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且擁有VIP』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阿摩:成功的唯一之路,堅持、堅持、再堅持
96
(3 分8 秒)
模式:今日錯題測驗
科目:高中(學測,指考)◆國文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27-30為題組 閱讀下列甲、乙二文,回答27-30題。甲 利未亞州東北厄日多國産魚,名喇加多,約三丈餘。長尾, 堅鱗甲,刀箭不能入。足有利爪,鋸牙滿口,性甚獰惡。色黄, 口無舌,唯用上齶食物。入水食魚,登陸每吐涎于地,人畜踐之 即仆,因就食之。見人遠則哭,近則噬。冬月則不食物,睡時嘗 張口吐氣。(南懷仁《坤輿圖說》)php1qld7Z 乙 莎士比亞的戲劇說:「那公爵如淌著眼淚的鱷魚,把善心的路人騙到嘴裡。」鱷魚 眼睛所分泌的液體,有科學家曾經認為應是用來排出身體多餘的鹽分。許多生活在海裡 的爬行動物,因為腎功能不如海生哺乳動物,故以鹽腺來恆定喝入海水後的體內離子。 例如海龜的鹽腺位於淚腺中,海龜看似流眼淚,其實是讓鹽分藉此排出。海鬣蜥的鹽腺 位在鼻腺中,牠們會從鼻孔排出結晶狀的鹽分。海蛇的鹽腺則在後舌下腺中。總之,鹽 腺的位置是個別演化的,但功能相似。 目前已無生活於海中的鱷魚,但有些鱷魚仍棲息於河口或淺海。科學家後來發現, 牠們的舌頭表面會流出清澈的液體,進而懷疑這才是鹽腺的分泌物。經過蒐集分析,果 然其含鹽量比眼睛分泌物來得高。例如亞洲的鹹水鱷與美洲的美洲鱷,鹽腺都位在舌下 腺中,牠們舌頭表面的孔洞會分泌出高鹽分的液體。至於同一屬的淡水表親,如澳洲淡 水鱷,也有結構相同的舌下鹽腺,但效能就略遜一籌;同一科的西非狹吻鱷和西非矮鱷, 情況也大致類似。但生活於淡水地區的短吻鱷科鱷魚,例如美洲短吻鱷和眼鏡凱門鱷, 舌頭的孔洞都極小,前者的排鹽效率奇差,後者則完全不會排出鹽分。 鱷魚通常在陸地待了一段時間後,位於瞬膜的哈氏腺便會分泌鹹液潤滑眼睛。瞬膜 是一層透明的眼瞼,除了滋潤眼睛外,當鱷魚潛入水中,閉上瞬膜,既能保護眼睛,又 能看清水下情況。另有實驗發現,有些鱷魚會邊進食邊流淚,甚至眼睛冒出泡沫,推測 可能是咬合時壓迫鼻竇的生理反應。(改寫自國家地理雜誌中文網)
【題組】30. 乙文第二段列舉數種鱷魚,最主要是為了說明:
(A) 不同棲息地的鱷魚,鹽腺的效能也隨之有別
(B) 不同種類的鱷魚,鹽腺所在的位置也不相同
(C) 鱷魚鹽腺的位置,會隨棲地鹽分多寡而改變
(D) 鱷魚鹽腺的退化,係經過長時間的演化歷程 


2(B,C).

35. 下列文句「」內的詞,屬於謙詞用法的是:
(A) 一心抱「區區」,懼君不識察
(B) 鄰國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C) 「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陣和睦
(D) 中也養不中,才也養「不才」,故人樂有賢父兄也
(E) 「余」出官二年,恬然自安,感斯人言,是夕始覺有遷謫意


3(A,B,C).

39. 關於下列甲、乙二詩的解讀,正確的是: phpuIfbFW
(A) 甲詩藉由「淑氣催黃鳥,晴光轉綠蘋」,點出詩題的「早春」
(B) 乙詩藉由「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照應詩題的地理空間
(C) 二詩題材不盡相同,甲詩側重自然景物,乙詩則偏向人生際遇
(D) 二詩作者均因長期在外宦遊,故離愁別緒觸景而生,哀傷難抑
(E) 二詩皆以思鄉作結,且均藉「霑巾」抒寫遊子落葉歸根的期望 



4(B,D,E).

40. 下列詩句所歌詠的對象,正確的是:
(A) 去來固無跡,動息如有情。日落山水靜,為君起松聲─雨
(B) 不是人間種,移從月窟來。廣寒香一點,吹得滿山開─桂
(C) 春紅始謝又秋紅,息國亡來入楚宮。應是蜀冤啼不盡,更憑顏色訴西風─楓
(D) 史氏只應歸道直,江淹何獨偶靈通。班超握管不成事,投擲翻從萬里戎─筆
(E) 千形萬象竟還空,映水藏山片復重。無限旱苗枯欲盡,悠悠閒處作奇峰─雲


5(A,B,C).

41. 下列對古典文學的體制或發展,敘述正確的是:
(A) 《詩經》分風、雅、頌三種文體,句子大致整齊,以四言為主;《楚辭》多寫楚地 風物,句子多參差不齊
(B) 五言古詩產生於漢代,句數不拘,亦不刻意求對仗,平仄、用韻皆較近體詩自由
(C) 古文經中唐韓愈、柳宗元大力提倡與實踐,風行一時,至晚唐、五代式微,復於北 宋歐陽脩再興
(D) 晚明小品題材趨於生活化,反映文人特有的生命情調和審美趣味,歸有光、袁宏道 為代表作家
(E) 《儒林外史》、《紅樓夢》、《聊齋誌異》皆為章回小說,對八股取士的科舉制度 均有所批判


6(A).

