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告】5/13(一)起,第三階段頁面上方功能列以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 前往查看
阿摩:珍惜才會擁有,感恩才能天長地久
100
(13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 身心障礙特種考試_四等_各類科:國文(作文與測驗)#113854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1 下列成語運用,何者正確?
(A)在全球化的時代,疫情使人類的命運休戚與共
(B)防疫應該以鄰為壑,直接間接都需要彼此幫助
(C)人人因新冠疫情而戴上了口罩,很難相濡以沫
(D)臺灣的疫情控制良好,可以錦上添花給予鼓勵


2(D).

2 好的翻譯,既能準確地傳達原作者所要表述的意思,也符合譯文本身的語法結構。下列選項在譯成中文時,最沒有冗詞贅字的是:
(A)雖然佛洛伊德的研究與著作,仍然尚有許多缺點,很多結論也還有許多不確定性在,但他對現代主義思想的影響是巨大的
(B)他最突出的成就即是在讓心靈或心智的觀念大步走出了哲學的領域範疇,並讓它們成為新興心理科學的核心所關切的議題
(C)在這樣操作的時候,他了解到並同時強調最終目的而言,主宰心智精神分析科學的原則,必須要超越臨床觀察的實驗數據
(D)佛洛伊德是二十世紀精神分析科學的重要學者,他的無意識理論與人格學說,對於人是理性動物的觀念產生了強烈的衝擊


3(D).

3 「我們記得陶淵明、杜甫的詩才並不能見重於當時,他們的盛名都來自身後多年――或多個世紀。元代的雜劇和明清的小說曾經被視為誨淫誨盜,晚明顧炎武、黃宗羲的政治論述到了晚清才真正受到重視。」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正確?
(A)懷才不遇乃是歷史常態
(B)論列作品必須完全客觀
(C)品評人物的標準常常不一致
(D)對作品的肯定未必來自當下


4(A).

4 「《世說新語》裡有一條說:『名士不須奇才,但使常得無事,痛飲酒,熟讀離騷,便可稱名士。』然而所謂名士,不一定是詩人,更不一定是優秀的詩人。一個人每天無所事事,爛醉如泥,高呼『吾將上下以求索』,到底還只是一個近乎癲狂的人罷了――稱為名士,勉強可以;稱為詩人,萬萬不可。詩人是具有文學藝術和社會道德雙重使命感的人,立意將現實世界通過比喻寓言加以嚴厲的批判和規劃。酒如果能作為他玄思和正義的觸媒,酒之令德可以無愧;酒若竟轉為他逃避和囂張的藉口,則酒之有害,也就不只『將非遐齡具』一端而已了。」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最符合意旨的是:
(A)飲酒若能觸發詩人對社會的批判、藝術的敏銳度,也無可厚非
(B)名士若要成為優秀的詩人,以酒為伴,筆耕不輟,是基本條件
(C)名士可以狂歌痛飲,無所事事;詩人應該躋身官場,關懷社稷
(D)熟讀《離騷》、佯狂飲酒、滿腹牢騷,是名士與詩人的共通點


5(B).

5 「吳濁流先生在自傳小說《亞細亞的孤兒》中,對主人翁由傳統書房轉學到新式小學的心理震撼,有很生動的描述。主人翁胡太明原先在彭秀才的書房念書,房間借自對面的廟宇。彭秀才抽鴉片,臉龐『蒼白得沒有一絲血色』。書房的學習以背誦為主,雖然胡太明不討厭書房,但在某種因緣下,他改入公學校念書。他發現:『學校裡的氣氛,究竟和私塾不相同,校內朝氣蓬勃,運動場和教室都是那麼寬敞和明亮,使太明頓感眼界為之豁然開朗。』學校也幫他破除了一些迷信――例如說攝影機會把人的靈魂攝去。全校師生心安理得地拍照。」 根據上文,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彭秀才是一介白面書生
(B)傳統與新式教育之不同
(C)胡太明較偏好書房教育
(D)公學校的學習效率較高


6(C).

6 在我們平日的對話中,經常犯了各種邏輯上的謬誤,其中有一項是「以分為合的謬誤」,「是指整體中的各個部分為真,或所有分子為真,而誤以為整體也是真的錯誤思維。」例如「三角形的三條線是直的,因此,三角形是直的。」
下列那一選項,符合「以分為合的謬誤」?
(A)(麥可是瑞士人)「瑞士是富有的,所以麥可也是富有的。」
(B)孩子不好好做功課,被爸爸責罰時,說:「爸爸不愛我了。」
(C)這所學校的每一個成員都很有錢,於是說:「這所學校很有錢。」
(D)在 AB 場合分別見到德國人愛喝啤酒,於是說:「德國人喜歡喝啤酒。」


7(D).

