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卷-英文學習功能需求】只要填寫就能獲得500Y,結束時間 2024/06/03 12:00。 前往查看
阿摩:只要您掌握現有的,並不斷開發自己的潛能,你才會成功
84
(1 分32 秒)
模式:試卷模式
試卷測驗 - 107 年 - 臺北市107學年度第1學期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教保員甄選幼兒教保活動設計試題#70122
繼續測驗
再次測驗 下載 下載收錄
1(C).

1 下列哪ㄧ項工作不屬於幼兒園班級經營的內涵?
(A)保育工作
(B)行為輔導
(C)行政事務處理
(D)學習環境規劃


2(B).

2 陳老師進行「學校附近」主題,下列何者較不符合全語言教學理念?
(A)請小組示範如何進行社區居民的口頭訪問
(B)全班進行幼兒園園名的注音符號練習
(C)幼兒設計感謝卡並送給受訪的社區居民
(D)幼兒寫下想要訪問社區居民的問題


3(D).

3 針對適合幼幼班的學習區規劃,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甲、益智區提供桌遊增進幼兒社會遊戲能力 乙、娃娃家提供家人扮演以增加幼兒安全感 丙、科學區提供電池以豐富探索經驗 丁、積木區提供大泡棉積木以滿足建構堆疊的需求 戊、語文區提供厚紙本書籍以方便幼兒獨立閱讀
(A)甲乙丙
(B)乙丙丁
(C)丙丁戊
(D)乙丁戊


4(D).
X


4 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的課程不宜只根據年齡來作為認定學習落後的依據,若發現 3 歲半的玲玲無法做出以下哪些 動作,則需要有專業醫療的評估與介入?
(A)單腳跳一下
(B)單腳跳五下以上
(C)單腳站穩十秒鐘
(D)雙腳合併能向前跳 45 公分以上


5(C).

5 我們針對幼兒某種特質或能力進行評估,需重視量表本身的理論基礎,此稱之為?
(A)表面效度
(B)內容效度
(C)建構效度
(D)效標關聯效度


6(B).

6 要讓幼兒有機會觀察動物的生長變化,下列哪位老師的教學活動對幼兒較適宜?
(A)林老師指著自己在白板上的簡筆畫說:「小朋友,毛毛蟲蛻變起來就是為了要變成蛹,破蛹後就會變成漂亮 的蝴蝶喔!這樣懂了嗎?」
(B)李老師在班上自然區提供蠶寶寶飼養箱,每天由幼兒輪流餵食桑葉,並畫下看到的結果
(C)張老師邀請小學一年級的學童講述《好餓的毛毛蟲》繪本給幼兒聽
(D)王老師在科學區提供中英文的動植物圖鑑,並要求幼兒仔細閱讀


7(C).
X


7 凡凡老師欲進行大班「探索圖畫書的世界」主題,某一項內容規劃大致為,老師提供書籍讓幼兒覺察畫裡的不同 表情,並讓幼兒用肢體展現各種和不同程度的情緒,然後試著將自己展現之情緒的表情與肢體動作畫下來。有關 下列敘述何者不恰當?
(A)凡凡老師這一活動涉及的領域主要著重在情緒和身體動作與健康領域
(B)對應的學習指標有「情-大 1-2-2 辨識各種文本中主角的情緒」
(C)課程目標中包含「語-2-5 運用圖像符號」
(D)凡凡老師的活動規劃善用幼兒第一手經驗(用肢體實際展現)


8(D).

8 小青和小白即將擔任 107 學年度第 1 學期新生中小混齡班的老師,一起討論例行性活動規劃時,下列敘述何者正 確?
(A)小青:每天 30 分鐘出汗性大肌肉活動,可以利用上下午時段分開進行,避免小班幼兒體力不繼
(B)小白:例行性活動也包括學習區活動,也是納入例行性運作
(C)小青:混齡班有些是新生,要針對年齡層低的小班幼兒設計規劃
(D)小白:其實同樣的例行性活動,我們可以有不同的引導重點


9(A).
X


9 對於幼兒學習評量的描述,下列何者正確?
(A)客觀性評量比主觀性評量較須取得評分者信度
(B)團體測驗是評估幼兒發展最常使用的施測方式
(C)量表的常模可以讓我們得知自己在團體中的表現為何
(D)訪談法是教保服務人員評量幼兒最常運用的評量方式


10(D).

