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線上筆記功能 將於2024/1/1 移除,請至課程與筆記使用新版筆記功能

目錄 編輯

徐喬-經濟學

主題:腦相容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腦相容(Brain-compatible)一詞最先由哈特(Hart,1983)提出,他主張根據人腦如何處理訊息的研究結果,以及人類自然學習行為的觀察發現,設計與人腦運作模式與學習傾向相容的課程與教學。而其立論的基礎在於:人腦是以平行、多元而非線性、序列的方式處理訊息;認知、記憶、情緒三者密不可分,人腦是三位一體的作業系統;人腦具有自我創發的特性,是一種非程式化的自我組織系統;而人類的基本能力,都是以整體而自然的方式習得的。 腦相容的新學習典範,均強調直覺,右腦的學習。人的大腦左右對分,左右形狀相同,功能卻大大不同,左腦職司語言,又稱「知性腦」,以語言來處理訊息,把進入腦內所看的、聽的,也就是視覺、聽覺、嗅覺、觸覺及味覺五感接受到的訊息,轉換成語言傳達。右腦則職掌思想,又稱「藝術腦」資訊多以圖形、圖畫變換成影像來處理;因為是以圖像傳達,所以處理的時間非常快速,此能力可以大幅活用於語言的學習或速讀能力的加成。1981年加州理工學院史貝利(Roger. W.Sperr)博士在分割腦的實驗中發現,左腦與右腦完全以不同的方式在進行思考,他發現左腦偏向語言、邏輯性的思考,右腦則是影像和心像的思考。 與教育密切相關的腦相容學習,指向兒童早期學習的特定階段會傾向於學習某些技能,科學家把這些特定時期稱為敏感期或關鍵期(critical period)。尤其孩童從出生到十歲,是人類大腦最快速發展的時期,有學者將之稱為「學習機會之窗」(window of learning opportunity)。美國伊利諾大學認知心理學者萬里諾(W.T.Grinauld)將關鍵期內的某些特定認知行為描述為「經驗期待」。

想要觀看完整全文,請先登入


關鍵字:腦相容十歲右腦哈特學習機會之窗影像直覺知性腦藝術腦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