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統公告】頁面上方功能列及下方資訊全面更換新版,『舊用戶且擁有VIP』可再切回舊版。 前往查看
阿摩:成長的路上不是我有話要說,而是聽得懂、看得懂
3
(53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6 年 - 大同與小康#61823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X


1對於大同與小康一文的分析與深究,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本文主要係孔子對魯君暢論大同與小康之治的分別
(B)其論述的層面多從政治、經濟、社會等方面著眼,分別進行論述
(C)文體屬於論說文,卻以設問方式引發議論,並透過對話的方式進行
(D)三代之君雖稱英明,但只是一種小康之局。


2(C).
X


2大同與小康:「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意謂:
(A)聚富於國,防止私人壟斷
(B)物盡其用,人盡其才
(C)珍惜資源,謹身節用
(D)捨己為人,造福眾生。


3(C).
X


3「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這段文字的解釋,何者正確?
(A)「世及」是指官位升遷的方式
(B)「城郭溝池以為固」強調以城郭溝池作為抵禦外侮的憑藉
(C)句中的「大人」,係指有德者
(D)此句著重說明大同的政治制度。


4(C).
X


4「大同」為儒家政治之最高理想。下列文意,何者不符合儒家大同之治的理想?
(A)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
(B)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C)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D)仟陌交通,雞犬相聞…;黃髮垂髮,並怡然自樂


5(C).
X


5「仲尼之嘆,蓋嘆魯也」,意謂孔子嘆息魯國的:
(A)大道不施行
(B)祭禮不周備
(C)政治昏庸
(D)禮義不興作


6(C).
X


6下列何者描述了大同社會的政治制度?
(A)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B)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
(C)男有分,女有歸
(D)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


7(C).
X


7大同世界的社會制度為何?
(A)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
(B)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C)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
(D)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8(C).
X


8小康的政治制度,依禮記所述,應為下列何者?
(A)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
(B)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C)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D)各親其親,各子其子


9(C).
X


9就下列句中選出何者是大同社會的經濟制度?
(A)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B)貨不必藏於己,力不必為己
(C)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D)貨力為己


10(C).
X


10下列「與」字,何者與「仲尼與於蜡賓」的「與」,字義相同?
(A)「與」嬴而不助五國
(B)君子有三樂,王天下不「與」存焉
(C)夫子喟然嘆:吾「與」點也
(D)所欲「與」之聚之,所惡勿施爾


11(C).
X


11「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城以為固」意謂:
(A)國君以禮治天下,德政遍及四方
(B)政治天下為公,國防固若金湯
(C)以禪讓帝位為制度,以城郭溝城來抵禦外侮,鞏固政權
(D)以父子相傳,兄終弟及的制度,以城郭溝城來抵禦外侮,鞏固政權


12(C).
X


12下列「 」內的字,何者作動詞用?
(A)矜寡孤「獨」
(B)男有「分」,女有歸
(C)謀「用」是作
(D)以「賢」勇知


13(C).
X


13「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之「用」,義同於下列何者?
(A)不念舊惡,怨是 「用」希
(B)山徑之蹊間,介然 「用」之而成路
(C)何 「用」識夫婿,白馬從駿駒
(D)「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14(C).
X


14有關大同與小康的文義敘述,何者錯誤?
(A)「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意即「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B)「今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各親其親,各子其子」意謂小康之世,圖一己之私
(C)「以正君臣,以篤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婦」意謂以禮義修持人倫
(D)由此其「選也:透過這種方式選舉出來


15(C).
X


15孟子公孫丑上曰:「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後發,發而不中,不怨勝己者,反求諸己而已矣。」這段話的意義,與下列孔子言論契合的選項是:
(A)求仁而得仁,又何怨
(B)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D)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 (93學測)


16(C).
X


16斟酌下引王陽明尊經閣記的文字,填入最適合的選項: 「六經者非他,吾心之常道也。是故,□也者,志吾心之陰陽消息者也;書也者,志吾心之紀綱政事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歌詠性情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條理節文者也;□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春秋也者,志吾心之誠偽邪正者也。」
(A)易/詩/禮/樂
(B)易/樂/禮/詩   
(C)詩/禮/易/樂
(D)詩/樂/易/禮 (95學測)


17(C,E).
X


1下列「 」中的、字義,哪些兩兩相同?
(A)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仲尼「與」於蜡賓
(B)男有「分」,女有歸/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陸下之職「分」也
(C)本圖宦達,不「矜」名節/「矜」、寡、孤、獨
(D)仲尼之歎,「蓋」歎魯也/玉之言,「蓋」有諷焉
(E)「以」立田里,以賢知勇/「以」文會友,以友輔仁


18(A,B).
X


2大同與小康:「昔者,仲尼與於蜡賓,事畢,出游於觀之上,喟然而嘆----仲尼之嘆,蓋嘆魯也----言偃在側,曰:『君子何嘆?』」上引之文畫線處,下列說明哪些正確?
(A)「與」字音義同於「此則人之變也,而風何與焉」之「與」字
(B)蜡,音ㄓㄚˋ。「蜡賓」指歲末大祭的來賓
(C)「仲尼之歎」的原因,近似「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D)喟,音ㄎㄨㄟˋ。「喟然」指歎氣
(E)「君子」意義同於「君子學道則愛人;小人學道則易使也」之「君子」。