10 老師在實施團體討論活動時,下列何者做法正確?
(A)小班幼兒溝通表達能力尚不佳,師生討論時間以 10 分鐘為宜
(B)老師對於回答錯誤或未針對問題回答時,皆能不進行任何回應,再次覆述問題轉問其他幼兒
(C)為了解幼兒的意圖及偏好,採用選擇性的問題提問,以利團討順利進行
(D)依課程需要設計相關問題,並在討論過程中,適時納入幼兒主動提問或想討論且與主題相關的內容


11(A).

11 為幼兒打造一個「家的感覺」的環境很重要,凡凡老師為讓教室多點溫暖和柔和,於是把不同大小、外型的植物 以及器皿規劃專區,增加視覺趣味。下列凡凡老師挑選的何者植物不適合種植在幼兒的環境中?
(A)馬櫻丹
(B)黃水仙
(C)發財樹
(D)鳳仙花


12(C).

12 下列哪一項不是幼兒園在開學或開放遊戲學習區之初會參酌的原則?
(A)遊戲區開放的個數由少而多
(B)遊戲材料的內容由簡易而複雜
(C)不論任何教學主題的轉換,基本上都會維持遊戲區原有的材料
(D)遊戲區和其放置的材料宜展現在地文化和多元文化的特色 .


13(C).

13 幼兒園每天需安排幼兒進行至少 30 分鐘的出汗性大肌肉活動,請問下列哪些活動安排較符合 3-4 歲幼兒的生理 及動作發展需求? 甲、騎小三輪車 乙、原地單腳跳 丙、跳繩 丁、用棍棒擊球 戊、走線
(A)甲乙丙丁戊
(B)甲乙丁戊
(C)甲乙戊
(D)乙戊


14(A).

14 陳老師是新進教保員,對於班上幼兒情緒的解讀,請問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陳老師知道幼兒的情緒深度類別會由喜、怒、哀、樂發展到寂寞、欣賞、珍惜等
(B)陳老師知道班上幼兒的情緒表達能力是從符合社會化規則到個人化理解,所以要多提供幼兒上台表達的機會
(C)這班是中班幼兒,所以同樣年齡幼兒的情緒能力應該是相同的
(D)中班幼兒的情緒會在學習區時間展露最多,所以要提供幼兒每天四十分鐘以上的學習區活動時間


15(D).

15 果果老師在對中大班的幼兒,介紹完不同的種子形狀,以及讓幼兒觀察種子逐漸長大的過程影片後,讓幼兒聽到 音樂就能用身體律動,表現出小種子逐漸長大的歷程,是符合下列哪一項活動目標?
(A)覺察身體活動的安全距離
(B)觀察與調整照顧自己及整理環境的動作
(C)遵守安全活動的原則
(D)在創意想像的情境展現課程肢體動作的組合與變化


16(B).

16 下列何者是適合中班幼兒進行的探究性問題?
(A)不同海域的鯊魚,牙齒數量都一樣嗎?
(B)生長條件不同的豆子,發芽的速度有差別嗎?
(C)下雨之後,仰望天空,彩虹都會出現嗎?
(D)我們每天使用的餐碗,飯後要放哪裡呢?


17(C).

17 陳老師想要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在進行「學校附近」主題時,陳老師提出下列哪些問題比較符合想要培養的能 力? 甲、學校附近是屬於臺北市的什麼里? 乙、學校附近的房子都長得一樣嗎? 丙、學校附近的人以前主要工作是什麼? 丁、有幾位小朋友走路來上學?
(A)甲乙
(B)甲丙
(C)乙丙
(D)甲丁


18(B).

