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不要懷疑自己的方向,做就對了
2
(43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分科測驗試題:歷史#115817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B).

1. 新北市金瓜石的國際終戰和平紀念園區,立有一面紀念牆,上面刻有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拘 留在此的盟軍戰俘姓名與國籍。這些戰俘中,許多是紐西蘭及加拿大軍人。他們的國家並 未遭到日軍攻擊,卻仍參戰,其原因為何?
(A)受雇到海外作戰的傭兵
(B)由大英國協動員的軍隊
(C)反法西斯主義的志願軍
(D)聯合國維和部隊的成員


2(A).
X


2. 一部古代地理書描述某項大型公共工程:「西通河洛,南達江淮」,而中國東南地區「運漕 商旅,往來不絕」。現代學者引此來論證交通建設對國家之盛衰,地方之開發與民生之調 濟等,發揮莫大作用。上述地理書所指公共工程應是:
(A)秦漢的馳道
(B)隋唐的運河
(C)宋元的港埠
(D)明清的驛站


3( ).
X


3. 1604年,義大利籍耶穌會士諾比利抵達南亞某國。在傳教過程中,他打扮成當地苦行僧的 模樣,仿效其舉止。他學會一些當地語言,並以之撰寫書籍來詮釋基督教。他盡可能尊重 當地風俗,允許保留當地社會的習慣,如:束髮、裹紗、額記、淨禮等。諾比利這些作為 最可能的目的為何?
(A)執行羅馬教廷的傳教指示
(B)利用當地信仰詮釋基督教
(C)嚮往當地社會的風俗習慣
(D)吸收信徒的一種適應措施


4( ).
X


4. 一部中國醫學史的作者說明其撰書動機:本書目的在宣揚文化、提倡科學、整理國故、復 興民族;由神祇的醫學進而為實驗的醫學,由玄學的醫學進而為科學的醫學。依據上述, 可以推斷這部書最早的寫作年代可能在:
(A)1860年代,自強運動時期
(B)1900年代,戊戌變法之後
(C)1930年代,五四運動之後
(D)1960年代,文化大革命時


5( ).
X


5. 清代臺灣不同祖籍的移民之間常有對立,但有學者認為清中葉以後,臺灣鄉村的「某種場 所」負擔起整合鄉莊社會的任務,使臺灣漢人社會從傳統的祖籍分類意識中解放出來,在 新的移民環境建立新的社會秩序。以下哪種場所符合這位學者的主張?
(A)寺廟,移民透過共同信仰彼此認同
(B)縣衙,移民透過司法形成公民社會
(C)會館,移民透過同鄉組織互助合作
(D)書院,透過國民教育形成國家認同


6( ).
X


6. 右圖是1835年某地出版的一本語言教材,收錄有372個常用詞條,大多數來自英語,少數來自葡萄牙語、瑞典語、馬來語和印度語。這本書最可能 是供何地的商人學習外語之用?

(A)淡水
(B)上海
(C)廣州
(D)廈門



7( ).
X


7. 以下是一段有關古代希臘宗教的敘述:希臘人崇拜眾多神祇,他們向神尋求支持與忠告。 為了獲得諸神庇佑,他們經常以動物或農產品來祭祀,深信「我敬獻神,神也會回報予我」。 另一方面,宗教和城邦的政治生活息息相關,城邦許多節慶源自宗教習俗,而參與祭祀活 動強化了公民對城邦的認同感。根據前述,古希臘宗教的特色為:
(A)兼具公共性和功利性
(B)強調單一神祇的信仰
(C)具有嚴密的宗教組織
(D)以個人的救贖為目的


8( ).
X


8. 十八世紀末期,有些英國消費者在了解自己可能成為跨大西洋奴隸貿易的幫兇後,發起抵 制購買某種商品的運動,間接成為廢除奴隸買賣的推手。這項商品最可能是:
(A)稻米
(B)茶葉
(C)香料
(D)蔗糖