25-27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5-27題。 西方的傳統戲劇多透過具象而逼真的動作與場景,才能達成對真實的模擬與再現。 而中國戲曲的舞臺時空,卻是要以抽象化的象徵手法「虛擬」實境,從服裝、道具、舞 臺裝置到人物塑造,都是一以貫之的虛實相生,讓「心境」永遠比「物境」重要,「情 境」比「環境」重要,「意境」比「實境」重要。故而《牡丹亭》的寫景傳情、依心取 境的美學形式,本身就是「虛構」大於「現實」,包括舞臺設計、服飾道具,也包括演 員的唱作念打。因此演員的年齡與角色的年齡,就有更為流動開放的虛擬表現空間,年 齡不再是單點直線的真實數字,反倒是多點如星群散布的生命樣態,「心境」、「情境」 與「意境」的交疊組合。 看老演員「虛擬」杜麗娘才真是難得,老則老矣,神韻動人,比看年輕演員演出的 「懷春慕色之情」,更讓人動容。對年輕的演員而言,她們的青春不是夢而是現實,只 有對生理年齡不再年輕的演員而言,她們的青春才是夢,是綺夢迷夢春夢,一場虛實難 分、惺忪難醒、纏綿難捨的遊園驚夢。杜麗娘的一縷幽魂附在她們身上,像是前世今生 的輪迴與翻轉,讓她們的表演具有層次。小兒女的青澀嬌態疊印在成熟風華的唱腔與身 段上,她們是女人與女孩的綜合體。時間不再是線性,青春總不曾消逝,只是悄悄折疊 進身體的記憶裡,呼之欲出。看她們的表演讓人覺得驚心動魄,不是因為歲月不饒人, 而是深深感念那藏在女人身體中的女孩,從來不曾死去。在《牡丹亭》中生而復死、死 而復生的,不僅只是愛情,更是青春。(改寫自張小虹〈我們都是青少年〉)
【題組】27. 上文以「我們都是青少年」作為篇名的理由,最可能是:
(A)老演員逝去的青春因杜麗娘而被喚醒,觀眾內心的青春悸動也甦醒過來
(B)舞臺時空虛實相生的效果,讓觀眾得以一代一代延續杜麗娘的青春綺夢
(C)《牡丹亭》的青春特質不分你我,可藉由戲劇的感染力開拓新的觀眾群
(D)《牡丹亭》藉杜麗娘還魂,召喚演員與觀眾靈魂裡不曾有過的青春情懷


7(C,D,E).

40. 國文課堂上,學生想嘗試從「詞」的文學知識解說:「五代之詞,止於嘲風弄月,懷土 傷離,節促情殷,辭纖韻美。入宋則由令化慢,由簡化繁,情不囿於燕私,辭不限於 綺語,上之可尋聖賢之名理,大之可發忠愛之熱忱。」下列解說,適當的是:
(A)五代詞以私情綺語擅場,宋代詞家不復纖辭美韻,崇尚思理,風格弘闊
(B)五代詞因篇幅短而合音節,宋代詞則因篇幅長而音節漸失,難於演唱
(C)李煜詞在亡國前多「嘲風弄月」,亡國後則多「懷土傷離」
(D)蘇軾的詞,可視為「情不囿於燕私,辭不限於綺語」的代表
(E)在辛棄疾的詞作中,可找到「大之可發忠愛之熱忱」的例子 臺城:宮禁所在地。 騎鯨:相傳鄭成功騎乘白鯨轉世。


8(B).

16-18為 題 組 。 閱 讀 下 文 , 回 答 16-18題 。
5e27ae5f6de82.jpg 
(乙)陸 游 是 一 位 高 壽 的 詩 人,注 重 養 生。他 主 張「 若 偶 食 一 物 多,則 當 減 一 物 以乘除之,如 湯 餅 稍 多,則 減 飯 」,又 認 為「 養 生 所 甚 惡,旨 酒 及 大 肉 」,提 倡「 食淡 百 味 足 」。不 過,陸 游 的 體 質 並 不 好,他 曾 提 到 自 己「 不 堪 酒 渴 兼 消 渴 」。古 人 所 說 的 消 渴,即 今 日 所 稱 的 糖 尿 病。陸 游 的 牙 齒 也 不 好,有〈 齲 齒 〉等 一百多首 與 牙 病 相 關 的 詩。其 實,血 糖 控 制 不 好 的 人,不 但 容 易 蛀 牙,也 會 增 加 牙 周 破壞的程度,陸 游 晚 年 詩 句「 一 齒 屢 搖 猶 決 肉 」、「 欲 墮 不 墮 齒 更 危 」,顯 示 他 可能 深 為 牙 周 病 所 苦。或 許 正 因 如 此,陸 游 特 別 喜 歡 吃 粥。他 在〈 薄 粥 〉詩 力 讚 食粥 能 讓「 饑 腸 且 免 轉 車 輪 」,又 於〈 食 粥 〉詩 說:「 世 人 個 個 學 長 年,不 晤 長 年 在 目 前。我 得 宛 丘 平 易 法,只 將 食 粥 致 神 仙 」。「 宛 丘 」即 蘇 門 四 學 士 之 一 的 張耒,寫 過 一 篇〈 粥 記 贈 潘 邠 老 〉,認 為 食 粥 可 以 延 年。據 說 陸 游 晚 年 起 床 後 第 一件 事 就 是 熬 粥,熬 好 後 喝 一 碗,再 睡 個 回 籠 覺,「 粥 在 腹 中,暖 而 宜 睡,天 下 第一 樂 也 」 。 ( 改 寫 自 譚健鍬 《 史 料 未 及 的 奪 命 內 幕 》 )
5e27ae9fb9adc.jpg

