空地。居民收入不好,父母因為外地工作機會較多,跟孩子接觸較少,單親、隔代教養、低收入戶子女相當多,學校必須幫忙處理孩子午餐、學雜費。
雖然位於偏鄉,中嵙里的生態卻非常豐富,附近有梨文化館,介紹高接梨作物的收成過程。種植高接梨的工作相當繁瑣,退休老師張榕生發明包括剪枝、除菌、消毒等技術,提高經濟產值,當地農民受益不少。
隨處可見的藝文氣息
中科國小為校園引入藝文氣氛,用水彩、油畫、書法、素描點綴校園,就像畫廊,培養學生的藝術細胞。每個班級用一兔、二羊、三鹿、四馬、五虎、六龍的陶版圖樣,一年級孩子就像兔子稚嫩,二年級就像羊溫馴,三年級活潑像鹿,四年級就像馬奔跑,五年級有虎的霸氣,六年級父母期望孩子成龍成鳳。詹文成說,生活的美學包括藝術、文學、社會教育、舉止、穿著儀態,讓孩子從中學習品格教育,增進孩子人格養成。
為了發展學校特色,推動客家歌謠與教唱,配合社區大旗鑼鼓班,讓孩子從民俗角度了解先民的耕耘經過,傳承客家硬頸精神。學校也申請藝文深根計畫,因應50週年校慶,做了很多陶鈴、陶版。近年來更發展書法教育,希望孩子不忘記國粹,鼓勵家長、居民也一同學習,小朋友將手寫春聯貼在家中,營造地方氛圍,變成社區文化。
學校目前推廣讀報教育,包括國語日報、人間福報等,因為偏鄉文化刺激少,推廣閱讀報紙正向的校園故事、地方人文、國際教育,孩子也參與實作,剪貼作文及投稿。
學校有11位正式教師,一位代課,幾乎都是在地人,習慣於傳統教法。詹文成提到,學生人數少,老師可以充分照顧每個學生的需求,但也比較沒有熱鬧的氣氛。此外,城鄉差距大,學生很少參加文化活動,欠缺課後才藝資源,需要社會資源進來,如故事媽媽說故事、文化局行動圖書館進駐。
裁併學校等同社區失根
中科國小是偏遠學校,5年前有110位學生,因少子化嚴重,目前只有6班,學生只有57人,主要招收中嵙里學生,學校未來可能會面臨裁併校危機。政府財政困窘,未來可能40人以下會優先考量裁併校,少掉人事成本的支付。詹文成認為,裁併校是地方損失,學校是地方文化中心、地標,過往年代,家長還拿信請老師幫忙念,對社區來講,如果一個學校消失掉,會有失根之感。
詹文成說,學校有安靜恬適的環境,讓孩子快樂學習,充分展現自己,不要有那麼大的壓力,他不希望學校在他手中被裁併,保存社區共同的記憶。
(圖說)台中中科國小用藝術裝飾校園,善用動物陶版做班級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