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錯題不打緊,重要是吸取教訓
20
(57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5 年 - 105 身心障礙特種考試_五等_一般行政、一般民政、人事行政、戶政、經建行政、錄事:法學大意#49950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A).
X


1 下列關於習慣法之敘述,何者錯誤:
(A)習慣法之成立,以有長期反覆慣行之客觀事實為必要
(B)在民事法領域,習慣法有優先於法理之效力
(C)習慣法之成立,以一般人在主觀上對該習慣產生法的確信為必要
(D)某地區的「事實上慣行」,凡符合公序良俗者,均為「習慣法」


2(A).
X


2 下列規定,何者不具有強行法性質?
(A)民法第 16 條:權利能力及行為能力,不得拋棄
(B)民法第 222 條:故意或重大過失之責任,不得預先免除
(C)民法第 817 條第 2 項:各共有人之應有部分不明者,推定其為均等
(D)民法第 985 條第 2 項:一人不得同時與二人以上結婚


3(A).
X


3 法規條文書寫方式,得依次區分為:
(A)款、項、目
(B)項、款、目
(C)項、目、款
(D)目、款、項


4(A).
X


4 中華民國 94 年 12 月 28 日制定公布之政府資訊公開法第 24 條規定:本法自公布日施行。據此,該法生 效日為:
(A)中華民國 94 年 12 月 28 日
(B)中華民國 94 年 12 月 29 日
(C)中華民國 94 年 12 月 30 日
(D)中華民國 94 年 12 月 31 日


5(A).
X


5 依中央法規標準法之規定,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法律之廢止,應經立法院通過,總統公布
(B)命令之廢止,由原發布機關或其上級機關為之
(C)法規定有施行期限者,期滿當然廢止
(D)法律定有施行期限,主管機關認為需要延長者,應於期限屆滿 1 個月前送立法院審議


6(A).

6 依地方制度法之規定,縣(市)規章性質上為:
(A)自治條例
(B)自治規則
(C)委辦規則
(D)自律規則


7(A).
X


7 下列法規,何者不能使用規程、規則、細則、辦法、綱要、標準或準則等名稱?
(A)授權命令
(B)自治條例
(C)自治規則
(D)委辦規則


8(A).

8 甲法規對乙法規所規定之同一事項而為特別規定者,其後乙法規修正者,應適用何法規?
(A)適用甲法規
(B)適用修正前之乙法規
(C)適用修正後之乙法規
(D)比較修正前後之乙法規規定,選擇適用對人民有利之法規


9(A).
X


9 一行為違反社會秩序維護法及其他行政法上義務規定而應處罰鍰者,應如何處罰?
(A)依社會秩序維護法之規定裁處罰鍰
(B)依其他行政法之規定裁處罰鍰
(C)依法定罰鍰額最高之規定裁處。但裁處之額度,不得低於各該規定之罰鍰最低額
(D)依社會維護法之規定裁處拘留,仍得再依其他行政法之規定受罰鍰之處罰


10(A).
X


10 「舉重以明輕」或「舉輕以明重」,屬於何種法律解釋之方法?
(A)文義解釋
(B)論理解釋
(C)歷史解釋
(D)目的解釋


11(A).
X


11 依行政罰法之規定,違反行政法上義務之行為人,於下列何種情形,得減輕處罰?
(A)行為非出於故意或過失者
(B)行為人未滿 14 歲者
(C)行為人不知法規者
(D)行為屬正當防衛行為者


12(A).
X


12 依行政罰法之規定,行為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應裁處罰鍰者,於何種情形,其罰鍰額度得不受法定罰鍰最高額之限制:
(A)行為人故意違反行政法上義務,其情節重大者
(B)行為人違反行政法上義務,致未受處罰之他人受有財產上利益者
(C)因違反行政法上義務所得之利益超過法定罰鍰最高額者
(D)行為人之行為同時觸犯刑事法律者


13(A).
X


13 主管機關調查某建築物後,認其有害公共安全,並對建築物所有人作成處分,命其「於合理期日內為適當之改善」。這樣的行政處分可能違反何種法律原則?
(A)比例原則
(B)信賴保護原則
(C)誠實信用原則
(D)行政行為內容明確性原則


14(A).
X


14 下列何者非行政訴訟法所採之暫時的權利保護制度?
(A)假扣押
(B)假處分
(C)假執行
(D)停止執行


15(A).
X


15 甲向主管機關申請津貼,被駁回後,其提起訴願,惟訴願亦遭駁回。若甲欲續行提起行政訴訟,則其應提起之行政訴訟為:
(A)撤銷訴訟
(B)確認訴訟
(C)課予義務訴訟
(D)一般給付訴訟


16(A).
X


16 中華民國憲法之主權歸屬,採取何種原則?
(A)國會主權原則
(B)國家主權原則
(C)總統主權原則
(D)國民主權原則


17(A).
X


17 在傳統所謂「特別權力關係」下,遭受免職處分之公務員,不得提起訴願或行政訴訟。此種概念,侵害 公務員下列何種權利?
(A)人身自由
(B)遷徙自由
(C)訴訟權
(D)財產權


18(A).
X


18 下列何種情形,審理案件中之法官,得裁定停止訴訟程序,聲請司法院解釋憲法?
(A)法官對於系爭案件中所適用之法規命令,確信其有牴觸憲法之疑義
(B)法官對於系爭案件中所適用之法律,確信其有牴觸憲法之疑義
(C)法官對於系爭案件中所適用之判例,確信其有牴觸憲法之疑義
(D)法官對於系爭案件中所適用之行政處分,確信其有違比例原則而違憲


19(A).