【題組】16. 依 據 資 料 甲 , 關 於 陸 游 的 煮 粥 祕 訣 , 下 列 敘 述 最 適 當 的 是 :
(A)煮 粥 時 間 長 短 , 依 序 為 地 黃 粥 > 烏 豆 粥 > 枸杞粥
(B)以 烏 豆 、 枸 杞 煮 粥 , 烏 豆 和 枸 杞 均 須 預 先 處 理 備 用
(C)以 地 黃 、 枸 杞 煮 粥 , 均 須 在 起 鍋 後 另 加 以 蜜 炒 製 的 配 料
(D)烏 豆 當 於 冷 水 時 與 米 同 煮 , 地 黃 則 須 待 水 沸 後 方 與 米 入 鍋


9(A).

26-28為 題 組 。 閱 讀 下 文 , 回 答 26-28題 。 5e27af9e752cd.jpg
【題組】28. 依 據 甲 文 觀 點 , 下 列 對 乙 、 丙 二 詩 的 解 讀 , 最 適 當 的 是 :
(A)乙 詩 藉 伊 尹 、 呂 望 興 王 之 功 , 投 射 個 人 期 望 君 臣 相 得 , 以 建 功 立 業 的 心 志
(B)丙 詩 藉 遙 望 西 都 , 懷 想 宮 闕 隨 王 朝 盛 衰 而 興 廢 , 揭 示 朝 代 興 衰 無 常 的 規 律
(C)乙 詩 詠 史 , 丙 詩 懷 古 , 均 透 過 對 歷 史 的 詮 釋 , 闡 述 遭 逢 明 君 盛 世 的 重 要 性
(D)二 詩 均 以 史 抒 情 , 乙 詩 寄 寓 民 胞 物 與 的 襟 懷 , 丙 詩 寄 寓 以 天 下 自 任 的 抱 負


10(D).

29-30為 題 組 。 閱 讀 下 文 , 回 答 29-30題 。 
        中 國 古 代 對 於 一 日 時 間 的 分 段 , 只 能 從 有 最 早 文 字 記 載 的 商 代 談 起 。 從 卜 辭 知 分 段 的 名 稱 雖 早 晚 稍 有 改 變,其 日 間 的 主 要 段 落 為:旦、大 采、大 食、日 中、 昃、小 食、小 采 或 暮 或 昏。重 要 的 定 點 都 是 以 太 陽 在 天 空 變 動 的 位 置 取 名 的。其 習 慣 一 直 保 持 到 漢 代 或 更 晚。太 陽 剛 從 地 平 線 升 起 來 的 時 候 為「 旦 」。甲 骨 文「 旦 」 字 作 太 陽 升 到 某 種 東 西 之 上 的 樣 子。與 金 文 字 形 相 比 較,它 或 許 表 示 剛 升 自 海 上 之 景,與 海 面 還 未 完 全 脫 離;或 象 太 陽 映 照 於 海 面 之 景。商 朝 人 發 源 於 東 方,對 於 海 上 早 晨 的 景 色 還 不 致 陌 生。次 一 階 段 是「 大 采 」。甲 骨 文 的 采 字 作 以 手 摘 取 樹 上 的 果 葉 之 狀。采 假 借 為 光 彩,大 采 就 是 太 陽 大 放 光 彩 的 時 候,是 太 陽 已 升 到 高 空,視 線 清 楚 的 時 候 了。不 久 就 要 吃 一 頓 豐 盛 的 早 飯,以 補 充 一 清 早 在 田 地 勞 動 所 消 耗 的 體 力 的 時 候,故 叫 做「 大 食 」。接 著 不 久 就 是「 日 中 」或「 中 日 」, 是 太 陽 高 懸 天 頂 的 中 午 時 段。這 個 時 間 過 了 便 是「 昃 」。甲 骨 文 的 昃 字,作 太 陽 把 人 照 得 有 斜 長 陰 影 之 狀。它 是 太 陽 開 始 西 下 的 時 候。過 後 是「 小 食 」, 這 時 會 吃 較 簡 單 的 下 午 飯。吃 完 飯,整 理 一 些 用 具,太 陽 也 已 西 下,光 彩 大 減,只 剩 微 光 浮 於 天 際,故 叫「 小 采 」,這 時 或 稱「 莫 」。甲 骨 文 莫 字 作 日 已 沒 入 林 中 之 意, 光 線 透 出 林 隙 已 甚 微 弱,「 莫 」後 來 被 借 用 為 否 定 詞,故 又 加 日 而 成「 暮 」字。 這 段 時 間 也 叫 作「 昏 」,甲 骨 文 的 昏 字 大 概 表 示 太 陽 已 降 到 人 身 高 以 下 的 高 度 之 狀 。 ( 改 寫 自 許 進 雄 《 中 國 古 代 社 會 ─文 字 與 人 類 學 的 透 視 》 )
5e27afe550fd4.jpg

