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研一上
阿摩第 5 期
28673枚
 1 

【特教】精神分裂症

發表于: 2013/04/18


精神分裂症,英文是『schizophrenia』。而『schizo』的意思為『分裂』,『phrenia』的意思為『心智』,因此顧名思義精神分裂症是一種以思考障礙為主的精神疾病。
 一般來說,大約每一百人有一人終其一生可能罹患此疾病,此疾病在性別上並沒有差異,但是男性的好發年齡是十五歲到二十五歲,而女性的好發年齡則是二十五歲到三十五歲。其致病的真正原因目前尚不清楚,目前認為精神分裂症主要是一種腦部的疾病(brain disorder),致病機轉相當複雜,包含了遺傳基因、心理與社會等多重因素。
 以遺傳來說,若家人皆沒有精神分裂症則你得此病的可能性為1%,若手足中有一人得此病則你得病的可能性為8%,若雙親中有一人或異卵雙胞胎手足得此病則你得病的可能性為12%,若你的雙親都得此病則你得病的可能性40%,若你的同卵雙胞胎手足得此病則你得病的可能性為47%。除了高遺傳性之外,研究也顯示在懷孕或出生的過程中若有併發症,也容易得此病。其他的可能危險因素包括病態的家庭結構或互動、多疑敏感的性格特質等。
 精神分裂症的症狀包括思考、知覺、情感、行為、人際關係、社會功能等多方面之廣泛障礙。一般而言,此病的病程大致分為病前期、病發前期、活躍期、殘餘期,這些期間加起來必須超過六個月以上,而且急性期必須超過一個月以上。 在病前期,一般家人不會發覺個案有什麼異狀,只是覺得怪怪的但又說不出個所以然,通常會認為是個性的關係。
 在病發前期,會偶而發現個案答非所問、自言自語、傻笑、常一個人關在房間不出來、很少與人互動。
 到了活躍期,則明顯出現所謂的『正性症狀』也就是精神病症狀,包括幻覺(如聽到聲音在罵他、批評他、命令他做某些事情)、妄想(如覺得阿扁總統派人監視他、跟蹤他、甚至要殺他)、混亂的言語(如答非所問、語無倫次)或行為(如收集垃圾、脫光衣服到處遊走)。
 而在殘餘期,則以『負性症狀』為主,包括人際退縮、情感表達明顯減少、思考內容貧乏、少語、自我照顧能力下降等。另外精神分裂症的個案也可能出現情緒障礙(如憂鬱、焦慮、激躁易怒)、認知功能障礙、暴力攻擊行為、自我傷害或自殺行為。
 有關精神分裂症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心理治療、家族治療、社區復健等。其中藥物治療在初期是必要的,因為精神分裂症是一慢性疾病,早期若無適當的藥物治療,除了會反覆發作精神病症狀外,整體功能會明顯的退化。目前發展出許多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藥物,如理思必妥(Risperdal)、金普薩(Zyprexa)、思樂康(Seroquel)、絡篤平(Zotepine)等。這些新一代的抗精神病藥物比傳統的抗精神病藥物(如好度「Haldol」),副作用明顯減少,對於負性症狀、情緒症狀、認知功能的改善也較佳。

 因為精神分裂症需要長期規則的服藥,才能減少惡化的可能性,而患者通常不會認為自己生病,因此不會主動就醫,即使被迫就醫也是不願好好服藥,因此家人就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事實上研究顯示,每次的精神病症狀發作,對腦細胞都會造成相當程度的傷害,而藥物可以保護腦細胞,減緩其過度退化或死亡。當藥物治療後,精神病症狀明顯改善後,後續的心理、社會治療也是非常重要的。適度的心理治療、家庭諮商或治療、精神復健計畫等,都能幫助患者回到社區,達到獨立生活的目標。
面對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家人,我們應該採取關懷接納的態度,就像『美麗境界』裡的那位妻子,因著愛不放棄生病的丈夫,堅持丈夫要接受藥物治療。最後終能讓先生瞭解自己生病且需要治療。因此,有精神分裂症的家人並不可恥,只要我們積極面對,瞭解相關醫療訊息,與專業人員高度配合,不放棄希望,相信生病的家人會感受到我們對他的愛,也願意一起來面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