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且擁有VIP』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阿摩:鼓勵和稱讚讓白痴變天才,批評和責備讓天才變白痴。
80
(3 分)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0 年 - 110 一般警察特種考試_四等_行政警察人員:犯罪學概要#101648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D).

1 蘇哲蘭(Sutherland)提出的差別接觸理論(Differential Association Theory) ,至今仍是犯罪學的著 名理論之一。此理論有兩個基本構造: 「犯罪學習的內容」及「犯罪學習的過程」下列關於此理論 的敘述,何者錯誤?
(A)犯罪行為的學習過程與其他行為的學習過程,涉及相同的心理過程
(B)犯罪學習的過程是經由與親密團體接觸而學習
(C)犯罪學習的內容,包括:犯罪的技巧、犯罪的動機、對犯罪的合理化技巧與態度
(D)犯罪學習的內容比犯罪學習的過程更加的重要


2(D).

2 桑普森(Sampson)及勞勃(Laub)將葛魯克夫婦(Gluecks)的研究資料進行重新分析,得出的 研究結果進而發展出「逐級年齡理論」 (Age-Graded Theory)。有關此理論,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認為犯罪的多寡與生命歷程中的社會鍵(social bonding)是無關的
(B)認為人類完全是被動的命運接受者,犯罪的持續與中止是受外在環境所決定
(C)認為犯罪行為的發展主要是受到生命早期的經驗所影響
(D)同意蓋佛森(Gottfredson)及赫胥(Hirschi)的觀點,認為社會控制與自我控制會影響個人犯罪 的可能性,但也認為有些生命事件會改變個人犯罪的可能性


3(A).
X


3 源自形象互動理論(Symbolic Interaction Theory)而衍生發展出的標籤理論(Labeling Theory), 與衝突理論(Conflict Theory)最相近的論點為何?
(A)著重在解釋「初級偏差行為」(Primary Deviance)之產生原因
(B)根本上否定有所謂「本質上為犯罪」之行為的存在,犯罪是一種社會建構(Social Construction) 的結果
(C)認為一個人受到法律追訴與制裁的可能性,與其種族、性別及社經地位無關
(D)認為犯罪之所以為犯罪行為,主要與行為的道德內涵有關


4(A).

4 有關犯罪學古典學派(Classical School of Criminology)主張的論點,下列何者錯誤?
(A)主張採用不定期刑制度
(B)主張從法律的觀點探討犯罪的定義
(C)主張罪刑均衡原則
(D)若為追求自我滿足而犯罪,則犯罪人應對其行為負道義上的責任


5(C).

5 在辛德蘭(Hindelang)等人提出之「生活方式暴露被害理論」 (A Lifestyle/Exposure Model of Personal Victimization),指出個人在社會的適應情形,會受下列何因素之影響?
(A)理性選擇
(B)社交接觸
(C)角色期望
(D)人口特性


6(B).

6 下列何者不屬於刑事司法「犯罪控制模式」(Crime Control Theory)之主張?
(A)刑事司法體系最重要的任務為保障社會大眾並壓制犯罪行為
(B)重視並保障犯罪嫌疑人的人權
(C)主張強化刑事司法行政的「效能」(Efficiency),亦即增加逮捕、起訴、審判的速度
(D)在刑事司法系統的過程中,被告被如同機械式裝配線的方式處理


7(A).

7 美國最早期的幫派研究者亞伯蘭斯基(Yablansky)認為,青少年幫派是一種「擬近團體」(Near Group),此種團體具有下列何種特色?
(A)對外在社區充滿敵意和攻擊傾向
(B)越是具有反社會人格的青少年,越可能是團體的邊際成員(marginal members)
(C)團體的目標很明確
(D)團體化的角色使每個人的情感需要獲得滿足


8(A).

8 常見之濫用藥物可依其藥理作用分為 3 類,下列配對何者錯誤?
(A)鴉片:中樞神經興奮劑
(B)大麻:中樞神經迷幻劑
(C)古柯鹼:中樞神經興奮劑
(D)海洛因:中樞神經抑制劑


9(D).

9 在目標導向之公共衛生犯罪預防模式(Public Health Model of Crime Prevention)中,請問下列何 者不屬於第二層次之犯罪預防策略?
(A)個人問題行為之早期識別與預測
(B)改善環境監控
(C)高犯罪區域之分析
(D)隔離與嚇阻


10(A).