【題組】30. 下 列 「 」 中 的 字 , 與 該 字 的 甲 骨 文 字 形 本 義 最 接 近 的 是 :
(A)( 項 脊 軒 ) 又 北 向 , 不 能 得 日 , 日 過 午 已 「 昏 」
(B)天 下 有 公 利 而 「 莫 」 或 興 之 , 有 公 害 而 莫 或 除 之
(C)俄 而 文 皇 來 , 精 「 采 」 驚 人 , 長 揖 就 坐 , 神 清 氣 朗
(D)臣 歷 觀 前 王 嗣 位 之 初 , 莫 不 躬 勤 庶 政 , 坐 以 待 「 旦 」


11(D).

31-32為題組 。 閱讀 甲、乙二文 , 回答31-32題 。  
甲、秦香蓮此時原本應該在公堂上的,只因剛才吉仔啼哭,慌忙下臺去了。金發伯眼看臺上沒有了秦香蓮,戲無法演下去,不由得怒火中燒,面向後臺大喝一聲:
「來人啊!傳秦香蓮!」
       不見動靜。只有鑼鼓有一搭沒一搭的敲著。隔了一會兒,又叫一次。王朝從後臺跑上來,挨近包大人,低聲說:「阿旺嫂帶伊的囝仔,去店仔吃冰!」
臺上的人都哭笑不得,大家看著臺下的觀眾,他們仍在那裡談得高興,根本不管臺上的事。秀潔隱約間好像聽到包大人一聲歎息,又好像沒有,鑼鼓聲把一切細微的聲息都壓下去了。
      只聽包大人有氣無力地傳下令來:「來人啊!將那陳世美搭在鍘口上!」聲音有些含糊,像喉裡有痰。於是秀潔便被推著搡著,往戲臺前方左角上走,她雖作勢掙扎,卻也顯出懶散。(洪醒夫〈散戲〉)

乙、正當客人們互相推讓間,余參軍長已經擁著蔣碧月走到胡琴那邊,然後打起丑腔叫道:「啟娘娘,這便是百花亭了。」
        蔣碧月雙手摀著嘴,笑得前俯後仰,兩隻腕上幾個扭花金鐲子,錚錚鏘鏘的抖響著。客人們都跟著喝采,胡琴便奏出了「貴妃醉酒」裡的四平調。蔣碧月身也不轉,面朝了客人便唱了起來。唱到過門的時候,余參軍長跑出去托了一個朱紅茶盤進來,上面擱了那隻金色的雞缸杯,一手撩了袍子,在蔣碧月跟前做了個半跪的姿勢,效那高力士叫道:「啟娘娘,奴婢敬酒。」
       蔣碧月果然裝了醉態,東歪西倒的做出了種種身段,一個臥魚彎下身去,用嘴將那隻酒杯啣了起來,然後又把杯子噹啷一聲擲到地上,唱出了兩句:「人生在世如春夢,且自開懷飲幾盅。」(白先勇〈遊園驚夢〉)

【題組】 31. 下 列 敘 述 , 最 符 合 以 上 二 文 故 事 內 容 的 是 :
(A)甲 文 中 , 帶 阿 旺 嫂 孩 子 去 吃 冰 的 秀 潔 最 後 還 是 被 推 回 舞 臺 , 繼 續 表 演
(B)乙 文 中 , 蔣 碧 月 不 情 願 的 被 飾 演 高 力 士 的 余 參 軍 長 推 上 舞 臺 扮 演 貴 妃
(C)戲 劇 演 出 時 , 甲 文 的 舞 臺 是 臨 時 搭 建 的 , 乙 文 則 是 在 設 備 豪 華 的 劇 院
(D)觀 看 演 出 時 , 甲 文 中 的 觀 眾 是 心 不 在 焉 , 乙 文 中 的 觀 眾 則 是 興 味 盎 然


12(B,D,E).

37. 關 於 下 文 , 適 當 的 解 說 是 : 蔣 子 曰:「 蚊 亦 知 夫 秦 與 清 乎 ? 暴 者 如 斯,而 未 嘗 安 也;受 虧 者 如 彼,而 卒 莫 不 興 也。蓋 將 自 其 暴 者 而 觀 之,則 其 位 曾 不 能 以 悠 久 也;自 其 受 虧 者 而 觀 之, 則 仁 與 義 皆 無 盡 也,而 又 何 悲 乎 ! 且 夫 天 地 之 間,人 各 有 權。茍 非 法 文 所 許,雖 一 毫 而 莫 侵。惟 無 額 之 給 俸,與 出 張 之 旅 費,爾 得 之 而 為 產,民 出 之 而 甘 心,取 之 無 抗,徵 之 不 拒,是 島 民 者 之 無 盡 藏 也,而 任 與 你 之 所 剝 削。」蚊 喜 而 笑,停 足 壁 上。更 夜 已 深,各 自 安 眠,相 與 枕 藉 乎 牢 中,不 知 東 方 之 既 白。( 蔣 渭 水〈 入 獄賦〉)
(A)套 用 蘇 軾 〈 赤 壁 賦 〉 句 型 , 並 襲 用 文 中 盛衰無常 的旨意
(B)以 秦 、 清 兩 朝 終 至 覆 滅 的 史 實 , 推 知 剝 削 人 民 的 執 政 者 不 能 久 存
(C)藉 受 虧 者 的 遭 遇 為 誡 , 指 出 人 民 若 一 味 姑 息 暴 政 , 不 足 憐 恤
(D)「 且 夫 天 地 之 間 , 人 各 有 權 」 意 謂 人 民 應 有 受 法 律 保 障 的 權 利
(E)「 任 與 你 之 所 剝 削 」 是 諷 刺 統 治 階 層 聚 斂 不 已 , 人 民 莫 可 奈 何


13(A).

