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摩:與其讓青史成灰,不如讓青史留名。
88
(5 分30 秒)
模式:精熟測驗
科目:教甄◆課程與教學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26.依照蓋聶(R. Gagné)的學習條件論,下列有關內在學習歷程的敘述,何者正確?
(A)教師提醒學生注意本課各種修辭法及其差異,此為「期望」
(B)教師請學生回想過去所學的各種修辭法並加以比較,此為「選擇知覺」
(C)教師請學生將課文中各種修辭法整理成表格以比較並釐清其差異,此為「語意性編碼」
(D)教師問學生本課文中各種譬喻法的差異,並針對其回答給予回饋與鼓勵,此為「類化」


2(A).

19.教師社群在設計課程時,李老師認為學生會因學習經驗及其與情境的互動,而有各自適合的學習途徑,因此課程應該保留一些彈性與修改的可能性;吳老師認為課程設計 時應該考量每個學生最後都應學會的知能,因此應該設定一致的學習路徑以達成共同的學習目標。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李老師的課程設計屬於歷程模式
(B)吳老師的課程設計屬於情境模式
(C)李老師的課程觀點為課程即計畫
(D)吳老師的課程觀點為課程即經驗


3(C).

9.下列有關傳統試題分析的敘述,何者正確?
(A)試題難度愈高,鑑別度愈低
(B)試題鑑別度愈低,測驗效度愈低
(C)難度及鑑別度的估計屬於樣本依賴,並非固定不變
(D)某一試題的誘答選項,高分組學生的選答率高於低分組,則為優良試題


4(E).

27.位於機場附近的志航高職發展了航空器零件維修的學校本位課程,該校規劃採用 史鐵克(R. Stake)的「外貌模式」進行課程評鑑。下列哪項不是外貌模式所須蒐集的 評鑑資料?
(A)設計課程前,針對航空公司淘汰之可用資源的評估
(B)課程進行時,航空公司維修人員與學生的互動資料
(C)收集其他學校類似的課程方案並與本課程進行比較
(D)所實施的航空器維修實作模擬測驗及學生表現結果
(E)一律送分


5(C).

23.健康國中的社會領域評量,趙老師對七年一班採用選擇題的紙筆測驗,唐老師則對七年四班採用專題報告評量。下列對於兩位老師評量方式的描述,何者較為適切?
(A)趙老師的評量方式較適合程度高的同學
(B)唐老師的評量方式較適合程度低的同學
(C)唐老師的評量方式較容易出現評分的不一致
(D)趙老師的評量方式較能評估學生的批判思考能力


6(B).

21.黃老師想落實學生兼具知識、技能及情意等三面向的學習,他規劃在課堂上引導學生認識海洋的塑膠汙染源,並透過影片讓學生感受塑膠危害的嚴重性。黃老師可以再 增加下列何種學習活動?
(A)請學生舉例說明政府推動的減塑措施
(B)利用回收的寶特瓶製作日常生活物品
(C)比較各國海域所遭遇的塑膠汙染現況
(D)請推動減塑措施的業者來說明其作法


7(B).

18.國文老師指定學生閱讀一本少年小說。上課時,老師問美美:「這篇小說的情節和人物特性有什麼關聯?」美美滿臉疑惑。於是老師又問:「從故事的情節發展中, 你覺得主角有什麼特質?」國文老師使用的是下列哪一種提問策略?
(A)延伸
(B)提示
(C)釐清
(D)證明


8(B).

14.班級幹部草擬班級公約草稿,準備提交到次日的班會中議決,導師在一旁聆聽他們的討論。下列哪一位幹部的看法較不適切,需要導師給予建議?
(A)班長:屬於校規、例行事務或個人基本行為規範等項目,不需要列入班規
(B)風紀股長:重要的班規事項應該在不同條目中多次重複出現,以達到強調的效果
(C)副班長:班規是正式的規範,不要使用嬉鬧搞笑的文句呈現,同學才會重視與遵守
(D)學藝股長:班規應廣泛涵蓋同學的班級日常生活行為,但條目不宜過多,以 5 至 7條為佳


9(A).