7 「一粒沙,是醜的,對蚌而言,肉裡嵌進一粒沙,是不幸的。而珍珠是美的,帶珠的蚌,更是身價百倍。海蚌如此,人又何嘗不是如此。生活如浩瀚汪洋,人潮起落之中,我們難免會撞礁擱淺,會掉進詭譎的漩渦,會困在迷洞,會滾了一身刺人的沙粒,苦不堪言……,無論如何,告訴自己:也許我就是帶珠的蚌。」 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上文旨趣?
(A)磨厲以須
(B)笑傲江湖
(C)老蚌生珠
(D)百鍊成鋼


8(B).

8 李琴峰在獲得日本芥川獎的頒獎典禮演說中提到「之所以能存活至今,我仰賴的是知識與文學的力量。知識賦予我客觀視野,使我得以抽離自身體驗,在時間與空間上拉開距離,客觀看待自身的處境與狀況,同時也獲得了摸索自身苦痛根源的線索;文學則賜予我表達的手段,使我得以將自身的絕望、無力、憤怒、憎恨、憂煩、苦悶等主觀情緒,加以消化昇華。」
 下列選項,何者最符合上文旨意?
(A)知識讓人抽離社會現實而永保安康
(B)知識讓人探索自身困境的問題所在
(C)文學單純是憂煩苦悶等情緒的發洩
(D)知識與文學是各自獨立的兩股力量


9(B).

9 「『鯰魚效應』是組織進行變革時,經常使用的方法之一。意指透過引入強者,為同質性過高的組織帶來刺激,進而激發弱者變強,喚起危機意識,努力存活的一種效應。就像漁夫在一桶沙丁魚中,放入一條牠們的天敵鯰魚,沙丁魚就會為了活命而不斷游動,因而能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下列那一種人,最適合作為群體中的「鯰魚」,激勵組織的成長?
(A)性情淡定的人,從容不迫地面對工作場域中的人事物
(B)喜歡變化的人,樂於打破工作常規,迎接不同的挑戰
(C)愛好遊山玩水的人,時常與大自然接觸,不喜歡與他人競爭
(D)樂於發現別人優點的人,與人相處一團和氣,帶來公司和諧的氛圍


10(D).

10 「一旦進入鎏銀階段,不分男女,都叫老人。管你年輕時是帝王將相還是販夫走卒,都無法宰制衰頹的肉體,腿要抖,無法叫它乖乖站好。五級階梯,害死一個英雄,一道門檻,叫豪傑跪地求饒。可知,老這回事,是一種殘酷的侵略,把你服膺的人生準則悉數摧枯拉朽,恣行否定鐵律。」
根據上文,下列選項何者最接近作者旨趣?
(A)年輕時期越風光的人,越容易晚節不保
(B)越有原則的人,年老階段越被殘酷摧殘
(C)年齡只是數字,心態年輕自然老當益壯
(D)無論富貴貧賤,服老都是人生必修課題


【非選題】
一、《中庸》所謂:「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認為做事情,一定要預先規劃,妥為準備,才能順利成功。但現代人面對快速變化的世界,則有:「計畫趕不上變化」的說法,認為我們總會遇到許多突發的狀況,強調隨機應變的重要性。這兩者看似均有其道理,請以「計畫與變化」為題,作文一篇,闡述己見並舉適切例子加以說明。(40 分)

【非選題】
二、情緒不論對己或對人,都可以產生很大的影響。臨床心理師蘇益賢提醒我們:「情緒往往會在我們毫無準備時突如其來,進而影響我們;但我們卻很少停下來思考,情緒的出現之於我們有什麼意義。」可見一般人都擁有情緒,但往往卻沒有自我察覺及反思,這些情緒的起源及曾帶給我們或身邊的人那些作用及影響。請以「我的情緒故事」為題,作文一篇,依據自己的經驗與體會加以敘述。(40 分)

快捷工具
完全正確!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 身心障礙特種考試_四等_各類科:國文(作文與測驗)#113854-阿摩線上測驗

小宗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10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