9( ).
X


9. 某一時期,臺灣總督府實施「輸出入品等臨時措置法」,進行統一管理貿易;其後,為實現 「生產力擴充五年計畫」,又嚴格管制臺灣的鋼鐵、機械、輕金屬等的製造、販賣。臺灣總 督府祭出這些政策的主要目的應是:
(A)防止臺灣人的武裝抗日活動,減少其武器供應
(B)避免臺灣工業化後與日本競爭,故控制其生產
(C)因應中日戰爭爆發,實施戰時體制的物資管制
(D)致力臺灣資本主義的開發,促進殖民地現代化


10( ).
X


10. 右圖是一幅明末的人像畫。這派畫家描繪人物的面容,個個躍然紙上,性格突出,儀態逼 真。他們對疏朗鬚髮的處理,面痣、雀斑質感的描繪刻畫入微;對老 人的龍鍾老態、雞皮鶴髮,更描寫得栩栩如生。這種畫法和傳統文人 畫以簡單寫意和勾勒線條為主的特色不同。這種轉變形成的背景為何?

(A)考證學風興起,講求實事求是
(B)命相風氣流行,重視面容細節
(C)商業社會出現,瀰漫現實精神
(D)西洋畫風影響,展現寫實技巧



11( ).
X


11. 1980年代香港發展為重要金融及證券交易中心,證券經紀人、保險掮客、商人與銀行家在 此聚集。他們十分活躍,與世界各地聯繫密切,討論匯率、指數等問題。這種情況與下列 何者最相關?
(A)中國改革開放,需透過香港取得資金
(B)倫敦經濟蕭條,金融中心轉移至香港
(C)九七大限將至,英國政府欲改造香港
(D)美中關係緊張,商人將資金撤往香港


12( ).
X


12. 歷史課堂上,老師要求學生以「某一場衝突」為主題作報告,學生根據探究主題找到兩則資料,都是淡水英國領事館周知在臺英國僑民的通告:
通告一:清朝官員同意重開基隆煤務局,但該官員表示,依目前基隆的情勢,可能無法立 即開始採礦作業。
通告二:本館頃接臺北同知諭令,希望勒束英僑,暫時勿到鄉下旅行,以策安全。從兩則資料內容判斷,「某一場衝突」最可能是指:
(A)鴉片戰爭
(B)英法聯軍
(C)中法戰爭
(D)甲午戰爭


13( ).
X


13. 學者描述某地區的歷史與人口結構發展:該地見證了華人的快速遷入。華人不見得都在礦 場或都市生活,許多人種稻、種菜,或者經營小橡膠園。外來人中還有來自印度與斯里蘭 卡的勞工,他們或為契約工人,或者擔任公務人員;也有來自蘇門答臘與爪哇的移民,但 比不上華人與印度人的增加。依據你的歷史知識,某地區最可能是:
(A)馬來半島
(B)澳大利亞
(C)美國加州
(D)非洲東部


14( ).
X


14. 一位歷史家討論第二次世界大戰對英國女權的影響:這次戰爭的經驗,證明女性在工作上取代男性是完全可能,現代科技使得純粹運用體力從事工業方面的工作,不像過去那麼重要。在此脈絡下,這位史家指出:如果說,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婦女獲得權利的象徵是 __(甲)__ 。那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婦女爭取權利的象徵乃是 __(乙)__ 。
(A)甲:投票權;乙:同工同酬權
(B)甲:離婚權;乙:子女撫養權
(C)甲:墮胎權;乙:身體自主權
(D)甲:工作權;乙:婦女參政權


15( ).
X


15. 神農是古代中國傳說中的三皇五帝之一,中國人奉為農神及藥神。十二世紀以後,神農信 仰隨商人、移民傳至日本,並在十七到十九世紀的德川時代達到高峰。神農受到醫師、藥 商、儒者的崇信,以及幕府將軍、地方藩主的支持,甚至被日本社會視為神道神祇與佛教 菩薩的化身。以下哪一論述最適合說明上述的歷史變遷?
(A)文化對立與衝突
(B)文化互動與轉化
(C)文化壓迫與接納
(D)文化殖民與反饋