8. 下文_____ 內最適合填入的詞語依序是:
 甲、上書陳事,起自戰國,逮於兩漢,風流彌廣。原其體度:攻人主之長短,_____之徒也;訐群臣之得失,訟訴之類也;陳國家之利害,_____之伍也;帶私情之與奪,_____之儔也。總此四塗,賈誠以求位,鬻言以干祿,或無絲毫之益,而有不省之困。(顏之推《顏氏家訓》)
 乙、大凡為文,須要有溫和敦厚之氣,_____告君文字,蓋尤不可無也。(吳訥《文章辨體序》)
 
(A)諫諍/對策/遊說/章疏
(B)諫諍/章疏/遊說/對策
(C)遊說/對策/諫諍/章疏
(D)遊說/諫諍/章疏/對策


14(D).

22-23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2-23題。
         臺北是我出生、成長,居住了三十年的地方,卻不是我的家。因為,比起臺北人,他們更喜歡叫我原住民。
        「 107-2-8號。」監考人員盯著我的族語准考證,「請坐到那邊第三臺電腦。」 捏 著准考證,我逐步邁向祖靈的召喚。這是一間新穎的電腦教室,日光燈照亮了每一個本該陰暗的角落。側身越過喃喃背誦族語的考生,他們大部分是孩子,稚嫩的臉龐,埋藏著對繁華都市的無限想像。其中少數幾位,是看起來不大適應電 腦設備的長輩,眼神中透露出一絲溫柔的倔強。雖然只是在七樓,___________ ,
         在這之前,我不曾在臺北遇過這麼多族人齊聚一堂,更從未在他們臉上看見如此戒慎恐懼的模樣。按監考人員指示,我坐入指定位置,左右張望,這所歷史悠久的女校,此刻被賦予傳承臺灣千年傳統文化的神聖使命,而呆坐在試場中心,戶籍設在臺北市的我,卻是整個歷史洪流中的盲點。
         「請檢查桌上貼紙,確認是你的位置。」我是否在正確的位置?成長過程中,常有人問我「妳從哪裡來?」若誠實回答臺北,總不免換來「我指的是妳──真正──從哪裡來?」配上自認與我心有靈犀的挑眉。無奈的是,這類拒絕接受真相的提問總以千變萬化的形式反覆出現──「妳什麼時候過年?我指的是──真正──的豐年祭。」或是「妳叫什麼名字?我指的是妳──真正──的名字。」
        「請戴上耳機測試麥克風,確認音量。」監考人員喚回我紛亂的思緒。
        「 Ciwas lalu mu. 」我小心翼翼托著麥克風,謹慎地咬字。Ci was 是我「真正」 的 名字──真正沒人稱呼的名字。(改寫自游以德〈族語認證〉)

【題組】23. 上文反覆提及「真正」一詞,關於此詞所表達的境況或心情,最不適當的敘述是:
(A)茫然於自己在歷史洪流中的存在位置,並展開對身分歸屬的叩問與追尋
(B)成長過程中,常因他人的刻板印象而被貼上制式標籤,區劃為不同族群
(C)「是我『真正』的名字」語帶無奈和自嘲,因自己真實的名字竟須由旁人認定
(D)呼應首段「不是我的家」,表達雖生於臺北,仍心繫祖靈,無法接受繁華都城


15(D).

26-28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26-28題。
 甲
         一般人不瞭解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關係,以為更改一兩個字不過是要文字順暢些或是漂亮些。其實更動了文字,就同時更動了思想情感,內容和形式是相隨而變的。例如韓愈在月夜裡聽賈島吟詩,有「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兩句,韓愈建議「敲」字為佳。這段文字因緣傳為美談,於今要把咬文嚼字的意思說得好聽一點,都說「推敲」。古今人也都讚賞「敲」字比「推」字下得好,其實這不僅是文字上的分別,同時也是意境上的分別。
        「推」固然顯得魯莽一點,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歸寺,門原來是他自己掩的,於今他「推」。他須自掩自推,足見寺裡只有他孤零零的一個和尚。在這冷寂的場合,他有興致出來步月,興盡而返,獨往獨來,自在無礙。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氣度。「敲」就顯得他拘禮些,也就顯得寺裡有人應門。他彷彿是乘月夜訪友,自己不甘寂寞,那寺裡假如不是熱鬧場合,至少也有些溫暖的人情。比較起來,「敲」的空氣沒有「推」那麼冷寂。就上句「鳥宿池邊樹」看來,「推」似乎比「敲」要調和些。「推」可以無聲,「敲」就不免剝啄有聲,驚起了宿鳥,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攪擾。
         所以我很懷疑韓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稱賞的那麼妥當。究竟哪一種意境是賈島當時在心裡玩索而要表現的,只有他自己知道。「推」字和「敲」字哪一個比較恰當,關鍵在於哪種境界是他當時所要說的且與全詩調和的。在文字上推敲,骨子裡是在思想情感上「推敲」。(改寫自朱光潛《談文學》)
 乙
          
