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只要有信心,就沒有過不了的橋
92
(7 分49 秒)
1(D).

1 下列有關犯罪學與刑事司法之論述,何者錯誤?
(A)犯罪學主要在探討社會上犯罪的本質、數量及發生的原因
(B)刑事司法是在探討處理犯罪和偏差行為之社會控制機構的功能與運作
(C)刑事司法犯罪控制模式其目標強調鎮壓犯罪其結果如生產裝配線強調效能
(D)刑事司法機構必須了解犯罪學如何運作及對犯罪和犯罪人的影響


2(C).

7 有些學者以心理分析觀點來探討犯罪行為的發生。下列有關心理分析理論的敘述,何者正確?
(A)本我(id)是人格最原始的部分,依循現實原則(reality principle)而運作
(B)佛洛伊德(Freud)主要以「前意識」(preconscious)來解釋犯罪
(C)心理分析理論認為具攻擊性、受到挫折的犯罪人,是早期不愉快生活經驗的一種結果
(D)佛洛伊德認為潛伏期(Latency Stage)及兩性期(Genital Stage)是影響人格發展最重要的時期


3(B).

11 下列有關理性選擇理論之論述,何者錯誤?
(A)犯罪利益大於逮捕之危險性×刑度會導致犯罪
(B)刑事政策上會提出刑事司法的犯罪鎮壓模式及事後犯罪預防模式
(C)刑事司法的犯罪鎮壓模式刑罰威嚇效果很難證明
(D)理性選擇理論之再抬頭促成犯罪預防論之重視


4(A).

12 下列有關環境犯罪學之論述,何者錯誤?
(A)研究重點強調對原因論的理解
(B)探求犯罪預防對策之一種犯罪學觀點
(C)著重於犯罪情境中分析犯罪行為  
(D) Brantingham夫婦是主張環境犯罪學的重要學者


5(D).

15 達倫道夫(Dahrendolf)的理論,在當代衝突理論中甚具代表性。下列敘述,何者最適合說明其論點?
(A)達倫道夫將其對權力、社會及犯罪的概念彙整,提出六個原理來說明犯罪的社會事實(the social reality of crime)
(B)強調團體間權力的衝突是犯罪問題的核心,沒有一個人在本質上是犯罪的,犯罪的定義是由權勢階級 加以界定
(C)主張以「正常的對立」(normal antagonisms)及社會內團體的衝突來解釋犯罪發生的成因,較優勢的 團體會影響立法而保護其既得利益
(D)認為社會是一種「強迫性之協調結合」(imperatively coordinated association);亦即,社會是由各種利 益相衝突的團體所構成,彼此間被強迫地集合在一起


6(D).

18 下列有關毒品犯罪或藥物濫用的敘述,何者正確?
(A)在近幾年來,毒品犯罪累再犯之比例逐年降低
(B)根據毒品危害防制條例之規定,毒品依其成癮性、取得性及社會危害性,可以分成四級
(C)MDMA,俗稱亞當、忘我、狂喜或快樂丸,是一種中樞神經興奮劑,藥理作用及結構與古柯鹼類似
(D)學者穆斯那(Muisner)採用科際整合之「生物心理社會模式」(bio-psychosocial model)來詮釋藥物濫 用的問題,強調心理發展、家庭功能及同儕關係是藥物濫用的三個重要因素


7(B).

19 白領犯罪是具有「身分」及「地位」的犯罪型態。下列有關白領犯罪的敘述,何者正確?
(A)白領犯罪通常吸引媒體的高度報導,因此犯罪黑數不高
(B)「白領犯罪」一詞是蘇哲蘭(Sutherland)所創,係指「高階層和受人尊敬的人,在其職業活動過程中 的違法行為」
(C)具體性、不可透視性、複雜性等為白領犯罪的特性
(D)白領犯罪所造成的損害,主要是經濟的損失,對社會的影響不大 


8(D).

20 近年來,無被害者犯罪在犯罪學的研究上相當受到重視。下列有關無被害者犯罪的敘述,何者錯誤?
(A)無被害者犯罪行為常會面臨法律與道德的兩難狀況
(B)標籤理論(labeling theory)對於無被害者犯罪的除罪化(de-criminalization)的發展,有著深遠的影響
(C)無被害者犯罪的除罪化主要是奠基於刑法謙抑或法益保護思想而來
(D)由於社會環境的不同,英美採取不同的賭博合法化模式。英國將賭博合法化當成政府稅收的來源之一; 美國則將賭博合法化當成「解決社會問題」的工具


9(A).

