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反抗文化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A)反抗文化 一般的研究者多將學生在學校裏的「反抗」視為一種偏差行為。然而,反抗論者 Willis(1972)就提出不同的觀點,他認為:「反抗學校文化的行為不應只是針對學生行為的病態做解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被主流文化視為「偏差行為」的產生,往往也反應出學校組織制度本身就存在著緊張與矛盾。因此,本研究即以衝突論、反抗論及偏差行為理論等不同的觀點為基礎,藉著對學生深度地晤談,從當事者對他們自己的反抗行為的解釋中,並進一步探索學生反抗學校文化的深層意義,以檢視當前的學校制度與結構中的意識型態。 研究結果歸納如下: 一、 所謂「反學校文化」是指「反抗」學校而言,學校中的「反抗」行為與學校中的「偏差行為」的概念很相近,但卻不同,本研究將「偏差行為」歸類成為是「反學校」的一種形式。反學校的目的主要是與學校文化的權力相互競爭,試圖打破學校所安排的制度性設計,意圖重新設計教育符號,反學校文化學生的最大特徵是反對學校中的權威,學生反學校文化不僅是學生的一種學校態度、也是一種行為。  二、 反抗有多種型態,如偏激型、消極型、形式型、玩樂型、自殘型、逃避型,「反抗」有時被視為是具有積極、正面的意義,是指對主流意識中不平等結構的一連串挑戰與爭論。  三、 學校中存在著許多影響國中學生反抗學校之因素,從訪談內容中約可歸納下列六點:教師及行政人員的管教方式、師生關係、教學活動、課程活動、學校制度、同儕影響。 四、 研究結果顯示,低家庭社經背景並不必然成為學生反抗學校的絕對因素。而父母對子女的管教方式、婚姻狀況、對學校的態度等等卻會對青少年的反學校行為產生關鍵性地影響。 五、學生的反抗雖然會造成教師班級經營的困難。然而,從正面的角度觀之,當學生對學校反抗時,卻可促使學校或教師做深度的反省與思考。以便讓學生主體的聲音受到重視,成為學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契機。  文出:國中學生反學校文化之研究 吳瓊洳 - 中央研究院-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偏差行為Willis反抗反抗文化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