王夫之《薑齋詩話》云:「『僧敲月下門』,只是妄想揣摩,如說他人夢。縱令形容酷似,何嘗毫髮關心?知然者,以其沉吟『推』、『敲』二字,就他作想也。若即景會心,則或推或敲,必居其一。因景因情,自然靈妙,何勞擬議哉?」王夫之以為詩中佳境,對詩人而言,不可「預擬」,初無定景,初非想得,否則,「只是措大燈窗下鑽故紙物事」,或者「妄想揣摩,如說他人夢了」。佳句乃當時情景,即詩人「即景會心」、「因景因情」時所拾得,「何勞擬議哉」?(改寫自蕭馳《聖道與詩心》)

【題組】28. 依據甲、乙二文,下列敘述最不適當的是:
(A)朱光潛強調文字上的斟酌與推敲,其實更動後表現的是不同的思想情感
(B)王夫之認為在文字上沉吟推敲,即使最終文辭巧妙,仍非出自真實情感
(C)朱光潛懷疑僧敲月下門未必比僧推月下門更好,王夫之則未做高下評判
(D)王夫之、朱光潛均認為推敲文字首重全詩情調一致,才能臻至自然靈妙


16(C).

33-34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33-34題。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雖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於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戰國策》)

【題組】34.下列敘述,最符合上文所欲表達觀點的是:
(A)前車之鑑,可以為師
(B)欲速不達,弄巧成拙
(C)緣木求魚,徒勞無功
(D)駑馬十駕,功在不舍


17(A).

5. 楊中偉(地址:臺中市東區新秀街11號)要寫信給他任職公司的副理陶青盈(地址:臺 北市南港區星光路22號),下圖橫式信封的書寫方式,符合今日規範的是:
61df9f34a6fc1.jpg
(A)
(B)
(C)
(D)



18(A).

9-11 為題組 
閱讀韓愈〈師說〉中甲、乙二段,回答 9-11 題。 
甲: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 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 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乙:聖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孔子曰: 「三人行,則必有我師」。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於弟子。聞道有先後,術業 有專攻,如是而已。

【題組】9. 下列對於上文文句的詮釋,最恰當的是:
(A)「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謂人皆不免有惑,故須從師以解惑
(B)「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謂無論少長均應學習師道
(C)「聖人無常師」,謂聖人的教育方法異於一般教師,因此能啟迪後進
(D)「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謂郯子等人的學生不如孔子弟子優秀


19(D).

17-20 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 17-20 題。 
       陶醉於田園的陶潛,是否曾為他決定隱居後悔過?是否有時候也想過另外一種生 活?清代以降的批評家已開始質疑陶潛作為一個隱士的「單純性」—詩人龔自珍就把 陶潛當成有經世抱負的豪傑之士,可與三國時代的諸葛亮相比擬:「陶潛酷似臥龍豪, 萬古潯陽松菊高。莫信詩人竟平淡,二分梁甫一分騷。」很顯然,龔自珍並沒有把陶潛 當作一個平淡的人。對龔氏及其同時代的人而言,陶潛代表了一個典型的知識分子,有 出仕的凌雲之志卻扼腕而棄之—因為生不逢時。 
       其實早在唐代,詩人杜甫便已經對陶潛作為一個恬然自樂的隱士形象提出質疑。杜 甫在其〈遣興〉一詩中說:「陶潛避俗翁,未必能達道。觀其著詩集,頗亦恨枯槁。」 學者李華認為杜甫所要傳遞的訊息是:「陶淵明雖然避俗,卻也未能免俗。何以知之? 因為從陶潛詩集來看,其中很有恨自己一生枯槁之意。」李華將杜甫詩中的「枯槁」解 作「窮困潦倒」是很有理由的,因為陶潛〈飲酒〉第十一首用了同一個詞來形容孔子得 意門生顏回的窘迫:「顏生稱為仁,榮公言有道。屢空不獲年,長飢至於老。雖留後世 名,一生亦枯槁……」。我們自然可以聯想到當杜甫試圖揭開清貧隱士陶潛的面具時, 實際上也是自我示現。浦起龍在評解杜甫〈遣興〉時,便指出:「嘲淵明,自嘲也。假 一淵明為本身象贊」。由此,也就解釋了為什麼杜甫詩作中一再提到陶潛。而實際上, 杜甫正是第一個將陶潛提升到文學經典地位的人。 
       然而在過去的數世紀內,批評家一直誤讀杜甫,或者可以說是對杜甫解讀陶潛的誤 讀。由於批評家常將「枯槁」解作「風格上的平淡」,自然而然會認定杜甫以其〈遣興〉 一詩來批評陶潛的詩風。這種誤解導致明代學者胡應麟在其《詩藪》中以為「子美之不 甚喜陶詩,而恨其枯槁也」。後來朱光潛也沿襲了胡應麟的說法。這一有趣的誤讀實例 證實了:經典化的作者總是處於不斷變化的流程中,是讀者反饋的產物。(改寫自孫康 宜〈揭開陶潛的面具〉)
61dfa0140e275.jpg

【題組】19. 依據上文,作者所不認同的前人論述是:
(A)杜甫對陶潛詩的詮釋
(B)龔自珍對陶潛的評論
(C)浦起龍對杜詩的詮釋
(D)胡應麟對杜甫的評論


20(B).