10 克拉克(Clarke)及埃克(Eck)在 2003 年提出情境犯罪預防(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的 5 大原則及 25 項技術,下列有關情境犯罪預防原則與技術之配對,何者錯誤?
(A)提昇犯罪阻力:改善街道照明
(B)增加犯罪風險:加強職員及保全人員的巡邏
(C)減少犯罪刺激:立即修復遭破壞之物品或塗鴉
(D)移除犯罪藉口:改善圖書館的借書手續及規劃


11(A).
X


11 近年來,修復式司法(restorative justice)的概念漸漸受到重視,目前已被廣泛地應用在刑事司法 實務中。下列有關修復式司法的敘述,何者錯誤?
(A)強調社會(社區)要回復、加害者要回復、被害者也要回復的三贏策略
(B)被害人-加害人調解(Victim-Offender Meditation, VOM)會議最重要的內容,是確認加害者犯 罪的動機、方式及造成的損害
(C)修復式司法強調加/被害者的整合與復健
(D)修復式司法認為要回復因犯罪所造成的傷害,應以社會團體(如家庭社區等)為基礎,而非國家


12(C).

12 犯罪預測是指稱運用科學方法,蒐集被調查者的過去生活經歷相關資訊,進而以統計學技術加以 分析,找出犯罪的可能因子,請問下列何者不是累犯、再犯預測的概念?
(A)假釋再犯預測
(B)量刑預測
(C)早期非行少年預測
(D)緩刑觀護預測


13(D).

13 了解犯罪現況需透過統計、分析來找出各種因素並制定政策,而為了能夠獲得正確的犯罪統計資 料,犯罪學會使用許多犯罪統計方法,下列何者非犯罪統計常用的方法?
(A)被害調查
(B)官方犯罪統計
(C)自陳報告調查
(D)街頭訪問民調


14(C).

14 犯罪學雖然是近代的新興領域,而學者針對犯罪的社會現象與事實加以研究後成立的一門新學 問,從 18 世紀開始犯罪學領域的萌芽,經過 19、20 世紀的洗禮,一直到現今發展出各種不同的 犯罪學科,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 18 世紀開始進入實證研究學派的領域,強調事實證據,反對以哲學的方式來推論
(B)古典犯罪學派從 19 世紀的 Beccaria 與 Bentham 開始,以人道主義出發,主張罪刑法定原則
(C) 20 世紀開始進入犯罪學蓬勃發展的年代,除了古典與實證學派外,包括心理、社會以及科際整 合的學派雨後春筍般出現
(D)科際整合觀念的出現,是將過往的犯罪學理論拼湊而成的學派


15(D).

15 犯罪學除了犯罪理論、類型與成因的研究之外,對於刑事司法研究也是範疇之一,探討刑事司法 系統的功能以及運作成了犯罪學重要的課題,下列何者不是刑事司法系統的構成要素?
(A)警察體系
(B)法院體系
(C)矯正體系
(D)教育體系


16(A).

16 幫派屬於組織犯罪的一種,其滲入的方式可分為兩方面,一個為迎合社會大眾的非法需求,第二 則是針對合法行業的滲透與把持,下列何者不是我國不良幫派的組織型態?
(A)吆喝群聚而成的散沙型
(B)根據共同利益而組成的聚合型
(C)以某一特定地區為地盤的角頭型
(D)有固定入幫儀式、幫規、堂口結構的組織型


17(B).

17 新古典犯罪學派是針對古典犯罪學派的一種修正,用來排除執行法律的障礙。下列何者是新古典 犯罪學派的主要概念?
(A)犯罪是個人的自由意志,因此法律根據犯罪的嚴重性來加以判決
(B)接受環境可以影響個人意志的說法,對於部分責任能力者,懲罰應予以減輕
(C)個體是理性的,是追求快樂與自我利益的動物,因此初犯和累犯應接受相同的懲罰
(D)最有效的犯罪預防是足夠確定而迅速的懲戒,如此可以控制犯罪行為


18(B).
X


18 將理性選擇理論運用在犯罪預防是現今刑事司法政策的重要範疇,犯罪是理性思考後的結果,說 服潛在犯罪者犯罪會帶來痛苦、懲罰的不良後果,下列何者不是透過理性選擇理論而應用的犯罪 預防策略?
(A)修復式司法
(B)威嚇策略
(C)情境犯罪預防
(D)三振出局法案


19(D).

