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玉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玉、石製的玦耳飾是臺灣地區新石器時代最重要的裝飾品之一,卑南遺址中玦耳飾亦為出現頻率最高的人身裝飾品,也是最基本的陪葬品項目。玦耳飾形制變化豐富,人獸形玉耳飾造型尤其特殊,有別於最常見之環形而缺的玦耳飾。根據出土的原始資料,玦耳飾都是出現於臉部兩腮旁的耳朵下方,因此可以確定是耳飾。   本件標本為一完整的耳飾標本,長69㎜,寬39㎜,厚4.5㎜,重17gm。耳飾器形扁平,翠綠微帶黃色,通體溫潤而有光澤,係採用透雕的方法,雕出一對正面站立的人像,人像雙手插於腰際,兩腿分開立於一橫棒上,橫板下方中央有一乳突起。人像的頸部、腰部有橫細線為界,膝部有磨鋸痕,表現出雙腿強而有力的肌肉感。兩者身軀分離似若玦的缺口,方便佩戴。兩者人像頭部上是以一隻似為貓科動物的側身獸形相連著。獸首與獸尾上揚,獸身處斷裂,斷面為舊傷,斷裂處兩側作過修補鑽孔。右邊修補孔直徑1.7㎜,左邊修補孔直徑2.5㎜,從修補孔之管鑽凹槽得知,管壁僅厚0.15㎜左右,製作如此細小的管鑽需要極高的技術。經過如此精細的修補後再繼續佩戴,不僅說明此類耳飾之重要性及珍貴性,也反應出當時的工藝水準及審美觀。   本件人獸形玉耳飾為民國73年3月19日出土石板棺內的陪葬品,同一石板棺內尚有覆臉陶、矛、管珠、管飾、石刀、環、玦、項飾、錛、..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