33-36為題組 
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隨著蔣勳低沉的嗓音,楊牧、黃春明、陳育虹等詩人一行行描繪島嶼的文字,緩緩 地在空白的投影背幕中浮現,如長軸畫般悠悠捲動。影像中因排版所產生的字句間距, 時而停頓,時而流暢,宛若詩人的呼吸與語氣,也如劇場中被舞者的移動所拉開又聚合 的空間。 
      在舞者身後流動蔓延的漢字,特別選用印刷體,而不再是「行草三部曲」中的書法。 改用印刷體,林懷民所在意的,已不是《行草》中永字八法的氣韻、《狂草》那不拘於 形的酣暢淋漓,而是空間—那在每一筆每一劃之間,直的、橫的、尖的、各式線條所 構成的空間。影像設計周東彥將筆劃之間的空間,變化、拆解,逐漸讓可辨的文字成為 非文字的抽象圖像,讓每個筆劃彷彿都有著獨立的意志。 
       字可以小如星辰,也會被放大到失真,好比那偌大的「麗」字吧,就如同一個巨人 倚坐在地板,從地面爬到背幕,當舞者昂揚地站在最上方「一」的末端,彷彿就站在凸 起的小丘陵瞭望遠方,那一刻,機械印刷的字體竟滲出山水文人畫的味道。在機械裡產 生「人」的有機,是林懷民的堅持。於是人景之間,總在《關於島嶼》裡相互映襯,有 著寧靜山水的悠遠,也存在山崩地裂的震懾:一個個文字落石從空中轟然墜落,舞者在 地面被擊沉、滾落與翻騰,文字與身體,成了被肢解的山林與肉塊,在山崩中一同碎解 成骸。 
       林懷民曾說:「正如文字不能取代舞蹈,舞蹈也不該受到文字意義的牽制。」然而 文字的魔障並不易走出。《白蛇傳》、《薪傳》之後,林懷民用了廿年,洗去文字所承 載的敘事性,讓身體從文句意義和角色故事的轉譯,轉變成墨色的濃淡、行筆的走勢與 氣韻的流轉。從字義到字意,林懷民開展了文字與身體之間多重層次的映照關係,卻也 始終將身體圍繞著「字」。身體在「行草三部曲」中無疑是物質性的,臺上的雲門舞者, 總是如雲如風如水如墨,而不見其七情六慾與生命故事,他們總是向內觀照,也鮮少對 望。 
       爾後,雲門又過了一輪歲月,經歷《花語》、《稻禾》、《微塵》數個舞作,而在 《關於島嶼》裡,出現了雲門少見的動作:舞者們將手牽起,一同踏著類似原住民舞蹈 的舞步;舞者們圍坐成半圈,圈內的兩人互視,其中一人衝向前去,兩人僅僅藉由軀幹 的互相抵禦,給予彼此重心移動;舞者們如獸般扭打;舞者們如常地行走。在這些動作 裡,舞者已不再是「行草三部曲」中的書法墨跡與行筆留痕,而滲出了「人」味,更準 確地說,是集體的「人」所構成的島民群像。 
       事實上,從林懷民對《微塵》的描述,便可窺見他對待身體的轉變:「你會發現這 裡頭沒有程式化的動作,我們不需要做雲手或馬步,因為整個傳統肢體的訓練已經變成 舞者身體裡的自然。」動作的解放讓舞者不再是字的化身,在《關於島嶼》裡,人與字, 已是兩個獨立的主體。(改寫自吳孟軒〈在文字山河間 舞動島民群像—林懷民與《關 於島嶼》〉,《PAR 表演藝術雜誌》2017.11)

【題組】34. 依據上文,符合《關於島嶼》這部舞作呈現形式的敘述是:(單選題,2分)
(A)楊牧、黃春明、陳育虹等人均以聲音參與演出
(B)書寫島嶼的文學作品,漸次投影在背景布幕上
(C)舞者藉畫軸的拉開與聚合,創造出空間的移動
(D)舞者的情慾歛藏不外顯,彼此之間亦極少互動


21(C).

4. 依據下列框內資訊,關於斯卡羅族的敘述,最適當的是:
61ee2185443b9.jpg
(A)漢人文化對傳統習俗造成強烈衝擊,導致族人避居外地
(B)低海拔地區的生活條件不良,使族人的向心力日益淡薄
(C)族人響應日人政策設校學日語,間接導致族群日趨式微
(D)大正六年,已有逾半戶數移住他鄉,且多遷居豬朥束社