16( ).
X


16. 一份明代中期江蘇的資料描述:湖鄉土地低窪,鄉人大多棄農而漁。譚姓兄弟填土耕作, 田地旁邊沿路種桃李果樹、汙澤地則種荸薺出售。他們購買數百個池塘養魚,池邊又養雞, 魚吃雞糞,長得肥美,待價而沽。譚家日漸富裕。這份資料可用於何種主題的研究?
(A)明代農村經濟與生態環境
(B)明代外來物種與移入擴散
(C)明代農民合作組織的調整
(D)明代土地賦役制度的改革


17( ).
X


17. 1554年,一位神聖羅馬帝國特使出使某地,途中報導見聞:「他們沒有時鐘標示時間…… 他們有一種報時人員,利用水鐘判斷時間。當天快破曉時,就從一座高塔放聲呼叫,為的 是敦促眾人前來祈禱,大老遠就聽得到。他們在日出和中午間重複這動作,中午再來一遍, 接下來是中午和日落之間,最後日落時再重複一次。」從報導內容判斷,這位特使最可能 是前往何處?
(A)巴黎
(B)馬德里
(C)威尼斯
(D)君士坦丁堡


18( ).
X


18. 某一時期,國家實施計畫經濟,介入經濟生產、資源分配與民生消費。政府發行各種票券, 以控管各種物資,如糧票、油票、布票、肉票、雞蛋票、鹽票等。消費者必須憑票至國營 商店購買所需貨品。這項政策延續數十年之久,其最可能是:
(A)太平天國時期,主張財產公有
(B)中日戰爭期間,政府管制物資
(C)政府遷臺初期,實施配給制度
(D)中共政權成立,實行經濟統制


19( ).
X


19. 從六世紀開始,拜占庭帝國境內出現有關「聖像」的爭論。反對聖像者斥之為偶像崇拜, 但支持者卻辯護說,那不是崇拜偶像,而是幫助不識字者了解基督教。然而,破壞聖像的 事例仍到處可見。730年時,拜占庭皇帝下令禁止使用聖像。此舉引發強烈抗議,羅馬教宗 也反對「聖像破壞」法令。我們應如何理解拜占庭帝國的聖像破壞運動?
(A)拜占庭帝國內,聖像使用爭議始於八世紀中葉
(B)拜占庭支持聖像者從功能性角度為聖像作辯護
(C)拜占庭帝國邀請羅馬教廷,裁斷內部宗教爭議
(D)羅馬教廷贊同偶像崇拜,故反對聖像破壞運動


20( ).
X


20. 某時期一份文書寫道:「百戶為里,五里為鄉,兩京及州縣之郭內分為坊,郊外為村」;「每 里置正一人,掌按比戶口,課植農桑,檢察非違,催驅賦役。在邑居者為坊,別置正一人, 掌坊門管鑰,督察姦非,並免其課役。」此文書的性質最可能是:
(A)秦漢的田律
(B)隋唐的戶令
(C)宋元的稅法
(D)明清的鄉約


21( ).
X


21. 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日本已經取得太平洋幾個群島,並設官管理,許多日本人移居該 地。例如原來屬於德國的馬紹爾群島、加洛林群島等。日本取得上述島嶼的背景最可能是:
(A)日本在牡丹社事件後,持續南進擴張勢力
(B)日俄戰爭後,俄國讓出太平洋的勢力範圍
(C)日本藉參加協約國陣營,占領德國殖民地
(D)日本為建立大東亞共榮圈,出兵南太平洋


22( ).
X


22. 一位史家說明:「十九世紀上半葉,普魯士一家最大的兵工廠需花費30年時間,才能生產足夠的槍支,給當時普魯士陸軍的32萬名士兵使用。到了1860年代,一家法國兵工廠能在短短四年內便生產出一百萬支槍。」此一變化來自:
(A)商業革命,兵工廠開拓龐大的槍支貿易市場
(B)軍事革命,兵工廠接受的槍支訂單大量增加
(C)科學革命,兵工廠中對槍支品質的要求提升
(D)工業革命,兵工廠使用規格化機器製造槍支