22 修復式司法或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在 20 世紀末葉逐漸興起,並被廣泛應用在形式司法實務上。 下列有關修復式司法的敘述,何者正確?
(A)明恥整合理論(reintegrative shaming theory)及標籤理論(labeling theory)是奠定修復式司法發展的 基礎
(B)修復式司法認為應以法律觀點來看犯罪問題,犯罪是違反國家、法律的行為,是一個抽象的概念
(C)修復式司法強調加害者要回復、被害者也要回復的雙贏策略
(D)修復式司法適用於所有的犯罪類型


10(D).

24 學者布倫廷翰及佛司特(Brantingham and Faust)提出以目標為導向的「三級預防模式」,下列有關此模 式的敘述,何者錯誤?
(A)此模式參考公共衛生疾病預防模式(public health model of disease prevention),並應用於犯罪防治工 作上
(B)第一層次犯罪預防係指「找出提供犯罪機會以及促使犯罪發生之物理與社會環境因素,運用犯罪預防 策略,予以消除」
(C)第三層次犯罪預防主要針對真正的犯罪者,予以干預、進行矯治,避免再次犯罪
(D)針對犯罪區域的分析,以鎖定高犯罪區域的預防策略,屬於第一層次的犯罪預防策略


11(A).

1 涂爾幹(Durkheim)對於犯罪的概念影響了現代犯罪學的發展,以下有關涂爾幹對犯罪的概念描 述,何者錯誤?
(A)亂迷(anomie)係指個人手段亂迷的結果
(B)社會財富快速增加也會混淆個人對規範、道德和行為的概念,因而產生「繁榮的亂迷」
(C)在「有機性結合」(organic solidarity)的社會中,人們開始追求集體利益來滿足私人利益,一 方面相互依賴,另一方面在多元文化中卻產生亂迷狀態
(D)犯罪對於社會具有四項功能:決定並劃分道德的界線、強化團體的凝聚力、提供社會改革的原 動力及降低社會內部的緊張


12(B).

5 高佛森(Gottfredson)與赫胥(Hirschi)認為,低自我控制最根本的原因為:
(A)缺乏社會資源(lack social resources)
(B)不健全的育兒技術(inadequate parenting skills)
(C)社會鍵薄弱(weak social bond)
(D)偏差同儕影響(influence of delinquent peers)


13(A).
X


6 下列何者非瑪札和西克斯(Matza and Sykes)中立化理論中,青少年合理化自己違法行為所使用的技巧?
(A)責備被害者
(B)訴諸更高的忠誠
(C)接受偏差或違法行為之責任
(D)否定損害.


14(A).

8 根據雷蒙特(Lemert)的說法,下列何者指偏差或違法行為尚未被貼標籤,對行為人影響小,很 快就會被遺忘?
(A)初級偏差行為(primary deviance)
(B)次級偏差行為(secondary deviance)
(C)犯罪行為(criminal behavior)
(D)類標籤行為(label alike behavior)


15(C).

10 有關犯罪(偏差行為)與社經地位之描述,何者錯誤?
(A)國內官方犯罪統計顯示,犯罪嫌疑人的教育與職業以國高中、無職、非技術工所占比例最高
(B)自陳報告偏差行為統計與社經地位之間呈現不相關或弱相關
(C)官方犯罪統計與社經地位之間呈現高度正相關
(D)社經地位與官方犯罪統計及自陳報告偏差行為統計之間差異,是因為官方犯罪統計衡量較嚴重 之犯罪行為,而自陳報告偏差行為統計衡量的則是較輕微之偏差行為


16(A).

11 下列有關克勞渥與奧林(Cloward and Ohlin)所提倡之「差別機會理論」的描述,何者錯誤?
(A)差別機會理論結合墨爾頓(Merton)的緊張理論與米勒(Miller)的犯罪副文化理論,並加入 了機會與不同副文化的概念
(B)差別機會係指一個人雖有不同機會可以獲取成功,但也可以有不同的機會參與犯罪副文化
(C)退化犯罪副文化的成員,經常在尋求:飲酒、大麻、性、搖滾樂等刺激,也經常從事仲介色情、 販賣毒品與其他非暴力的犯罪行為
(D)犯罪副文化是訓練年輕人成為職業犯罪者的場所,年輕人在此學習犯罪所需的知識和技巧代號:


17(C).