22(D).
X


9-11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9-11題。
        記得小學四年級以前寫自己的名字是「楨」,導師說我是女生,應改成「嫃」,從此 我寫自己的名字都是「嫃」。直到高中入學被一位大嬸譏笑:「連自己的名字都寫錯。」 此生第一次翻看戶口名簿,果然是「媜」。 
        可惜因多次播遷,已無任何文件可以證明我的名字曾寫成「楨」與「嫃」。日前查詢 國小國中名冊,所留檔案皆是「媜」,戶政單位手抄戶籍登記簿上也是「媜」,並無改名 註記。 
        姓名乃標示「我是誰」之首端。「媜」字神祕莫測,《康熙字典》才找得到,讀音如 「爭」非「真」。折騰到十七歲,字寫對了,會念了,但不知是什麼意思。……大學時上 聲韻學,得知「媜」字確實念「爭」,義為「女字」,女子名字。撰聯名家張佛千先生曾 以我名為題賜下一聯:「文章高詣貴在簡,女子美字古曰媜。」蘊涵勉勵之意。女子美字, 既云女子有個美好的名字,又可衍義為寫得一手好字,再撮要假借為博得「文章美名」的 女子,誰云不宜。
        貞,會意字,甲骨文字形似一口寶鼎加上一支神杖「卜」形,相合而為:依據鼎內火 炙變化而察看神跡。遠古殷商,無事不占卜,貞人即卜人,卜者釋義需求正確、堅定,故 衍生貞定、堅貞、貞節之辭,所指皆是不可動搖的精神境界。《康熙字典》收有「媜」字, 自字面推想,从女从貞,寓意品德貞潔女子,然我更愛這麼想:一個善占卜的女巫。而「簡」 本是遠古用來書寫的狹長竹片,既簡且媜,一個聚精會神觀察大鼎內火炙變化再將占卜結 果寫在竹片上的女巫形象,躍然而出。(改寫自簡媜〈迷霧中,呼喚我的名字〉)

【題組】10. 依據上文,有關作者名字的敘述,最不符合 文意的是:
(A)作者初次翻看戶口名簿,才發現一直寫錯名字
(B)上高中前,作者一直將自己的名字寫成「嫃」
(C)作者不但曾將自己的名字寫錯,讀音也不正確
(D)相較於从女从貞的寓意,作者更喜愛女巫形象


23(B).

11. 右框中的六組詞語,前三組取自上文,後三組取自高中教材。其中畫底線的詞,位置都 在「數詞」與「名詞」之間。關於這些詞的用法,敘述最 一位大嬸 一手好字 適當的是: 61ee223777090.jpg 
(A)①② ③對於後面所接的名詞,能提供形貌的訊息 一口寶鼎 一桿稱仔
(B)①③④意思相當於「個」,其後皆為可數的名詞 
(C)除了②⑤ 外,其餘與後面的名詞間,均可加「的」 一船星輝 一碟茴香豆
(D)①③④⑤⑥ 若不出現,亦可清楚表達而不影響語意

24(A).

14-17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4-17題。 
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之異。學琴學詩均從所好,工書工畫各有專長,是故咳唾 珠玉,謫仙闢詩學之源;節奏鏗鏘,蔡女撰胡笳之拍,此皆不墮聰明,而有志竟成者也。 若夫銀鈎鐵畫,固屬難窺;儷白妃青,亦非易事。余因停機教子之餘,調藥助夫之暇, 竊慕管夫人之墨竹,紙 上生風;敢藉陶彭澤之黃花,圖中寫影。庶幾 秋姿不老,四座流 芬,得比勁節長垂,千 人共仰,竟率意而鴉塗,莫自知其鳩拙云爾!(張李德和〈畫菊 自序〉) 
茲就詞章論,世多訾女子之作,大抵裁紅刻翠,寫怨言情,千篇一律,不脫閨人口 吻者。予以為抒寫性情,本應各如其分,惟須推陳出新,不襲窠臼,尤貴格律雋雅,情 性真切,即為佳作。詩中之溫、李,詞中之周、柳,皆以柔豔擅長,男子且然,況於女 子寫其本色,亦復何妨?(呂碧城〈女界近況雜談〉)
                                                    呂 碧 城 ( 1883~ 1943), 被譽為近三百年來最後 一 位 女 詞人 。

【題組】14. 依據甲文,關於作者自述「莫自知其鳩拙云爾」的心態,最不可能 的是:
(A)無法預先了解後人對自己畫作的評價,也就不在意任何評論
(B)既然有志於丹青之道,總要努力以赴,愚拙與否便毋須介懷
(C)只能利用相夫教子以外的時間從事創作,故自婉言技巧尚拙
(D)以率意塗抹謙稱自己的畫作,凸顯想要創作的欲望非常強烈


25(D).

18-19為題組。閱讀下文,回答18-19題。
         周厲王使芮伯帥師伐戎,得良馬焉,將以獻於王。芮季曰:「不如捐之。王欲無厭, 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師歸而獻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獲為不止一馬,而皆求於子。子無 以應之,則將嘵於王,王必信之。是賈禍也。」弗聽,卒獻之。榮夷公果使有求焉,弗 得,遂譖諸王曰:「伯也隱。」王怒逐芮伯。君子謂芮伯亦有罪焉。爾知王之瀆貨而啟 之,芮伯之罪也。(劉基《郁離子‧獻馬》)

【題組】19. 依據上文,關於文中人物對獻馬的看法,敘述最適當的是:
(A)芮季和榮夷公相同,都想從芮伯那裡獲得一匹良馬
(B)榮夷公和周厲王相同,都認為芮伯不應只獻一匹馬
(C)榮夷公和君子相同,都認為芮伯隱藏了其他的良馬
(D)芮季和君子相同,都認為芮伯之舉使王想得更多馬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高中(學測,指考)◆國文-阿摩線上測驗

李裘莉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