4.何老師採用合作學習教學法以提高學習成效,將教材分成幾個不同的學習重點後, 先讓學生進行「專家小組」學習,再回原組進行「異質小組」學習。此一作法屬於 下列何種教學法?
(A)拼圖法Ⅱ
(B)團體探究法
(C)小組遊戲競賽法
(D)學生小組成就區分法


10(A).

1.高老師想了解九年級自編模擬考的「預測效度」如何,下列哪種效標最為理想?
(A)學生在會考的成績
(B)學生平時的作文成績
(C)學生前一次模擬考的成績
(D)學生在七年級時的智力測驗成績


11(A).

30.某次數學考試滿分為 50 分,傑倫考了 38 分,其百分等級是 86。傑倫此次考試的分數代表什麼意義?
(A)表示他勝過 86%的同學
(B)換算成第 86 個百分位數的分數是 76 分
(C)表示第 38 百分位數的原始分數是 86 分
(D)分數由高到低,他在 100 個人中排在第 86 名


12(B).

29.學校為因應課程轉型與變革召開課程發展委員會,四位老師分別提出對學校課程與 教學的不同主張。 黃老師:學校課程應強調讀寫算、基礎課程與選修課程。 戴老師:學校課程應重視學生需要和興趣,應包括學生活動、學校與社區間的活動。 王老師:課程應強調學習者轉化知識與問題解決的技能。 傅老師:課程應強調社會問題的探討及其解決方式。 下列敘述何者較為正確?
(A)黃老師的課程主張較偏向認知過程取向
(B)戴老師的課程主張較偏向自我實現取向
(C)王老師的課程主張較偏向社會重建取向
(D)傅老師的課程主張較偏向學術理性取向


13(A).
X


12.近年來真實評量愈來愈受到重視,下列何者不屬於真實評量?
(A)師資生修畢教育學分後,到國中進行教學實習
(B)學生為了準備丙級廚師證照,參加校內烹調大賽
(C)學生規劃園遊會攤位方案,並評估其成本與利潤
(D)學生觀看紐西蘭毛利族的戰舞,提出小組討論結果


14(B).

10.王老師為了要幫助學生深層理解,採用觀察-思考-發問法(O-T-Q)。在單元教學活動時, 王老師請學生觀察某地區年雨量統計圖,第三組報告其觀察的結果為夏季是雨量最 豐沛的月份。此時,王老師首先應以下列哪項問題引導學生?
(A)你們的分析是基於什麼觀點?
(B)你們的說法有什麼事實根據?
(C)你們認為這現象和什麼有關?
(D)你們認為這現象是如何形成?


15(C).

27.六福國中課程發展委員會核心小組的教師根據《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帶領全校教師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以凝聚共識。下列何者是核心小組教師身為課程領導者在發展學校本位課程時較適切的作為?
(A)核心教師身為學校課程發展的領頭羊,要貫徹核心小組的共同決議
(B)由核心小組教師設計學校課程計畫,再請全校教師研讀理解後落實
(C)向全校教師說明課程綱要的精神,並共同研議學校願景與課程目標
(D)提出核心小組決議後的學校課程架構,請教師依架構進行課程設計


16(B).

25.評分規準(rubrics)是許多教師用來評量學生實作表現的工具。建立評分規準的步驟,下列何種順序較為適切? 
甲、收集多樣的學生表現或作品樣本 
乙、針對各個表現面向,找出對應分數的表現或作品樣本,列出各分數等級的描述 
丙、把作品樣本分類到不同堆,並寫下分類的理由和特色 
丁、歸納出不同的表現面向 
戊、反覆觀察並修正評分規準
(A)甲乙丙丁戊
(B)甲丙丁乙戊
(C)甲丁乙丙戊
(D)甲丁丙乙戊


17(B).

