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網站-置頂欄顏色票選問卷】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4/25 11:59:59。 前往查看
高二上
阿摩第 6 期
6712枚
 2 

【其它】胃痛最常見胃寒、瘀滯證

發表于: 2014/12/30


【記者鄭綿綿/台北報導】 | 台灣新生報 – 2014年12月30日 上午12:00

 

 
北醫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醫師鄭國宏表示,胃痛主要發生在上腹部,臨近心窩處,也就是肚臍以上、胸肋骨以下的區域。中醫認為,病理機制不離「不通則痛」。凡胃氣失於和降,或氣滯血瘀,或宿食停滯,胃氣鬱滯,或胃絡失於滋養,氣血運行不暢等都可能導致胃痛。
中醫師鄭國宏表示,胃痛的發生多因功能失調,如胃酸分泌或蠕動失常等等,胃的實質組織結構正常,沒有病理或型態上的變化。常見的有:胃酸過多、消化不良、胃下垂、胃灼熱等。此外,胃的實質組織發生病變造成的胃痛,如有胃發炎、胃潰瘍、糜爛、出血、穿孔、胃癌胃腫瘤等等,可配合儀器理學檢查確認。
鄭醫師表示,中醫觀點,胃痛常見病機包括,陽氣不足,中焦虛寒,胃絡失於溫養,以及胃陰不足,胃失濡養及外寒逕襲胃腑,寒性凝泣,氣機鬱滯,胃失通降,而疼痛暴作。或飲食過量,脾運不及,日久則宿食停滯,胃失和降,氣機鬱阻而發作;吃過多生冷物或食後受涼,寒積胃脘則成胃寒而痛。
鄭國宏表示,胃痛常見出現胃寒、瘀滯症候,可從溫胃散寒、理氣止痛、化瘀方向著手用藥調理;辨證屬「胃寒證」常在飲食生冷後發病,熱敷胃脘部或熱飲後,胃痛可減緩。藥方可用良附丸加減,溫胃散寒良,理氣止痛。
「食滯證」可見胃脘脹滿疼痛,噯腐吞酸,嘔吐不消化食物,吐後痛減,食欲差。可用保和丸加減,理氣和胃,降逆除濕。
「氣滯證」以胃脘脹痛為主,噯氣頻作,排便可能不暢,每因當情緒波動或面臨壓力時易發生胃痛。可考慮柴胡疏肝散加減,疏肝理氣止痛和胃。「血瘀證」常見胃脘疼痛拒按,痛有定處,痛如針刺,吃東西後痛增加,或可見吐血、便血等症。可用活絡效靈丹合失笑散加減。
兩方都有活血化瘀功能,前者以當歸、丹參與乳沒相配,活血通絡止痛效果甚佳,後方以五靈脂與蒲黃相伍,主要作用在於化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