19 下列何者出境後,有權隨時進入中華民國自由地區,無須經許可?
(A)於臺灣地區設有住所而有戶籍之國民
(B)凡是持有中華民國護照僑居國外之國民
(C)經許可於臺灣地區永久居留之外國人
(D)經許可於臺灣地區長期居留之大陸地區人民


20(A).
X


20 下列何者非屬修改憲法之界限?
(A)國民主權原則
(B)權力分立原則
(C)總統直選原則
(D)民主共和國原則


21(A).

21 警察職權行使法第 3 條第 2 項規定:「警察行使職權已達成其目的,或依當時情形,認為目的無法達成 時,應依職權或因義務人、利害關係人之申請終止執行。」體現了何種行政法一般原則?
(A)比例原則
(B)平等原則
(C)明確性原則
(D)信賴保護原則


22(A).
X


22 下列有關法律保留原則之敘述,何者錯誤?
(A)給付行政領域,若影響重大之公共利益,則應有法律規定或法律具體之授權
(B)對人民課處罰鍰,應有法律具體明確授權,規範其構成要件與法律效果,方得為之
(C)限制人身自由之法律,其法律保留之標準較高
(D)行政機關之裁量標準,均應由法律明文規定


23(A).
X


23 行政機關作成一授益處分後,擬廢止或撤銷原處分。下列何種情形,當事人得主張信賴保護?
(A)原處分有「廢止權保留」之附款,而其廢止之原因與該附款合致
(B)原處分有瑕疵,且其瑕疵係因當事人於申請時提供不實之資料所致
(C)原處分之作成,係因當事人脅迫承辦人員所致
(D)原處分機關擬因公益原因而廢止原處分,但法規並無得廢止之規定,原處分亦無相關之附款


24(A).

24 主管機關科處汽車排放廢氣之罰鍰,下列何者有裁量濫用之虞?
(A)因國家財政不足,遂決定對違法者一律科處最高額罰鍰
(B)對違反標準程度嚴重者,科處較高額之罰鍰
(C)對違反標準超過三次者,科處最高額之罰鍰
(D)對違反標準程度極輕微,且為首次被查處者,科處最低額之罰鍰


25(A).
X


25 行政機關就該管行政程序如何注意當事人之利益?
(A)僅須注意對機關執法有利之事項,對當事人有利之情形應由當事人自行舉證
(B)為保障人民權利,僅能注意對當事人有利之事實
(C)應於當事人有利及不利之情形,一律注意
(D)應僅注意當事人申請調查之事項


26(A).
X


26 甲將 A 車以 2000 元賣給乙,乙尚未支付價金予甲,甲亦未交付該車給乙。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乙何時取得 A 車的所有權,端視於乙給付價金予甲的時點
(B)乙取得 A 車的所有權
(C)甲為 A 車的所有權人
(D)甲為 A 車的所有權人,但甲對 A 車的支配管領行為應得乙的同意


27(A).

27 甲出售 A 車給乙,嗣後甲受監護宣告,而在其意識清醒時燒毀 A 車,以致無法交付 A 車與乙,甲是否負債務不履行責任,應視下列何種能力而定?
(A)識別能力
(B)行為能力
(C)權利能力
(D)程序能力


28(A).
X


28 甲和乙在修剪花木契約中約定,由乙負責使丙為甲修剪花草。若丙不為給付時,法律效果如何?
(A)甲和乙間的契約無效
(B)丙對甲應負損害賠償責任
(C)甲和乙間的契約效力未定
(D)乙應對甲負損害賠償責任


29(A).
X


29 下列何者為「社團法人中華民國勞動力發展協會」的最高意思決定機關?
(A)董事會
(B)監察人
(C)主事務所所在地之主管機關
(D)社員總會


30(A).

30 甲受輔助宣告後,乙無償給予甲吉他一把,甲允受之,此法律行為的效力如何?
(A)有效
(B)無效
(C)效力未定
(D)得撤銷


31(A).
X


31 有關連帶債務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連帶債務是因當事人之明示意思表示或依法律之規定而成立者
(B)債權人僅得對全體債務人請求全部之給付
(C)連帶債務未全部清償前,全體債務人仍負連帶責任
(D)債務人中一人對債權人為清償,他債務人亦同免責任


32(A).