19 標籤理論(Labeling Theory)緣起於社會心理學之人際交流互動,也可稱之為互動理論,下列何者 對於標籤理論的敘述正確?
(A)強調犯罪是社會群體之間因為摩擦衝突而起,沒有利益衝突
(B)標籤理論強調初次犯罪的個體是因為標籤而產生
(C)標籤理論是建立在個體對於自己的感受與看法,與他人無關
(D)強調第一階段偏差行為的壞標籤,導致第二階段更嚴重的偏差行為,套上前科的烙印而陷入自 我認同犯罪人的角色


20(B).
X


20 Matza 和 Sykes 的中立化技術理論,強調青少年學習到一些技巧來中立化一些傳統價值觀,漂浮 在合法與非法行為之間,下列何者不是中立化技術理論的主要命題概念?
(A)否定自己效忠的團體,認為幫派或團體反而是造成他們涉入犯罪的關鍵因素
(B)認為自己是環境的受害者,行為受到外在環境所影響,否認需對其行為負責
(C)否定行為所造成的損害,不認為犯罪行為所造成的後果是損害
(D)不檢討自己的行為,反而責難那些責備他們的人,都是他們造成現在的後果


21(B).
X


21 無被害者犯罪的除罪化問題在社會上各有其擁護的學派,基於刑法謙抑或法益保護思想,某一犯 罪行為並未造成任何法益侵害或危險時,無明顯的法益保護存在,宜將其除罪化,下列何者較符 合除罪化的理由?
(A)基於自由主義觀點,個人對其身體意志思考有完全的自主權,法律無權干涉
(B)無被害者犯罪是被害者不願意報案而產生黑數,除罪化可降低犯罪黑數
(C)該犯罪行為造成刑事司法系統的負擔,除罪化後可提高其效率
(D)無被害者犯罪偵查較簡單,除罪化後不影響警方執法效能


22(C).

22 白領犯罪由美國犯罪學家 Sutherland 所提出,認為具有崇高社會地位者,在其職業活動過程中涉 及不法行為,是 20 世紀的重要犯罪類型之一,下列何者是屬於白領犯罪?
(A)公司管理階層為了拓展業務,大量聘僱短期工讀而不僱用正職人員
(B)公務員上班期間進行股票買賣、網路購物而怠忽職守
(C)公司財務不佳,透過股票內線交易、逃漏稅、惡性倒閉,使投資人血本無歸
(D)公司員工內部管理欠佳,員工以暴力相互鬥毆而導致傷害


23(D).

23 嚇阻也是犯罪預防的一環,Wilson 的矯正無效論,認為應該透過威嚇措施來進行犯罪預防,下列 那一項措施是應用威嚇理論而設立的?
(A)社區處遇與更生保護來降低犯罪率
(B)良善的環境規劃與設計來預防犯罪發生
(C)淨化媒體暴力與犯罪資訊,播報相關犯罪新聞與資訊,達到嚇阻的功能
(D)美國三振出局條款,三次重大犯罪將終生監禁不得假釋


24(B).

24 美國學者 Clarke 提出情境犯罪預防策略的犯罪預防模式,其具體的 25 項策略涵蓋了 5 大原則, 下列何者不是提升犯罪阻力的具體作為?
(A)強化標的物的安全及堅固,增加犯罪困難度使得標的物不易得手
(B)增加警察巡邏與保全,讓犯罪者認為阻力增加而不敢犯罪
(C)管制通道作為,增加身分辨識與障礙物的架設,都能夠減少犯罪人的侵害
(D)管控危險物品的購置管道,對於犯罪促進物進行控制,防止成為犯罪工具


25(A).

25 跨國犯罪被害以日常活動理論來加以分析,犯罪跨越國界的特性,使得空間與時間的要素更加重 要,被害者與這類新興犯罪型態的接觸管道和以往不同,下列何者符合日常活動理論的概念來加 以解釋跨國犯罪?
(A)犯罪管道從「實體管道」逐漸轉換成「電子管道」
(B)犯罪者不需透過當地的犯罪促進物就能夠進行跨國犯罪
(C)跨國犯罪透過新的管道進行犯罪活動,因為各國缺乏監控能力,才使得犯罪盛行
(D)跨國犯罪是透過個人來進行犯罪,隱密性高所以不容易察覺


【非選題】
一、日常活動理論(Routine Activity Theory)主要是以犯罪機會為建構中心 的犯罪理論,認為犯罪事件的產生是受到三個變項或要素的影響。試以 「問題分析三角圖」來分析犯罪事件產生的三要素,並進一步描述抑制此 三種要素的犯罪控制者(Crime Discouragers)。(25 分)

【非選題】
二、刑事司法體系的主要目標在保護社會民眾安全、維護社會秩序、預防犯罪 發生及妥善處理犯罪事件。但在達到這些目標或任務之刑事司法過程中, 卻存有「犯罪控制模式」、與「適法程序(Due Process)模式」等兩個互相 競爭與對立的模式。試分別描述此兩種刑事司法體系過程的模式。 (25 分)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10 年 - 110 一般警察特種考試_四等_行政警察人員:犯罪學概要#101648-阿摩線上測驗

Chen Vivi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