23( ).
X


23. 臺灣總督府委託學者編纂某書,內容共計四篇:第一篇〈荷蘭人時代的理蕃政策〉、第二 篇〈西班牙人的對蕃行為〉、第三篇〈鄭氏時代的理蕃措施〉、第四篇〈清政府時代的理蕃 措施〉,其中第四篇內容幾占全書的九成。根據這些篇名判斷,此書編纂的目的最可能是:
(A)探討漢民族在臺灣開拓的歷史脈絡
(B)分析漢人與臺灣原住民的族群關係
(C)提供殖民政府制訂原住民相關政策
(D)理解臺灣各族群的文化交流與異同


24( ).
X


24. 1853年,哈布斯堡王朝的奧地利帝國外長憂心忡忡警告:「根據這個原則來建新國家的主 張,是所有烏托邦計畫中最危險的。」「提出這樣的主張就是要與歷史斷絕關係。在歐洲 任何地區實行,將動搖堅固而有組織的國家秩序之基礎,顛覆和混亂歐洲大陸。」當時, 這位外長擔心的是:
(A)自由主義
(B)資本主義
(C)浪漫主義
(D)民族主義 。


25( ).
X


25-26為題組
◎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建立據點後,每年收益會隨著政治、貿易情勢的變化而有不 同。下表是1636-165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收益變化
64b9d2a7c1e6a.jpg


【題組】25. 根據上表,1646年前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獲利情況並不理想。當時,東印度公司的經 營遭遇哪個主要問題?
(A)沿岸缺乏港口的建設
(B)鄭芝龍的商業競爭
(C)島內漢人的強烈反抗
(D)公司本身人力不足


26( ).
X


【題組】26. 上表顯示,1646年以後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臺灣的「貿易收入」大幅增加,最可能與下列何 者有關?
(A)鹿皮、蔗糖生產
(B)鄭氏集團的合作
(C)海外船隻的關稅
(D)抽收移民人頭稅


27( ).
X


27-28為題組
◎ 右圖是中國某朝代不同時期的進士人數統計圖:
64b9d2e1d615c.jpg


【題組】27. 根據圖中不同地區第一期、第二期的進士人數比較,這張 圖反映的朝代是:
(A)唐
(B)宋
(C)元
(D)清


28( ).
X


【題組】28. 比較圖中第一期和第二期虛線以北、以南的人數差異,可以發現一個明顯趨勢。依據你的歷史知識,下列哪個概念 最足以解釋此發展趨勢?
(A)經濟重心的轉移
(B)政府政策的引導
(C)南北風土的差異
(D)科舉制度的改變


29( ).
X


29-30為題組
◎ 美國老羅斯福總統認為歷史是圍繞著海洋而展開的。他曾指出:「甲時代隨著美洲的發現而告消失,乙時代現在已處於發展頂峰,並將很快耗盡它所能支配的資源,而丙時代 註定將成為所有偉大時代中最偉大的時代,猶如一輪紅日正在噴薄而出。」

【題組】29. 題幹文字中,甲、乙、丙時代各應指:
(A)地中海、太平洋、大西洋
(B)地中海、印度洋、大西洋
(C)地中海、大西洋、太平洋
(D)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30( ).
X


【題組】30. 此一觀點影響到美國的外交政策,下列哪一事件最切合上述觀點的歷史發展脈絡?
(A)實踐門羅主義,禁止歐洲列強干涉美洲事務
(B)發動美西戰爭,打敗西班牙,以取得菲律賓
(C)參與第一次世界大戰,以阻止德國勢力擴大
(D)發動波斯灣戰爭,以控制波斯灣的石油供應


31( ).
X


31. 1878年,臺南一所教會發行一份〈光緒四年耶穌聖教堂臺灣禮拜單〉,右圖是其部分內容。這份禮拜單除了宣揚教義,而受到教會信徒重視外,還載有其他與日常生活相關的訊息,因此連非教徒也相當喜愛。根據圖 示內容推斷,下列哪些選項正確?