18 學期高峰活動上台表演後,中班幼兒表示很緊張又很開心,老師進一步引導為何有此種感覺,幼兒表示緊張是因 為怕自己忘記動作,可是和小朋友一起表演覺得很開心,老師引導幼兒的學習重點是根據哪個學習指標?
(A)情-大-3-1-1 知道自己複雜情緒出現的原因
(B)情-大-3-1-2 知道自己在同一事件中產生多種情緒的原因
(C)情-大-1-1-2 辨識自己的同一種情緒在不同情境中會出現程度上的差異
(D)情-大-4-1-1 運用等待或改變想法的策略調節自己的情緒


19(D).
X


19 下列敘述何者正確?
(A)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對課程的定義涵蓋,幼兒入園到離園為止,一天在園裡的所有生活,其活動包括毎 日的例行性活動、多元的學習活動,以及安全性的活動等
(B)幼兒園的教保活動課程必須建構在幼兒的興趣上,由於幼兒的興趣萌發於活動進行中,難以在活動之前確知, 教保服務人員只能假設幼兒對是先選定的課程主題會產生可能的興趣。因此,不需要事先規劃教保活動課程 內容
(C)幼兒在學習區活動中透過遊戲與同儕互動去建構知識,因此教保服務人員不宜介入幼兒在學習區的活動
(D)幼兒先天具備探索和感知美好事物的潛能,幼兒園只要提供幼兒美的事物與情境讓幼兒沉浸其中,無須教導, 幼兒就會發展出美感的知能 


20(A).

20 下列何種為正確的餵藥方法?
(A)藥粉容易嗆到,可用開水將藥融化後再餵
(B)讓嬰兒配著牛奶服用藥物
(C)吃藥時間應配合嬰幼兒睡醒時再給,而非定時給予
(D)如果症狀嚴重可以自行增加藥量


21(D).

21 有關課程大綱的宗旨,下列說明何者正確?
(A)以「認清自己、尊重環境」的教育觀為基礎
(B)幼兒園是協助孩童社會化的主要機構
(C)「仁」的範圍是從教室擴及公民社會,再回歸幼兒家庭
(D)「愛人愛己,仁民愛物」是仁的核心概念


22(D).

22 陳老師因為教室作品展示空間不足,因而規劃在天花板下方以幼兒視覺可見但手不能及的方式懸掛幼兒的作品或 班級經驗圖表,下列何者符合陳老師的空間規劃策略?
(A)利用私密空間來增加幼兒的安全感
(B)利用水平空間來增加空間的豐富性
(C)利用半戶外空間來增加空間使用範圍
(D)利用垂直空間來增加作品展示區域


23(A).

23 張老師在幼兒園門口集合時,看到這個圖案「 phpwjnS4V 」,老師指著圖案問幼兒:「你們在這個圖案中看到什麼?」、 「猜猜看,這個圖案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放在我們幼兒園門口?」。請問張老師在這個活動中,提供幼 兒何項學習經驗?
(A)理解符號中的具象物件內容
(B)與他人討論生活物件特徵間的關係
(C)理解生活規範訂定的理由,並調整自己的行動
(D)運用自創圖像符號標示空間、物件或記錄行動



24(B).

24 有關幼兒潔牙的敘述,下列何者不正確?
(A)當幼兒不會將漱口水吞下去時,即可含使用含氟牙膏
(B)幼兒刷牙時常用力不當導致牙刷變形,建議家長選用刷毛硬的牙刷
(C)刷牙部位應涵蓋牙齦與牙齒交接處
(D)引導幼兒以固定順序刷牙,以免有遺漏的部位


25(A).

25 陳老師在進行「昆蟲」主題時,下列何者較合乎課程內容選擇的適切原則? 甲、根據幼兒的能力和興趣選擇 乙、介紹合乎季節的昆蟲 丙、選擇當地的昆蟲題材 丁、提供各種昆蟲的模型 戊、介紹各種昆蟲的學名
(A)甲乙丙
(B)乙丙丁
(C)乙丁戊
(D)甲丙戊


26(D).