12 有關雷格利與海威特(Regoli and Hewitt)所提出「差別壓迫理論」的敘述,何者錯誤?
(A)成年人對子女壓迫使其變成次級角色的力量,造成子女產生不適應與有問題的行為
(B)孩童被視為對現有秩序具有威脅,因此他們需要被控制,壞小孩則表現叛逆
(C)成年人為維持「社會道德觀」而加諸孩童的懲罰,可能會造成最大的壓迫力量
(D)成年人的壓迫導致孩童產生調適狀態,包括消極接受、不法強制力量的運用、同儕的操縱以及 報復


18(A).

14 下列有關赫胥(Hirschi)的社會控制理論之論述何者有誤?
(A)歸屬感(belonging)是赫胥(Hirschi)提出的四個社會鍵之一
(B)犯罪是人的本能
(C)當一個人擁有強的社會鍵時較不易犯罪
(D)不動的手是魔鬼的工作坊


19(A).

16 古典犯罪理論與實證學派的理論取向不同,有關這兩項理論的差異描述,何者錯誤?
(A)古典學派的理論建築在犯罪行為人之上;實證學派的理論則建築在犯罪行為之上
(B)古典學派主張採定期刑制度;實證學派則主張採不定期刑制度
(C)古典學派主張刑罰是刑事司法主要之目的;實證學派則主張矯治犯罪人是刑事司法主要之目的
(D)古典學派認為懲罰應以犯罪所造成的客觀損害為考慮的重心;實證學派認為懲罰的考慮,客觀 的損害並非重心


20(A).

19 傑佛利(Jeffery)提倡「社會疏離理論」,藉以說明犯罪的原因,有關這個理論的敘述,何者錯誤?
(A)企圖整合犯罪心理學與衝突理論,用以說明犯罪發生的原因
(B)社會中的社會互動,如果遇缺乏人際關係、愈隔閡疏離、愈沒有守望相助、愈沒有社會規範, 則犯罪發生率愈高
(C)都市貧民區的青少年犯罪率較高,乃因他們來自較下階層的社會經濟團體,且屬少數民族,有 嚴重的社會疏離感
(D)社會疏離分成三種型態:個人疏離、團體疏離以及法律疏離


21(C).

24 高佛森和赫胥(Gottfredson and Hirschi)宣稱他們的自我控制理論(Self-control theory)能解釋?
(A)只有暴力行為
(B)只有財產犯罪
(C)所有不同的犯罪行為
(D)資本社會中之暴力犯罪


22(C,D).

10 有關「白領犯罪」(White-collar Crime)之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係由 E. Sutherland 首度使用「白領犯罪」一詞
(B)相較於街頭犯罪,白領犯罪者大多具有穩定職業
(C)白領犯罪類型以公司法人犯罪為代表
(D)白領犯罪屬於文靜型犯罪,不會使用暴力手段 .


23(A).
X


12 有關少年犯罪相關理論的敘述,下列何者錯誤?
(A)瑪札(Matza)和西克斯(Sykes)的中立化理論主要在解釋年輕人如何學習到合理化犯罪的技術
(B)雪林(Sellin)認為青少年犯罪是低階層青少年不能藉著合法的手段,而達到中產階級的價值水平, 對其挫折反應的一種結果
(C)克勞渥和奧林(Cloward and Ohlin)主張不同機會結構接觸因素造成青少年犯罪行為的發生
(D)蕭氏和馬凱(Shaw and McKay)運用柏格斯(Burgess)的都市成長同心圓理論解釋芝加哥市的青 少年犯罪現象 


24(A).

14 美國犯罪學家康克林(John Conklin)根據他對麻州監獄 67 名強盜、搶奪犯罪人及 90 名被害者 訪問調查的結果,認為強盜、搶奪犯罪者可分成四大類型,下列何者不屬於其分類?
(A)衝動犯(Impulsive Robbers)
(B)專業犯(Professional Robbers)
(C)毒品犯(Addict Robbers)
(D)酗酒犯(Alcoholic Robbers)


25(D).

17 有關澳洲學者 John Braithwaite 提出修復式正義(Restorative Justice)的概念,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犯罪係侵害他人或社區的實質行為
(B)犯罪人被界定為恢復正義的重要角色
(C)社區扮演修復過程的催化角色
(D)犯罪人的罪責全由刑罰決定


快捷工具

今日錯題測驗-犯罪學-阿摩線上測驗

33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9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