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主題:<禮記>音樂可以察知世事人心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原文】   凡人者,生人心者也。情凡音者﹐生人心者也──音樂可以察知世事人心動於中,故形於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政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政通矣。 【譯文】 一切音樂都產生於人的內心。情感在心中激盪,便通過聲音表現出來。聲音組合成條理,就叫做音樂。所以太平盛世的音樂安詳而快樂,這是政治寬和的表現;亂離時代的音樂哀怨而憤怒,這是人民困苦的表現。音樂的的道理,與政治是相同的。   【讀解】   音樂的確可以表現世事人心的變化,這一點肯定無疑的。反過來,從聽音樂當中,可以覺察出世事人心的變化。但是我們必須明白的是,先秦儒家是站在特定的角度來討論音樂的,即政治的角度,實用功利的角度。如果不考慮到這種特殊的歷史的狀況,不把這些觀點放到它所產生的“語境”中去考察,祇是把他牠們從語境中抽出來,當作關于音樂的普遍原理的概括,那麼對牠們的評價就將走如誤區。   實際上音樂作為一種藝術,並不只能用於官方的廟堂之中。它作為人類表達情感的獨特方式,可以用於任何場合。在更多的時候,它是非常個人化的,它的表達方式和感覺方式都是非常個人化的,非常具有個性特點的。再進一步說,真正有生命力的,並非充滿政治意味、被公式化了的廟堂音樂,而..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