26 依據學習區整體規劃之原則,請選出下列何者為適合幼兒的學習區環境規劃?
(A)星星班的美勞區設在離水源最遠處,可以提醒幼兒盡量保持美勞區整潔
(B)太陽班的學習區因為僅提供 3 歲幼兒使用,應以數字及文字標示教玩具
(C)月亮班的靠牆擺放的教具櫃至少需在 120 公分以上,可讓老師儲存更多教具
(D)地球班積木區和語文區保持距離並有明顯區隔,是符合動靜分明的原則


27(A).

27 幼幼班陳老師將課程目標設定為模仿各種用具的操作,並使用學習指標「身-幼-1-2-2模仿抓、握的精細動作」, 請問下列何者是陳老師的教學重點?
(A)示範如何使用湯匙吃飯並讓幼兒試著自己做
(B)檢查吃完點心有沒有收拾桌面
(C)提醒幼兒玩遊戲要保持安全距離
(D)評量幼兒會不會照老師的指令做動作


28(C).

28 如果活動轉換順暢自然,幼兒既可藉以舒展身心,更可保持學習興趣,減少干擾及其他問題。下列關於轉換活動 的做法何者不正確?
(A)放音樂以提醒幼兒轉換時間到了
(B)請幼兒遵守收拾材料的步驟,並將材料放在安全的地方
(C)老師須說明每一次活動時間的長短,因幼兒已具備時間意識
(D)提醒幼兒換到下一個課程或地方之前,將場地清理乾淨


29(B).

29 在語文領域的學習上,下列敘述何者不正確?
(A)及早閱讀不僅能夠擴大幼兒的生活經驗,同時對幼兒的語文能力的培養有很大的助益
(B)語文能力包括聽說讀寫,由於幼兒尚不識字,或者識字程度不足,因此讀和寫是不適合幼兒去從事的活動
(C)在閱讀故事書給孩子聽的時候,應該介紹繪本的書名、原作者和翻譯者的名字
(D)學齡前幼兒不適合學習注音符號;教保服務人員應該引導孩子去辨認他們所學習的童謠和童詩中各個字的韻 腳;並且進一步引導孩子去發覺他們已經辨識的韻腳與他們話語的關係


30(B).

30 古諺:「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及孟母三遷,說明了環境的影響力量與功能,也就是境教。 這一境教為下列何種課程結構?
(A)空無課程
(B)潛在課程
(C)空白課程
(D)非正式課程


31(A).

31 下列哪一位老師的班級經營模式是屬於善用「非口語提示」、「視覺的看」、「非直接的陳述」等方法的「關係 -聆聽」模式來處理幼兒行爲問題?
(A)假如教室閱讀角的圖書正被幼兒亂用和破壞時,老師會舉行一個班級會議,給幼兒看被破壞的書,問他們應 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應採取什麼行動?
(B)當幼兒在破壞圖書時,會拿走或限制書的數量,仔細觀察是誰在亂用,然後告訴孩子該行動對班級的影響及 老師的想法
(C)班上吵鬧影響到老師時,老師會關燈,以提示幼兒注意,並要求安靜,再讚美那些小聲講話的幼兒
(D)班上很吵時,會挑出最吵的兩三位幼兒,帶他們到一邊,要他們想想自己的行為如何影響別人,並要他們答 應安靜的工作


32(A).

32 陳老師在端午節時,邀請不同族群爺爺奶奶到班上為幼兒介紹家鄉端午節習俗,並教小朋友包粽子,這是屬於哪 一種取向的文化課程?
(A)添加取向
(B)消除取向
(C)轉化取向
(D)社會行動取向


33(C).

33 陳老師想要在幼兒園進行文化課程,下列建議何者為宜?
(A)要與古蹟或古文物有關,才能符合文化意涵
(B)盡量以跨文化為思考點,提升幼兒豐富的國際意識
(C)要著眼於素材與幼兒生活的相關性,才能產生認同
(D)安排幼兒參與萬聖節要糖果活動,可增進與社區民眾的互動


34(D).