32 有關代物清償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代物清償為要式契約
(B)代物清償為要物契約
(C)代物清償是一種消滅債之方法
(D)代物清償為有償契約


33(A).
X


33 甲將存款 100 萬元借予乙買屋,約定 1 年後乙返還 100 萬元給甲。甲和乙間係成立何種契約?
(A)使用借貸契約
(B)租賃契約
(C)消費借貸契約
(D)委任契約


34(A).
X


34 甲誤取乙的油漆,漆在丙房屋的牆壁上,則油漆所有權應歸屬何人?
(A)甲
(B)乙
(C)丙
(D)乙丙共有


35(A).
X


35 2016年,甲男在 20 歲時和當時 17 歲的乙女結婚,有舉辦公開盛大婚禮,並訂立結婚證書,且有 2 個證人簽名,但未向戶政機關辦理結婚登記,此結婚之效力如何?
(A)有效
(B)無效
(C)效力未定
(D)得撤銷 


36(A).
X


36 第三人就他人間已繫屬於法院之訴訟,為保護自己法律上利益,加入他人間之訴訟程序,稱為:
(A)訴訟輔佐
(B)共同訴訟
(C)訴訟告知
(D)訴訟參加


37(A).
X


37 關於當事人能力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有權利能力者,有當事人能力
(B)胎兒,關於可享受之利益與應負擔之義務,有當事人能力
(C)非法人團體,設有代表人或管理人,有當事人能力
(D)中央或地方機關有當事人能力


38(A).
X


38 依民事訴訟法之規定,關於訴訟代理人之敘述,何者正確?
(A)訴訟代理人限於律師方得為之
(B)訴訟代理人受當事人之普通委任,即得代理當事人為訴訟上和解
(C)訴訟代理人有 2 人以上者,不得各自單獨代理當事人
(D)訴訟代理權,不因本人死亡而消滅


39(A).
X


39 刑法分則中以「明知」為犯罪之主觀不法構成要件者,屬於下列何種故意?
(A)概括故意
(B)擇一故意
(C)直接故意
(D)間接故意


40(A).
X


40 下列何者行為非屬阻卻違法事由?
(A)正當防衛行為
(B)緊急避難行為
(C)依法令之行為
(D)公務員凡是依上級命令之任何職務行為


41(A).

41 下列關於刑法第 15 條不純正不作為犯之敘述,何者錯誤?
(A)法律規定一定之作為義務,行為人單純違反義務,即構成犯罪
(B)對於犯罪結果之發生,法律上有防止義務而不防止者,即構成犯罪
(C)因自己行為致有發生一定結果之危險者,負防止其發生之義務,違反者,即構成犯罪
(D)基於契約而自願承擔刑法上的作為義務,違反者,即構成犯罪


42(A).
X


42 行為人預先因故意招致精神障礙狀態,以遂行其所欲實施之犯罪,其應負之責任,下列何者正確?
(A)不罰
(B)減刑
(C)仍須依法處罰
(D)免刑


43(A).
X


43 證據之證明力法院依職權自由判斷,但應受到經驗法則及論理法則之限制,該項證據法原則稱之為:
(A)無罪推定原則
(B)證據裁判原則
(C)自由心證原則
(D)嚴格證明原則


44(A).
X


44 刑事訴訟法規定被告有緘默權,被告基於不自證己罪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無供述之義務
(B)無真實陳述之義務
(C)不負自證己罪之責任
(D)無對被訴事實指出有利證明之權利


45(A).
X


45 司法機關人員非經法院決定,不得對人民實施羈押之強制處分,主要是基於下列何種原則之重要規定?
(A)比例原則
(B)法律保留原則
(C)明確性原則
(D)職權原則


46(A).

46 公務員收受賄賂構成受賄罪,必然須有行賄之人才能完成犯罪,此二者的互動關係,學理稱之為:
(A)對向犯
(B)聚眾犯
(C)結合犯
(D)加重結果犯


47(A).
X


47 下列敘述何者非屬刑法第 213 條公務員登載不實罪之構成要件?
(A)客體是公文書
(B)不實登載足以生損害於他人
(C)公文書為公務員職務上所掌管的文書
(D)公文內容為機關內部的業務所做成的報告


48(A).
X


48 公務員縱放依法逮捕拘禁人罪所指「依法逮捕拘禁之人」,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依社會秩序維護法拘留之人
(B)依刑事訴訟法交保在外之人
(C)依行政執行法管束之人
(D)依強制執行法管收之人


49(A).
X


49 公務員甲承辦工程招標事務,洩漏底標,使廠商順利得標,試問甲之行為成立何罪?
(A)洩漏國防秘密罪
(B)洩漏國防以外秘密罪
(C)洩漏業務上知悉他人秘密罪
(D)洩漏職務上工商秘密罪


50(A).
X


50 貪污治罪條例關於公務員圖利罪要件中,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公務員對於非主管之事務圖利
(B)公務員明知所圖之利益違背法律
(C)公務員利用身分圖自己不法利益之行為
(D)不問自己或他人實際上有無獲得利益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05 年 - 105 身心障礙特種考試_五等_一般行政、一般民政、人事行政、戶政、經建行政、錄事:法學大意#49950-阿摩線上測驗

傅鑫雯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2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