19(A,B).
X


3詞性活用在文章中是常見的一種方式。如「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前「親」字為動詞,後「親」字作名詞。下列選項「 」內的字詞,哪些在詞性用法上與上述相同?
(A)「親」「親」,仁也;敬長,義也
(B)既東「封」鄭,又欲肆其西「封」
(C)是故「勝」兵先「勝」而後求戰
(D)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檢
(E)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


20(A,B).
X


4有關「三禮」的說明,下列敘述哪些正確?
(A)現今所傳皆為古文經
(B)指的是周禮、儀禮、禮記
(C)三禮之中的禮記在漢代與詩、書、易、春秋合稱五經
(D)周禮本名周官,乃記述儒家理想官制之書
(E)儀禮所記多為禮儀規範,禮記以大同為政治最高的理想。


21(A,B).
X


5以下與禮記一書有關的說明,哪些正確?
(A)禮記為三禮之一,另外是指周禮與儀禮
(B)先秦與漢代儒家五經中的禮,指的是禮記一書
(C)禮記原是附於儀禮之後,由孔子弟子及其後學所記,為儒家禮治主義與人格教育之重要典籍
(D)原有131篇,漢代戴德選取其中49篇編纂為小戴禮,即為現在流傳的禮記
(E)與大學、中庸原為禮記中之兩篇,經南宋 朱熹選取,與論語、孟子合編為四書。


22(A,B).
X


6大同與小康:「刑仁講讓,示民有常」句中之「刑」字,意義同於下列何者?
(A)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B)「刑」'馬作誓,傳之子孫
(C)「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御於家邦
(D)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E) 愛敬盡於事親,而德教加於百姓,「刑」於四海,蓋天子之孝也


23(A,B).
X


7下列各思想家的政治理想敘述何者正確?
(A)「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孔子
(B)「尊王賤霸,以民為本」→孟子
(C)「鳴琴垂拱,不言而化」→歐陽脩
(D)「黃髮垂髻,並怡然自樂」→陶淵明
(E)「無為而治,反諸自然」→老子


24(A,B).
X


8下列有關「大同」與「小康」的比較,何者正確?
(A)前者尚道德,後者重禮治
(B)前者本諸良知,後者刻意修為
(C)大同之治以 「天下為公」為精神內涵,小康之治則是 「天下為家」
(D)儒家以禹湯文武之時,為政教修明的大同社會
(E)孔子曾身處大同社會,故現身說法,勉弟子應致力理想社會的追求


25(A,B).
X


9關於大同與小康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本文選自大戴禮記禮運篇
(B)記敘孔子感嘆魯國禮義衰廢,藉回答子張之問,暢論大同與小康之治的分別
(C)其中「天下為公」的大同社會,是儒家政治思想所標舉的最高境界
(D)「城郭溝池以為固,禮義以為紀」此屬小康之治
(E)「三代之英,丘末之逮也」乃孔子自謙其才德不及三代之菁英


26(A,B).
X


10下列關於小戴禮記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本不是經,在漢代認為是附於周禮的記
(B)其性質殆為儒家禮治主義與人格教育之重要典籍
(C)今本十三經中之禮記為大戴禮記
(D)學記、禮運、大學、中庸均為其中之名篇
(E)與周禮、儀禮合稱三禮


27(A,B).
X


11下列敘述,何者為小康之治?
(A)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B)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C)大人世及以為禮,城郭溝池以為固
(D)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E)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


28(A,B).

12下列有關大同與小康的字義的何者前後相同?
(A)「大人」世及以為禮/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
(B)謀用是作,而「兵」由此起」/朱林以下,輒啓「兵」戎
(C)「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本圖宦達,不「矜」名節
(D)「刑」仁講讓,示民有常/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E)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君子去仁,「惡」乎成名


29(A,B).
X


13古人為了說明君臣之間是彼此合作、相互依存的關係,便以「人的身體」為喻,透過人體各器官相依共存的必然性,揭示國君、臣民互信合作的必要性。下列文句,表達此一思想的選項是: (91指考)
(A)禮記緇衣:「民以君為心,君以民為體。」
(B)孟子離婁下:「君之視臣如手足,則臣視君如腹心。」
(C)論語子路:「苟正其身,於從政乎何有?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D)孟子離婁上:「諸侯不仁,不保社稷;卿大夫不仁,不保宗廟;士庶人不仁,不保四體。」
(E)荀子議兵:「臣之於君也,下之於上也,若子之事父,弟之事兄,若手臂之扞頭 目而覆胸腹也。」


30(A,B).
X


14如果我們把古代五經博士或經學專家請到現代社會,以其專業知識提供協助,就經書內容與職務作最適切組合的考量,下列安排適合的選項是:
(A)請「尚書」博士擔任駐外大使
(B)請「春秋」博士擔任國史館館長
(C)請「易經」博士擔任法務部部長
(D)請「儀禮」專家擔任警政署署長
(E)請「爾雅」專家擔任國語辭典編纂顧問 (93學測)


31(A,B).
X


15儒家認為一個人的外在行止不唯與其內在修養相符相應、相生相成,而是禮義之道的開端,所以儒家極重視外在行止的講求。下列文句表現儒家此種觀點的選項是:
(A)外貌斯須不莊不敬,而易慢之心人之矣
(B)禮義之始,在於正容體,齊顏色,順辭令
(C)學有所得,不必在談經論道間,當於行事動容周旋中禮者得之
(D)臨民之時,容止可觀,進退可度,語言和謹,處事安詳,則不失其禮體矣
(E)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 倍矣 (94學測)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06 年 - 大同與小康#61823-阿摩線上測驗

加油!!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