34 如果一位幼兒教師期望透過扮演角色,鼓勵激發幼兒之想像創造與溝通表達能力,下列鷹架環境的方式何者不合 適?
(A)提供低結構、低真實即可供幼兒想像扮演的素材,如大小尺寸不同的布塊
(B)配合年齡層或場景之不同,提供足量、多樣性素材及多元種類角色之服裝與配件
(C)提供呈現多元文化之服裝、配件、工具,例如各國、各族群的娃娃或服飾等
(D)老師在旁觀察記錄幼兒參與情形並為幼兒建檔


35(B).

35 下列有關學習區時教師角色的敘述,何者較不適當?
(A)在學習區內適切引導幼兒討論激發構想
(B)記錄幼兒選擇的學習區,並據此計畫讓每一位幼兒參與不同的學習區
(C)視幼兒的需要及情況,隨時調整自己在學習區的角色
(D)鼓勵各學習區幼兒互動交流、進行合作遊戲或共同完成任務


36(C).

36 新學年淑惠老師接任 2-3 歲幼幼班導師,她發現班上有半數以上的幼兒還包著尿布,所以開始擬定幼兒的如廁訓 練計畫,希望可以讓所有孩子升上小班前跟尿布說 bye bye。請問下列哪一項如廁訓練的做法不適當 ?
(A)引導幼兒認識便盆、馬桶等物品
(B)同性別的成人教授同性別的幼兒如廁較合適
(C)教導女童小便後擦拭會陰區,方向應由後向前
(D)訓練期間請家長配合讓幼兒在睡前減少喝水


37(C).
X


37 有關幼兒園課程評量的敘述,下列何者正確?
(A)學習指標即是評量指標,可以相互檢驗
(B)當教學評量後,發現學習指標有所忽略時,可以先選學習指標,再思考活動細節
(C)可以運用教學評量表檢視幼兒的學習成效
(D)以六大核心素養進行評量是形成性評量


38(D).

38 反思是教學上一項重要的工作,下列哪一項才是反思上最為核心的要素?
(A)每天撰寫省思日誌
(B)積極參與進修課程
(C)每天撰寫觀察記錄,並且根據觀察紀錄自行分析孩子的學習狀況
(D)定期舉行教學會議,針對個人在教學上所遭遇到的困難,與其他老師進行對話、辯證、討論與合作,以共同 建構出更深入了解與想法 


39(A).

39 陳老師在進行「學校附近」主題的肢體遊戲時,請問下列他所運用的肢體動作要素敘述不正確?
(A)運用肢體動作流動(flow)要素讓幼兒學小狗大聲地汪汪叫
(B)運用肢體動作力量(force)要素讓幼兒學貓咪輕輕地走在圍牆上
(C)用肢體動作空間(space)要素讓幼兒學公園黑板樹高高地向上生長
(D)運用肢體動作時間(time)要素讓幼兒學爺爺奶奶在公園慢慢散步


40(D).
X


40 嘉文老師採用《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規劃點心時間為例行活動,嘉文老師使用的引導策略與方式,下列 何者較不適當?
(A)幼兒採用小組方式輪流協助準備工作,如食物、餐具、分配食物等
(B)製作進食點心流程圖卡並張貼於明顯處
(C)安排點心小老師叮嚀提醒幼兒用餐情形
(D)採取不必等所有幼兒都坐好才開始進食與自由選座


41(D).

41 在「身體總動員」這個主題課程中,以下哪一個學習指標尚不適用於中班幼兒?
(A)理解生活規範訂定的理由,並調整自己的行動
(B)在團體活動中,應用身體基本動作安全地完成任務
(C)綜合運用抓、握、扭、轉、揉、捏的精細動作
(D)與同伴討論解決問題的方法,並與他人合作實際執行


42(D).