(A)這一所教會的傳教士應該是來自加拿大
(B)當時來臺傳教士的傳教常結合醫療行為
(C)教會對漢人與原住民採不同的傳教方式
(D)禮拜單標注二十四節氣是在地化的表現
(E)禮拜單有光緒紀年代表這教會屬於官方



32( ).
X


32. 兩漢時期,人民旅行時必須攜帶通行文件,證明已經完納賦役、未遭法庭傳喚、非屬在逃 罪犯,並交代旅行目的、交通工具。此外,尚須附上登錄旅行者姓名、縣里、爵級、年歲、 身高、所持物品等個人資料。文件先由旅行者所屬里的基層吏員驗證內容,再向鄉的主管 提出申請,鄉再呈報給縣。逐級審核通過後,發給旅行者,由旅行者所經官署一一查驗、 放行。根據這些敘述,漢帝國掌握人口動向仰賴的是:
(A)分工嚴明的地方行政組織
(B)記錄詳實的官方文件資料
(C)人民對漢帝國的絕對忠誠
(D)廣泛佈建線民網和監視站
(E)依法行政的鄉里基層吏員


33( ).
X


33. 1127年,低地國根特城的市民向統治者威廉伯爵提出要求:「伯爵大人,如果您想公正對 待您的市民,就不該橫徵暴斂,敵視我們;相反,應保護、善待我們。但您違反法律,違背誓言,未盡到免除捐稅、維持治安責任,未尊重市民的傳統權利。⋯⋯請您屈尊前往伊普爾,讓我們雙方貴族、教士和人民代表,和平聚會,慎重考慮,公正裁決。若他們認為 您仍可任伯爵,我們也贊同;如果他們認為您不守法紀和承諾,不適合繼續擔任,就請讓 位,讓我們另尋合適的人選。」伯爵否決市民請求,雙方遂訴諸武力,市民取得最後的勝利。這個事件反映的中世紀城市內部權力關係為何?
(A)威廉伯爵與根特市民的權力關係,建立在封建契約上面
(B)根特市民因為威廉伯爵違背其誓言,直接訴之武力解決
(C)根特市民起而捍衛固有特權,主要理據是維護封建傳統
(D)根特市民發展出民主政治,更換統治者乃是其天賦人權
(E)根特市民的作為,是中世紀城市獲取自治權的一種方式


34( ).
X


34. 以下是兩位史家描述穆罕默德死後的伊斯蘭世界:
資料甲:「穆罕默德沒有指定繼任者,內部因繼任者問題出現極大分歧。另外,許多新近接受伊斯蘭教的市鎮和貝都因部族都詆毀這一信仰,並重新宣布獨立,試圖擺脫 麥加的控制。」
資料乙:「先知去世後,穆斯林的領導者必須決定穆斯林共同體應採用何種模式。許多人以為不需建立一個『國家』,因這種政體在阿拉伯史無前例。有些人認為,每個部落團體應選出自己的宗教領袖……。又有些人認為穆罕默德原想要由姪子阿里接任,……但他太年輕,經驗也不足,因此阿布•巴克得到多數支持被選為先知的第一任哈里發。」
根據上述資料,可以推知新生的伊斯蘭世界情況如何?
(A)阿拉伯半島原是個統一、各族和諧共處的社會
(B)新生的伊斯蘭世界面臨嚴重的分裂與瓦解危機
(C)貝都因地方主義復活,挑戰伊斯蘭共同體權威
(D)穆罕默德的領導威信與可蘭經的權威受到質疑
(E)伊斯蘭領導者對共同體應採的形式有明確共識


35( ).
X


35-37為題組
◎ 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甲:一位戒嚴時期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回憶錄寫道:
自(1969 年)3 月 12 日轉押到博愛路警備總部保安處看守所後,我心裡已有了底;所謂「專案小組」對我的罪名似乎已經「拍版定案」。……雖然我心裡並不 覺得自己有罪,可是惡法也是法,什麼《懲治叛亂條例》、《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在情治人員無處不在、隔牆有耳的環境中,一言嫁禍已屢見不鮮。…… 在「專案小組」偵訊時,永善(陳映真)的案件,只因他寫了具有社會主義、人 道主義,反映了某一些時代青年人為窮人、為拯救被壓迫人們的文章,便戴了一 頂紅帽子,被判 10 年徒刑。
資料乙:2019 年 5 月 30 日,中華民國政府公告:
受難者徐維琛君等 2006 人(含陳永善)應予平復司法不法之刑事有罪判決暨其 刑、保安處分及沒收之宣告。

