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張哲學應該「讓每件事物保留它原來的樣子」,也就是說哲學不改變這個世界,它只是讓..-阿摩線上測驗
![]() | 11F
|
12F Yen 高三下 (2020/04/28)
6F的題目正確版如下: 著有「邏輯哲學論」,認為邏輯是世界的鏡子,並提出世界的邏輯結構的學者為何? (A) 吉爾福德(Guilford) (B) 石里克(Schlick) (C) 維根斯坦(Wittgenstein) (D) 卡納普(Carnap) . 教育哲學- 101 年 - 新北市101年國小暨幼稚園教師甄選-一般科教育專業#8491 Ans:C | |
![]() | 13F 林文華 國三上 (2020/05/13)
分析哲學主要有思想淵源有兩個:
一、邏輯實證主義(1920 年代) ⒈ 代表人物:維根斯坦、羅素和維也納學團成員。
⒉ 起源:邏輯實證主義的產生與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有關,自然科學運用經驗的方法來發現真理所獲得的成功,使哲學家感到,哲學依靠純粹的思辨、推理所獲得關於世界的推論是沒有根據的,因此,他們認為只有「科學」才是其正的哲學方法,故提出「據實原則」:一個陳述只有能夠用數學或邏輯的原則加以證實,或者得到經驗的或感覺的材料證實,才算是真的,才具有意義,如果不能得到這兩種證實,那麼就是無意義的。 ⒊ 基本觀點: ⑴ 哲學的任... 查看完整內容 分析哲學主要有思想淵源有兩個:
一、邏輯實證主義(1920 年代) ⒈ 代表人物:維根斯坦、羅素和維也納學團成員。
⒉ 起源:邏輯實證主義的產生與自然科學的迅速發展有關,自然科學運用經驗的方法來發現真理所獲得的成功,使哲學家感到,哲學依靠純粹的思辨、推理所獲得關於世界的推論是沒有根據的,因此,他們認為只有「科學」才是其正的哲學方法,故提出「據實原則」:一個陳述只有能夠用數學或邏輯的原則加以證實,或者得到經驗的或感覺的材料證實,才算是真的,才具有意義,如果不能得到這兩種證實,那麼就是無意義的。 ⒊ 基本觀點: ⑴ 哲學的任務是邏輯分析的而不是思辨的。 ⑵ 大多數的規範判斷,都是不能用經驗證實的,是無意義的。
二、日常語言學派(1950 年代)
⒈ 代表人物:賴爾(G. Ryle)及穆爾(G. E. Moore) ⒉ 起源:一些分析哲學家不滿邏輯實證主義的概念及方法過於死板和狹窄,但他們又不願意回到傳統的思辨及形而上學的哲學方法上,因此他們將重點放在人們日常所使用的語言及概念上。 ⒊ 基本觀點: ⑴ 強調自然語言是完善的,根本不需要人工語言。
|
主張哲學應該「讓每件事物保留它原來的樣子」,也就是說哲學不改變這個世界,它只是讓..-阿摩線上測驗
This is a large mod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