42 下列何者比較適宜用來作為幼幼班的教學主題?
(A)台灣走透透
(B)恐龍大集合
(C)建築天地
(D)好吃的水果


43(D).
X


43 有關幼兒學習環境的規劃與佈置原則,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室內空間色彩運用上,大空間環境宜用寒色系、小空間則為暖色系
(B)規劃與佈置上盡量以具體事物來呈現,對幼兒的藝術與知能學習具正面幫助
(C)除了要提供適當活動與安全環境外,更需提供不受干擾能獨自學習的情境
(D)參照幼兒發展及人體工學中的結構尺規,選擇合適之設施設備,故 3-6 歲幼兒教具櫃採用 75-90 公分高為宜


44(D).
X


44 下列遊戲設施的敘述,何者錯誤?
(A)一座鞦韆支架以不超過二個座位為原則
(B)搖馬支撐之彈簧必須包覆不可外露鋼材
(C)木質翹翹板座位下必須設置橡膠緩衝器
(D)攀爬設備其與地面的角度,爬梯踏桿角度為 75~90 度,樓梯角度在 35 度以下為宜


45(C).

45 3 歲男孩小剛來自單親家庭,第一次上幼兒園,產生嚴重的分離焦慮。當媽媽走出教室的時候,小剛就開始哭鬧, 纏著媽媽,不要讓媽媽走,堅持要跟媽媽在一起,不願意留在幼兒園。在園裡的老師幫忙下,媽媽趁機離開,但 是,一旦小剛發現媽媽不在的時候,他就開始哭泣,喊著要媽媽,不願參與教室裡的活動,無論老師怎樣地勸導, 都沒有辦法讓小剛參與活動,小剛這樣的行為一直持續超過一個月。對於小剛的分離焦慮,教保服務人員應該如 何處置?
(A)建議家長帶孩子到專業的機構進行遊戲治療的課程
(B)建議家長帶孩子去做測驗,以確定是否有發展遲緩的問題
(C)積極地幫助孩子在幼兒園裡與老師或同儕建立起信任的關係
(D)這位孩子的情緒還未成熟到可以上學的程度,所以應建議家長讓他繼續留在家裡,等年紀大一點再上學


46(B).

46 在幼兒園的團體討論中,孩子對正在討論的議題提出他們的看法和意見。他們的見解經常是多元的,龐雜而且廣 泛的,使得討論的內容「開枝散葉」,也就是說,雖然討論依然落在原來的主題範疇上,但是其內容卻涵蓋各種 不同的議題。這種情況讓老師難以將討論導向某些共同探究的問題。然而,許多論述「課室言談」的專書主張, 老師應該儘可能維持這種「開枝散葉,眾聲喧嘩」的狀態。其主要的理由是?
(A)因為孩子有能力從同儕討論的對話中去建構出她們正在討論之事物的道理,因此老師必須讓孩子暢所欲言, 不需要介入引導。同時,老師應該讓孩子暢所欲言,以培養他們言語表達的能力
(B)孩子對事情的解讀和提問不完全如同老師的解讀,因此老師必須傾聽孩子的「眾聲喧嘩」,以試圖了解孩子對 正在討論之議題的思考、概念、背景經歷以及信念
(C)孩子是自我中心,難以接受相異的觀點,因此老師介入討論不見得會產生預期的效果
(D)實務上,老師必須隨時介入討論,以指出孩子的某些分享與見解是如何脫離了正在討論的主題,並且督促孩 子每次只聚焦在一種想法上,以防止討論離題,失焦。如此,孩子才能從課室討論中去發展出如何去探索他 們有興趣的主題。然而,這些專書的作者之所以會提出這樣論點充分顯示學術理想與實務現況之間的隔閡 


47(C).

47 幼兒園教保活動課程大綱認定,下列哪一項是幼兒園在實施教保服務上的首要目標?
(A)從知識的灌輸,轉向引導式的學習
(B)強調本土認同與傳統文化的價值
(C)維護幼兒身心健康與安全
(D)尊重幼兒的主體性,培養幼兒合群習性


48(B).