【題組】35. 資料甲提到《懲治叛亂條例》和《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這兩個條例制訂的時機為何?
(A)臺灣發生二二八事件,為了弭平亂事,使政府派兵有所依據
(B)冷戰初期,政府為對抗中共顛覆、壓制臺獨主張或政治異議
(C)舊金山對日和約期間,為了制止「臺灣地位未定論」的傳布
(D)臺美斷交後,國民黨為了鞏固政權,立法打擊黨外民主運動


36( ).
X


38-40為題組
◎ 以下是三則關於古代中國國際互動的資料:
資料甲:《禮記》指出,周王戰勝商王後,為穩定政局,曾大封親戚,在夷人地區(今山 東)建立魯、齊等國,以資鎮守,並封建傳說中華夏古國夏人的後裔於杞(鄰近河南),其後杞移徙到山東境內。
資料乙:《春秋》記載,春秋初期(公元前八世紀末)以來,長期與魯國聯姻的杞國,因行禮不敬,而常與魯國發生磨擦。春秋中期,魯國甚至因杞國行夷人之俗,不願視杞為政治同盟。
資料丙:《左傳》記載,春秋晚期(公元前六世紀下半),華夏國家盟主晉國(今山西) 國君要求列國派人協助修葺母家杞國的城牆,但遭列國以杞是夏人後裔卻行夷禮為由,反唇相譏。

【題組】38. 結合上述資料設計一個小論文,最適合的論文題目是:
(A)文明高低與地緣環境
(B)政治敵我與血統異同
(C)文化認同與族群意識
(D)經濟利害與禮俗傳統


37( ).
X


44-46為題組
◎ 1962 年十月,美蘇兩大超級強權的關係陷入冷戰以來最嚴峻的狀態。以下是兩則有關此一史事的資料: 資料甲:1962 年 10 月 27 日,美國總統甘迺迪的顧問麥納瑪拉寫下:「在這個美麗的秋日黃昏,危機升到最高點。我走入空曠中,大力呼吸著空氣,因為我想這會是我能看到的最後一個星期六。」
資料乙:蘇聯新聞記者、也負責傳遞情報的布拉斯基回憶:「1962 年 10 月 27 日,我出去傳電報給我妻子,告訴她:丟掉所有的東西,離開莫斯科。我那時認為美國的飛彈已經上路了。」
閱讀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題組】44. 從內容判斷,這兩則資料涉及的事件應是:
(A)柏林封鎖
(B)韓戰爆發
(C)古巴危機
(D)以阿衝突


【非選題】
35-37為題組
◎ 閱讀以下資料,回答問題:
資料甲:一位戒嚴時期白色恐怖受難者的回憶錄寫道:
自(1969 年)3 月 12 日轉押到博愛路警備總部保安處看守所後,我心裡已有了底;所謂「專案小組」對我的罪名似乎已經「拍版定案」。……雖然我心裡並不 覺得自己有罪,可是惡法也是法,什麼《懲治叛亂條例》、《戡亂時期檢肅匪諜條例》,在情治人員無處不在、隔牆有耳的環境中,一言嫁禍已屢見不鮮。…… 在「專案小組」偵訊時,永善(陳映真)的案件,只因他寫了具有社會主義、人 道主義,反映了某一些時代青年人為窮人、為拯救被壓迫人們的文章,便戴了一 頂紅帽子,被判 10 年徒刑。
資料乙:2019 年 5 月 30 日,中華民國政府公告:
受難者徐維琛君等 2006 人(含陳永善)應予平復司法不法之刑事有罪判決暨其 刑、保安處分及沒收之宣告。

【題組】36. 根據資料甲,1960年代有作家被扣上「紅帽子」。「紅帽子」指的是什麼?(2分)作家陳永 善何以會被扣上「紅帽子」?(2分)