17.王老師在公民課引導學生了解社區的農村人口變遷現象,進而請學生著手調查社區人口年齡分布與產業狀況,並提出「青農返鄉」的專題報告,且向鄉長提出書面建議。 這種課程設計取向最接近下列何者?
(A)學科取向
(B)社會取向
(C)科技取向
(D)專業取向


18(A).
X


4.陸老師在教導七年級數學「質因數分解」主題之前,先喚起學生在國小時學習因數的舊經驗後,再進行該主題的教學活動。此種教學方式符合下列哪一項學習原則?
(A)自動原則
(B)準備原則
(C)熟練原則
(D)時近原則


19(D).

1.吳老師設計了一套素養導向的反霸凌課程。下列有關反霸凌課程目標面向的對應,何者正確?
(A)培養學生對人性尊嚴的重視,屬於知識面向
(B)理解同學為什麼會被霸凌的原因,屬於態度面向
(C)培養學生扶助弱勢同學的責任心,屬於知識面向
(D)使用溝通策略終止霸凌者的行為,屬於技能面向


20(A).

26.課堂上阿嘉斷斷續續發出低鳴的狗叫聲「嗚..嗚..嗚…」,張老師剛開始忽視阿嘉的行為,並稱讚安靜上課的同學,於是阿嘉慢慢的停止這個令人討厭的聲音,張老師立即讚美他。下列何者是張老師使用的策略?
(A)區分增強法
(B)償付代價法
(C)過度矯正法
(D)系統減敏感法


21(B).

22.某中學因為學校運動會進場活動扮演納粹軍團而受到非議。活動前學生上網蒐尋並 研究納粹軍團的人物特色及軍事裝備,進場時扮演得栩栩如生。輿論認為學生的扮演 活動是以吹捧之姿歌頌納粹精神。若以多元文化的觀點修改活動內容及其目標,下列 哪一學習目標不須優先考量?
(A)能了解文化的多樣性
(B)能採取適當的社會行動
(C)能具備文化批判的能力
(D)能具備全球視野與關懷


22(C).

15.八年二班有 30 位學生,上學期的資訊成績沒有受到社經地位的影響。林老師在這次 段考中考了一題關於平板電腦操作的問題,在試題分析時,發現「高社經地位」學生 在此題的答對比率為「低社經地位」學生的三倍。該發現顯示此試題最可能有下列 何種問題?
(A)信度過低
(B)效度不足
(C)測驗偏差
(D)測驗誤用


23(D).

13.在研擬校本課程的自我評鑑時,李老師建議評鑑應考量原先設想的目標、先在因素、 實施過程及結果等階段的標準與實際表現是否符合,再據以修訂課程。李老師的主張 較屬於下列哪一種課程評鑑模式?
(A)感應模式
(B)目標模式
(C)寫實模式
(D)差距模式


24(C).

11.下列有關柏格曼(J. Bergmann)等人推動「翻轉教室」(flipped classroom)的敘述,何者錯誤?
(A)教師將授課內容預先錄製,並作為學生的家庭作業,在課前觀看
(B)翻轉教室較傳統課堂更容易讓學生學習自我控速、滿足學習需求
(C)教師在上課時,先根據影片進行講解,再讓學生討論並提出心得
(D)能縮短教師上課講解時間,增加學生討論的互動機會並深化學習


25(A).
X


29.高瞻中學規劃校訂課程時,針對未來人工智慧對於社會的影響,討論學校課程該如何因應此主題。以下為不同委員的意見: 
李老師:部訂課程已有科技領域,可以請科技領域教師強化此主題的內涵,毋須再增加額外的教學時間。 
高老師:這是新的主題,未來的發展和影響還不太確定,不宜放入正式課程中。 
石老師:從彈性學習課程中規劃一節課,讓科技領域的教師設計此主題的內涵。 
吳老師:採用跨領域的主題設計,每週一節課,由師生共同決定內容。 
根據上述的討論內容,下列何者不正確?
(A)李老師的觀點傾向於課程即學科
(B)高老師的課程理念傾向社會建構主義
(C)石老師的提議符合十二年國教課綱的規定
(D)吳老師的課程設計觀點較傾向過程模式的精神


快捷工具

精熟測驗 - 教甄◆課程與教學-阿摩線上測驗

呂宗洲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