48 請閱讀下列事件之觀察記錄內容,請問觀察者採用何種觀察記錄法? 2017/5/10 點心後戶外活動時間 安安,4 歲唐氏症,在去遊樂場的路上注意到有瓶泡泡水放在架子上,他超愛吹泡泡,所以嘗試著要拿瓶子。 苹苹老師注意到他,並問:「你想要拿泡泡去外面玩嗎?好的,你可以拿泡泡水。」於是,安安用一隻手可以碰 到,但是很難握住瓶子方式去拿,老師幫助他移定另一隻手,並鼓勵他使用兩手握住瓶子。 在遊樂場旁,安安的朋友小艾注意到他手上有泡泡,靠近安安並幫助他將瓶蓋打開,小艾吹了一點泡泡後把 棒子給安安讓他試試看。 安安看到老師擠氣球,老師拿了一個別針把氣球戳破並說:「破了,氣球破掉了。」安安拍手鼓掌且跑到朋 友那邊,對著正在玩沙的小艾說:「破!」老師和孩子們一同坐在草地上,說:「安安,看這些泡泡,好多好多泡 泡,哇!一個破掉了,那個泡泡破掉了,波!波!」 2017/5/14 老師帶了一顆氣球,請安安吹,一開始並不願意也沒有興趣,老師開始吹,吹了一點點後看了安安。安安向 氣球揮手,老師說:「我還要繼續吹更多嗎?」 安安說:「多!」老師吹好一個氣球後說:「我即將要把氣球戳破, 我要把氣球戳破。」
(A)樣本描述法
(B)軼事記錄法
(C)事件取樣法
(D)時間取樣法


49(D).

49 事件說明: 午餐時間,小班幼兒小昱邊說話邊玩,飯只吃了幾口,雅雅老師和琦琦老師好言相勸,也試著餵了幾口,但 小昱一直將飯含在嘴巴裡,嚼了很久才吞下去。直到用餐時間要結束了,小昱還是沒吃完,琦琦老師生氣的說: 「如果你不自己吃,那就換我餵你吃!」,於是琦琦老師走到小昱座位前,坐下直接拿起湯匙挖了一大口飯和菜, 速度很快地餵進小昱的嘴巴。餵到第二口時,小昱就把口中的飯吐到地板上,老師看了更生氣,把地板上的飯撿 起來放進碗中說:「掉到地板上還是要吃!」最後,老師餵完小昱那碗飯。 午休時間雅雅老師詢問琦琦老師有關小昱進餐事件,發現琦琦老師如此生氣的原因是「我給小昱的份量已經 很少了,但他吃飯的速度還是這麼慢,這樣的情形已經持續很多天了,今天我真的很生氣,餵他,但他卻把飯吐 到地上,我覺得他是故意的,以為這樣就不用吃了」,雅雅老師回應:「我知道平常小昱都會吃得很慢,尤其是 當他調皮和心不在焉時吃飯的態度確實會讓人生氣,但妳剛剛那樣的舉動真的讓我嚇了一跳」,然後就各做各的 事。 針對教保人員的專業態度與倫理原則進行上述事件之分析,下列敘述何者錯誤?
(A)琦琦老師將地上的食物撿起來放進孩子的嘴巴裡,違反安全健康的原則
(B)將小昱吐在地上的食物撿起來,並且請小昱吃掉的行為,對幼兒相當不尊重,且可能日後對吃這件事情會更 加排斥
(C)琦琦老師維持成熟穩定的情緒專業態度有待加強
(D)雅雅老師私下與老師協商討論此事,了解琦琦老師背後的動機及想法,並委婉地提出自己的看法,盡到對同 事的道德責任


50(C).

50 下表為波波老師所撰寫之教學省思札記方式,有關這份教學省思札記之敘述何者正確? phpz2iz3x


(A)波波老師以記流水帳方式書寫
(B)波波老師回想自己整個教學記錄
(C)波波老師未進行省思運作歷程的思考,這份並非教學省思札記
(D)波波老師能將整個思考放在個人的思考、感覺和反省上



快捷工具

試卷測驗 - 107 年 - 臺北市107學年度第1學期公立幼兒園契約進用教保員甄選幼兒教保活動設計試題#70122-阿摩線上測驗

Hsu Shu Fang剛剛做了阿摩測驗,考了84分