【非選題】
【題組】37. 根據資料乙,陳永善原本被判處10年徒刑,且已執行完畢,但政府在2019年撤銷其有罪的 判決。2019年,政府基於何種理由或理念,撤銷50年前陳永善的有罪判決?(2分)

【非選題】
38-40為題組
◎ 以下是三則關於古代中國國際互動的資料:
資料甲:《禮記》指出,周王戰勝商王後,為穩定政局,曾大封親戚,在夷人地區(今山 東)建立魯、齊等國,以資鎮守,並封建傳說中華夏古國夏人的後裔於杞(鄰近河南),其後杞移徙到山東境內。
資料乙:《春秋》記載,春秋初期(公元前八世紀末)以來,長期與魯國聯姻的杞國,因行禮不敬,而常與魯國發生磨擦。春秋中期,魯國甚至因杞國行夷人之俗,不願視杞為政治同盟。
資料丙:《左傳》記載,春秋晚期(公元前六世紀下半),華夏國家盟主晉國(今山西) 國君要求列國派人協助修葺母家杞國的城牆,但遭列國以杞是夏人後裔卻行夷禮為由,反唇相譏。

【題組】39. 根據上述資料,春秋時期國際間區分「我群」與「他者」的標準為何?(2分)


【非選題】
【題組】40. 根據上述資料,春秋時期以降,杞國和華夏各國的外交關係出現怎樣的變化?原因為何? (4分)

【非選題】
41-43為題組 ◎ 拉丁文曾盛行一時,然至十七世紀中葉以後,已逐漸衰微。一位二十世紀歷史家討論文藝 復興時代人文學者與拉丁文發展的關係,有以下三段評論: 資料甲:「在今天,拉丁文是一種『死文字』;但在中古時代,它卻是一種『活語文』; 官方、學校、國際都用它為正式的實用文字。因為拉丁文是一種『活語文』,所 以才會有變化,以適應時代需要。」 資料乙:「人文學者在佩脫拉克等的倡導下,所做的工作是一種沒有希望的『死』工作。 他們在古典文藝的研究上雖有不泯的貢獻,但卻因此扼死了中古的『活』拉丁文。 拉丁文之所以成為『死文字』,人文學者不能辭其咎。」 資料丙:「人文學者從事的戰爭,是推翻中古的拉丁語文,而重新建立起千餘年前西塞羅 時代的拉丁語文!這種挑戰是否有意義姑且不論;其為『反時代』故終究失敗, 則是很明顯的。」 仔細閱讀上文,回答下列問題:

【題組】41. 根據上述資料,這位史家指出:拉丁文在中古時期仍是一種「活語文」。他的理由為何?(2分)


【非選題】
【題組】42. 資料乙所說,文藝復興人文學者從事的「死工作」,所指為何?(2分)

【非選題】
【題組】43. 這位史家主張:拉丁文後來成為一種「死文字」,文藝復興人文學者難辭其咎,其立論依據為何?(2分)

【非選題】
44-46為題組
◎ 1962 年十月,美蘇兩大超級強權的關係陷入冷戰以來最嚴峻的狀態。以下是兩則有關此一史事的資料: 資料甲:1962 年 10 月 27 日,美國總統甘迺迪的顧問麥納瑪拉寫下:「在這個美麗的秋日黃昏,危機升到最高點。我走入空曠中,大力呼吸著空氣,因為我想這會是我能看到的最後一個星期六。」
資料乙:蘇聯新聞記者、也負責傳遞情報的布拉斯基回憶:「1962 年 10 月 27 日,我出去傳電報給我妻子,告訴她:丟掉所有的東西,離開莫斯科。我那時認為美國的飛彈已經上路了。」
閱讀上述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題組】45. 此一事件的導因為何?(2分)


【非選題】
【題組】46. 根據資料甲和資料乙,美、蘇某些人士對當時局勢的發展有何共同看法或判斷?(2分)

試卷測驗 - 112 年 - 112 財團法人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基金會分科測驗試題:歷史#115817-阿摩線上測驗

Xuan Yu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